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另一顆可居住行星
科學家最近宣布,在另一顆恒星周圍發(fā)現(xiàn)了第一顆除地球外的可居住行星,這也證實了其他恒星的可居住地帶內存在地球大小的恒星。可居住地帶是指宇宙空間中距離恒星不遠也不近、溫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允許行星上存在液態(tài)水。這顆恒星——“開普勒186”是一顆非常暗淡的矮星,它位于天鵝座,距離地球大約500光年?!伴_普勒186”有5顆行星環(huán)繞,其中4顆距離恒星都比較近,因而非常熾熱,唯有“開普勒186f”只比地球大一點點,并且位于“開普勒186”的可居住地帶內。不過,要想查明行星“開普勒186f”上面是否存在液態(tài)水甚至存在外星人,至少在相對長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透過土星環(huán)拍攝天王星
最近,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探測器透過土星環(huán)首次拍攝到了天王星的遙遠藍色光點(“卡西尼號”于2004年到達土星軌道),當時“卡西尼號”距離天王星近29天文單位。透過“卡西尼號”所搭載相機的色彩過濾器,天王星的明亮藍光明顯可見。這種藍光是由天王星大氣層中的甲烷所致——甲烷會吸收可見光光譜中的紅光,讓我們能選擇性地看見反射自天王星大氣層的藍光。天王星及其更遙遠的兄弟——海王星常被稱作冰巨星,這是因為它們的大氣層包含較多的水、氨和甲烷。冰巨星的組分與木星和土星大不相同,后兩者的軌道距離太陽更近,因此它們主要由氫和氦組成。
破解南大洋怪聲之謎
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有潛艇人員不斷報告說,在南大洋多個不同地點聽到鴨子叫聲似的奇怪聲音。之后,在南極洲附近和澳大利亞西岸海域,在較高緯度和較低緯度的冬季,這類怪聲都被記錄到,但其來源一直是謎??茖W家曾經(jīng)猜測怪聲是由潛艇或者魚類發(fā)出,或者是某種海洋現(xiàn)象。最終,科學家通過比較各種文獻記載,把懷疑對象圈定在小須鯨身上。2013年,在南極半島西部的威廉敏娜灣,科學家為數(shù)頭小須鯨安裝了聲吶標簽,并記錄到了由小須鯨發(fā)出的“鴨子叫聲”。當時所在海域并無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出沒,可見這種怪聲確實是由小須鯨制造的。科學家說,一些小須鯨整年都待在冰封的南極海域,另一些則季節(jié)性遷往較低緯度海域,這就是在較高緯度和較低緯度的冬季都能聽見怪聲的原因。小須鯨是須鯨群體中的小不點,這一群體的成員中還包括藍鯨和座頭鯨等??茖W家目前對小須鯨的了解依然很少。
新式太空艙方案發(fā)布
美國波音公司不久前宣布,其新設計的載人飛船——“空間機組運輸工具”(簡稱CST-100)將于2017年投入使用。該公司同時公布了CST-100的內部細節(jié)。這種飛船的設計目的是運送機組和貨物到低地軌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與一般飛船內部電線、按鍵雜亂分布不同,CST-100的內部非常整潔,還有很多觀測窗(一般飛船的觀測窗很少)。CST-100的坐席質地輕,塑性好,這是為了保持機組艙的低重量。CST-100一趟可運送7人,不限于宇航員,也包括其他人員。此外,波音公司的合作伙伴比奇洛公司正在研發(fā)一系列被合稱為BA-300的可膨脹太空艙,它們預計將在幾年內進入軌道。
斑馬紋路從何而來?
