張孫富 楊曉濱 李德康
腦室腹腔分流術中腹腔氣腹穿刺術的運用
張孫富 楊曉濱 李德康
腦室-腹腔分流術(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是目前治療各種類型腦積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從1905年Kausch首次開展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以來, 它已成功的治療無數(shù)腦積水患者。迄今為止, 手術方法及引流材料得到不斷改進, 具有方法多樣、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見效快等優(yōu)點。傳統(tǒng)的腦室-腹腔分流術中腹腔端是在腹部劍突下, 做旁正中切口或正中切口, 長5 cm左右, 按層切開腹壁、腹膜后組織, 暴露肝臟左葉, 將腹腔導管末端放置于肝臟膈面之上。其要求術者有一定普外科基礎。本院據(jù)多年手術經(jīng)驗已成功改良腹腔導管置入技術, 發(fā)明腹腔氣腹穿刺術, 并取得穿刺針的國家專利。通過此技術在成功治療腦積水的同時, 大大減少了手術時間, 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手術器械的準備:除分流術中常用器械外, 需氣腹機、腹腔穿刺針(①穿刺針內(nèi)為空心, 可以通過尾部注入氣體;②穿刺針一旦進入腹腔, 其圓鈍的內(nèi)芯可以封閉針尖, 避免傷及臟器;③拔出穿刺針后可通過外導管導入分流管)。
術前必須做腹部B超, 了解患者腹部手術史, 對肝脾大、腹腔臟器粘連的患者盡量選擇避開臟器及黏連處的穿刺點或者選擇開腹置入分流管。麻醉方式:選擇全身麻醉。
選擇平臥位, 穿刺點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而定, 可在腹腔任何適合位置, 一般選擇臍上1~2 cm或者反麥氏點(避開闌尾切開), 將導管引入髂窩或者盆腔。
①在穿刺點切開約0.5 cm皮膚;②助手提起穿刺點腹壁,穿刺針成45°角旋轉(zhuǎn)進針, 明顯落空感后停止進針;③利用氣腹機自針尾部注入二氧化碳氣體, 見腹部隆起(證明已入腹腔), 待氣壓達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停止注入氣體;④拔出穿刺針, 可聽見大量氣體自外導管溢出的聲音, 證明外導管在腹腔中,將導管方向指向髂窩;⑤自外導管置入分流管約30 cm, 拔出外導管;⑥做常規(guī)的腦室端穿刺,導條自頭部經(jīng)皮下到達穿刺點, 將引流管導至頭部, 通過分流泵連接腦室端及腹腔端引流管;⑦按壓分流泵, 若按下后馬上彈起, 證實上下端均通暢;⑧用粘膠粘合腹部切口, 縫合頭部切口。
腦室腹腔分流術常見并發(fā)癥有:感染、堵管、過度分流, 其中感染病最為嚴重。而感染與創(chuàng)傷大小、分流管堵塞、手術時間長短等因素有關。大網(wǎng)膜對異物有很強的趨向性、包裹性, 易致分流管堵塞[1]。傳統(tǒng)的腦室腹腔分流術創(chuàng)傷大, 分流管刺激肝膈面可致右肩痛, 可并發(fā)腸粘連、大網(wǎng)膜包裹等。腹腔氣腹穿刺術的方法適用于腹腔各部位的置放,與傳統(tǒng)的切開腹腔放置方法比較, 其優(yōu)點在于微創(chuàng), 大大縮短了手術操作時間, 減少了污染, 避免了切口疝及腸粘連, 腹部切口瘢痕?。?,3]。建立氣腹能確切的證實導管已入腹腔, 避免將引流管置入腹膜外。穿刺針指向髂窩, 能將引流管導向髂窩, 加之腹腔臟器光滑, 患者直立時的重力作用, 引流管基本能達到髂窩, 減少大網(wǎng)膜包裹堵管幾率。在分流管使用方面, 術前先腰穿測壓, 選擇合適壓力的分流管, 避免過度引流或者引流不足, 避免影響手術效果。
[1] 魯文林, 傅震.VPS術中腹腔端管道的合理安置.江蘇醫(yī)藥, 1993, 19(9):488-489.
[2] Puca A, Anile C, Maira G, 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shunting for hy-drocephalus in adult factors related to shunt revision.Neurosurgery, 1991(29):822-826.
[3] Blount JP, Campbell JA, Haines SJ.Complication in
644000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