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清
所謂大班額,指班級人數(shù)超過法定人數(shù)和班級規(guī)模超出教育規(guī)律允許的人數(shù)。2002年6月,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56~65”為大班額,“66以上”為超大班額。《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1》中最有影響力的調查篇章《我國中學超大班額現(xiàn)象的調查》顯示:大班額、超大班額主要集中在縣鎮(zhèn)與城市,以城鎮(zhèn)最多,且超過50%;從小學到高中,大班額和超大班額逐步增多。在大班額環(huán)境教學中,普遍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成了新課標理念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體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思想。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分小組互助學習,師生共同參與互動。因此,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自新課標頒布實施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就作為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大班額環(huán)境教學中受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筆者結合幾年的聽課學習,總結了一些目前制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情形:
1.“隨意組合”型。
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分小組互助學習。但教師在分小組時有很大的隨意性,基本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如把前后兩桌4人分為一組,把前后左右四桌8人分為一組,把就近幾桌分為一組,把兩列學生分為一組,把兩行學生分為一組,組內人數(shù)有的多達16人。有的組優(yōu)等生多,有的組后進生多,有的組人數(shù)多,有的組人數(shù)少,有的組男生多,有的組女生多。總之,所分小組組間不均衡,組內失衡,隨意性強。
2.“速戰(zhàn)”型。
學生合作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學生合作學習某一問題不到兩三分鐘便匆匆收場,匯報學習成果。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多數(shù)學生因時間不夠不能完成學習任務,自我實現(xiàn)需要得不到滿足,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也就無法達到。
3.“自由市場”型。
小組合作學習成了“自由市場”。教師布置完合作學習任務后,學生自由討論,暢所欲言,嘈雜無序,但教師不參與、組織和干擾,有的教師忙于干跟學生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有的在一旁等待,有的象征性地到學生中巡視、轉悠幾圈等。
4.“暗示”型。
教師暗示合作學習成果。教師為了順利獲得所謂的合作學習成果,利用巡視的機會,將自己希望的結果有意識地暗示給學生,以便學生匯報出正確的結果。從表面上看,學生積極動手、充分討論,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實質上卻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法。這實質上變相剝奪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交流的權利,小組合作學習也就發(fā)揮不出合作學習應有的作用。
5.“盲目”型。
合作學習內容沒有精心設計,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內容很簡單,沒有合作學習的必要,有的合作學習內容具有模糊性,不知要合作學習什么,只是為合作而合作,有的合作學習只是組內學生面對面地各自讀書或說笑,沒有合作學習的實質內容。
6.“優(yōu)生表演”型。
合作學習成了優(yōu)秀學生的獨角表演戲。課堂討論、交流是小組合作學習中必須運用的合作學習形式,但這種合作形式在操作上往往會變成優(yōu)秀學生的獨角表演戲。匯報時一些優(yōu)秀生會搶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同時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而中后學生則失去獨立思考、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只能被動地聽“天書”,導致合作學習達不到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效果,合作學習成了優(yōu)等生的表演舞臺。
7.“合而無果”型。
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合作過程,無合作結果。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既沒有讓學生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又沒有對學習活動及時總結反饋,教師便急忙進入新環(huán)節(jié),前面的合作學習只有過程而無結果,實質上弱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對癥下藥,探尋有效的合作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體現(xiàn)團隊精神,豐富學生情感,促進全體學生個性良好發(fā)展和綜合素質提升。針對目前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幾種問題,筆者從以下方面探尋更有效的合作學習方法:
1.科學分組,明確任務。