斑馬身上的條紋從何而來?至少120年前科學家就開始探索這個奧秘。他們對此提出了多種猜測:偽裝,擾亂掠食者的視覺,熱量管理機制,具有社會性功能,避免皮外寄生蟲例如食肉蠅的攻擊,等等。最近,科學家通過多地對比研究證實,避免食肉蠅的攻擊是驅動斑馬條紋進化的唯一因素。那為什么其他有蹄動物沒有進化出條紋呢?新研究發(fā)現(xiàn),與生活在同一區(qū)域的其他有蹄動物相比,斑馬的毛短于食肉蠅的口器長度,所以斑馬可能尤其容易遭遇食肉蠅侵襲。然而,食肉蠅為什么會避開有條紋的馬的皮膚呢?這個奧秘仍待破解。
蟒蛇吃鱷魚
最近,有人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偶然拍到一條巴布亞蟒吞食一頭澳大利亞淡水鱷的場面,前者的體重為7~9千克,后者的體重為2~3千克。這類事件在當?shù)夭⒎呛币?,因為巴布亞蟒慣于掠食大型獵物。事實上,這兩種動物都是頂級掠食者,它們互相都有吃掉對方的時候。
在美國佛羅里達,還出現(xiàn)過緬甸蟒吞吃鱷魚后被脹破肚子的案例。難道蛇不能判斷自己該吃多少嗎?其實,蛇通常很少吞吃個頭比自己大的獵物,而這條緬甸蟒被鱷魚脹破肚子并非因為鱷魚的個頭太大,而是因為佛羅里達的環(huán)境不如東南亞——緬甸蟒的故土——那樣溫暖,緬甸蟒的消化速度趕不上獵物的腐爛速度,結果鱷魚在蟒蛇體內開始腐爛,最終導致蟒蛇的身體爆開。
水獺吃鱷魚
最近,一組拍攝于美國佛羅里達野生動物保護區(qū)的水獺獵食鱷魚的照片被公布。科學家解釋說,水獺實際上是胃口很大的掠食者,它們與鱷魚交手的事件并非罕見。
從頭部背后襲擊鱷魚是水獺習得的聰明行為。不過,鱷魚背上的“盔甲”很堅固,水獺不可能直接殺死鱷魚。那么,水獺是如何取勝的呢?關鍵在于其耐力——鱷魚的爆發(fā)力持續(xù)時間不長,而水獺的耐力很好,所以通常只需幾分鐘,水獺就能讓鱷魚筋疲力盡。水獺會在鱷魚還沒斷氣時,用利齒劃開鱷魚皮,將肉和內臟扯出來吃。如果附近有正在交配的水獺或小水獺,它們也會分得一羹,這也是教育小水獺的好機會。只要能搞定對方,水獺可謂饑不擇食——兩棲類、魚、河貍、浣熊、鱷龜、蛇和鱷魚等,都可能成為水獺的盤中餐。當然,水獺也可能被鱷魚或其他動物捕食。
生吞蜈蚣,蝮蛇喪命
不久前,科學家在馬其頓一座島上偶遇驚人場面:一只巨大的蜈蚣從一條蝮蛇的胃部鉆出來,痛不欲生的蝮蛇死了,蜈蚣也沒能活下來。這種蝮蛇通常吃小型哺乳類、蜥蜴和鳥。這是一條年輕的雌蛇,比蜈蚣長大約5厘米,但它顯然嚴重低估了獵物的力量。這種蜈蚣進攻性很強,還攜帶毒性輕微的毒液。這只蜈蚣的體重竟然是蝮蛇體重的114%,占據(jù)了蝮蛇的全部腹腔??茖W家說,這種蜈蚣非常厲害,成年體很難被殺死??茖W家推測,蝮蛇當時生吞蜈蚣,熟料卻因此送命。
杜鵑鳥并不總是那么邪惡
杜鵑(又稱布谷鳥)是一種臭名昭著的鳥。杜鵑自己從不營巢,而是將自己的蛋產在畫眉、柳鶯等其他鳥類的巢中。杜鵑雛鳥通常比別的鳥類的雛鳥早破殼,遺傳了“犯罪”基因的它們會將其養(yǎng)父母的親生骨肉一個個地推出鳥巢,以便自己獨霸養(yǎng)父母的哺育。不過,有趣的是,根據(jù)互利共生原則,杜鵑、畫眉、柳鶯等鳥類不僅能共生,還有“絕招”對付其他掠食者。西班牙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有一種食腐烏鴉十分“待見”大斑杜鵑的孩子,原因是如果它們的巢中混有一只小杜鵑,那么超過40%的食腐烏鴉雛鳥都能存活。研究發(fā)現(xiàn),杜鵑雛鳥會分泌一種有毒物質,刺鼻熏人,而且讓喉嚨有燒灼感。科學家在八只貓的食物里加入少許這種物質,結果發(fā)現(xiàn),除一只貓外,其他的貓都對這種食物敬而遠之??茖W家推測,杜鵑雛鳥分泌的這種有毒物質能有效驅趕貓和猛禽,有助于增加食腐烏鴉的種群數(shù)量??磥?,杜鵑鳥并不總是那么“惡毒”。
當心!你的牙刷可能很臟
科學家最近提醒說:你的牙刷可能很臟,這是因為人的口腔中有數(shù)百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包括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假單胞菌、酵母菌、腸道細菌甚至糞便菌等,它們可能轉移到牙刷上。此外,大多情況下牙刷都放在衛(wèi)生間里或洗滌槽旁,這讓牙刷暴露在了通過糞便-口腔途徑傳播的消化道細菌中??茖W家建議:在刷牙后一定要充分沖洗牙刷,使之不留任何牙膏或殘渣;牙刷使用前,應該放進口腔消毒液中浸泡;不要用盒子裝牙刷,而是應該倒插牙刷,并且不同的牙刷一定要分隔開;生病期間用過的牙刷在病愈后要更換新的;每3~4個月更換一次牙刷;定期潔牙;上衛(wèi)生間后以及用牙刷之前要洗手;不能兩人共用牙刷。
人類也能冬眠嗎?