大班額由于學生眾多,加上學生自制力較差,因此組織教學是一個令人非常頭疼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要根據(jù)班內實際,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根據(jù)多年嘗試證明:小組成員的組成要依據(jù)學生個性差異、水平高低、能力大小、興趣愛好、性別等合理搭配,小組人數(shù)6人為宜,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各2人,男女生各一半,這樣的小組學習效果最佳。小組成員要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小組角色要互相輪換,以增強生生互動的有效性。小組成員中要推選出小組長,每個小組的小組長主要負責組織全組各方面的學習工作,如檢查作業(yè)、組織討論、匯報情況等。
2.保證合作學習所需的時間,合理、充分地利用時間。
合作學習必須保證完成某一內容需要的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合理、充分利用時間。合作學習需要一個過程,一要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二要發(fā)表個人意見,三要進行交流討論,四要整合反饋。各階段要合理分配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時間的不充裕、時間分配的不合理、運用不充分會直接制約小組合作的深入開展,導致合作學習效果低效。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舍得把時間讓給學生操作,要指導學生合理、充分運用時間完成學習任務,要克服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主宰課堂教學所有時間的弊病。
3.教師積極參與、引導、組織,讓合作討論做到活而有序。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師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合作學習活而不亂、雜而有序。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合作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要積極參與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小組內應有明確的分工、明確的職責任務和明確的合作程序,凸顯主體作用。如果教師不組織、引導、參與,學生想討論什么就討論什么,想怎樣討論就怎樣討論,學生討論到那里,教師就跟到那里,這樣的合作討論學習就成了“自由市場”,合作學習必然低效。
4.要把握住引導、點撥與暗示的界限。
在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引導、點撥與暗示的界限,適時適度引導、點撥。引導是對正確學習方法的引導,點撥是對思維障礙的打通,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在學生思維出現(xiàn)障礙、百思不得其解時點撥;而暗示是給學生偷偷提供答案,是對學生合作討論的阻攔、對學生思維的禁錮,實際是傳統(tǒng)“填鴨式”灌輸教學法。在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不要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提醒或暗示,要讓學生在較充分的時間里按自己的理解水平和興趣獨立思考,讓學生的思維任意拓展,思想任意放飛,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所以在合作討論過程中,要防止把引導、點撥變成暗示。
5.合作學習內容要明確,有合作價值。
合作學習要確定具體學習內容,并且選取的內容要有合作的必要。合作學習內容明確,也就是要明確合作討論什么問題,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就是說合作討論的問題有沒有合作討論的必要。為調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習富有成效,要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必須選擇適合多人合作學習的內容,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合作討論的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和代表性,又要有廣度和難度。如新的問題,有爭議的問題,大家都想解決但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能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合作,合作要有必要和價值,否則合作學習就流于形式,不能收到預期效果。
6.人人參與,體現(xiàn)團隊精神。
合作學習要求小組內成員人人參與,個個體現(xiàn)團隊精神。一是合作學習應表現(xiàn)為全員參與,要有組長的主持,成員的具體分工,人人有活干,沒有旁觀者。二是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施展才華的均等機會。人人參與要突出性格內向、不善發(fā)言的學生和后進生,對于他們,教師要有意創(chuàng)造出想、說、做的均等機會,經(jīng)常陪他們參與活動,鼓勵他們大膽討論、質疑、交流,并開展辯論,消除膽怯心理,使他們有勇氣主動參與合作,讓他們認識到這是團隊的需要,是團隊精神的體現(xiàn)。三是切記避免少數(shù)優(yōu)等生壟斷所有展示機會,合作學習中,優(yōu)等生不是主角,后進生不是陪客,他們角色平等,擁有均等展示自我的機會。只有人人參與、機會均等,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學生才能全體發(fā)展,教學才能高效,學生素質才能提高。
7.合作學習既要重過程體驗,又要重成果展示。
合作學習在重過程體驗的同時,一定要展示、總結、反饋學習成果。一是小組內人人展示學習成果,特別突出后進生的展示,二是組內匯總學習成果,組間展示學習成果,三是教師要整合、反饋學習成果。
總之,要在大班額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使用得當至關重要,得當?shù)膶W習方法在合作學習教學中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為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學中,要花時間下苦工;在具體操作中,一定要摒棄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切實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