長期“假死”,有可能嗎?眾所周知,一些動物會冬眠,它們的體溫、新陳代謝、氧需求量以及呼吸在冬眠時都會減少。那么,人類可以冬眠嗎?
肥尾鼠狐猴是迄今已知唯一可以冬眠的靈長類動物,它們的基因與人類的基因十分相似。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否具有冬眠基因這一問題,或許可從肥尾鼠狐猴身上尋找到答案。最近,科學家有了一個驚人的突破性發(fā)現(xiàn):在肥尾鼠狐猴的大腦中存在一種遺傳機制,能讓新陳代謝更具靈活性,冬眠是它們延長壽命的一種途徑。
化學物質也有助于減緩新陳代謝。美國研究人員使用硫化氫誘導實驗老鼠進入“假死”狀態(tài)(冬眠狀態(tài))5個小時,結果硫化氫限制了細胞攝取氧氣的含量,從而減慢了新陳代謝。目前,科學家希望在人體內發(fā)現(xiàn)自然存在的可減慢新陳代謝的化學物質。不過,使用硫化氫誘導羊和豬冬眠的其他試驗均告失敗,它或許并不能對較大體形的動物(包括人類)起作用。
科學家說,在醫(yī)學上,人在腦死亡5分鐘后就已經(jīng)死亡了。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開始考慮如何將死亡時間推遲數(shù)月乃至數(shù)年。
被動吸煙對孩子的傷害不可逆轉
一項從1985年開始并持續(xù)至今的研究發(fā)現(xiàn),童年期被動吸煙(自己不吸煙、但受父母或他人吸煙影響)會對兒童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害——動脈壁增厚,長大后面臨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更大??茖W家指出,如果父母雙方都吸煙,孩子成年時的血管年齡會額外衰老3.3歲。就算父母中只有一方吸煙,這種影響也照樣存在。這項研究提示,吸煙的父母(也包括考慮成為父母的人)都應該戒煙。這項研究也為在兒童活動區(qū)域禁煙(包括禁止汽車煙霧)的觀點提供了證據(jù)。
三手煙可致癌
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殘留在墻壁或家具上的香煙味(即三手煙)可能對人造成嚴重的健康威脅,對于會把被三手煙污染過的玩具等物體放進口中的嬰幼兒來說更危險。科學家說,三手煙會損害DNA,并且有潛在致癌性。研究發(fā)現(xiàn),含有超過4000種化合物的二手煙(即吸煙者噴出的煙霧)會久久停留于室內,這些化合物能夠與室內污染物例如臭氧和亞硝酸反應,形成可能的致癌物。去除三手煙的最佳辦法是扔掉受污染物品(例如沙發(fā)和地毯),重新粉刷墻面,仔細清潔家具表面、受污染衣物、窗簾和寢具等。
有點壓力,感覺也許更好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壓力,過大的壓力對我們的健康是有害的,不過有點小壓力對我們的健康卻是有益的。匈牙利科學家最近提出了一個新概念——良性壓力(或叫良性應激),指對健康有益、能讓人體會到成就感等積極情感的壓力。例如,結婚和晉升帶來的就屬于良性壓力,它們在讓人感到有點緊張和有點害怕的同時,也讓人產生興奮、激動的感覺。這樣的壓力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希望。
另外,良性壓力會讓身體“燃燒”,釋放能量,有助于我們集中體力和精力來應對威脅。也就是說,良性壓力能向我們提供處理緊急情況所需的體力和精力。例如,在開車或參加面試時,良性壓力能讓我們更機警、更敏銳。
適當?shù)腻憻捯矊儆诹夹詨毫Α@?,舉重、游泳或大汗淋漓地跑上幾十分鐘,就是給身體肌肉施加的一種良性壓力,這種短時間的施壓可以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強壯。研究證明,經(jīng)常鍛煉還會降低人體的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的分泌,同時增加體內內啡肽的分泌量,讓人“感覺良好”。
不過,壓力一旦發(fā)展為長期的,人體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對機體有害的自由基就會增多。負面壓力甚至還可能破壞DNA,讓我們更容易得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中年吃肉多,等于吸煙
一項持續(xù)近20年、針對大量人群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中年時期吃肉多相當于吸煙。在中年時期吃肉多的人死于癌癥的可能性,比動物蛋白(來自肉食、牛奶和奶酪等)攝入量低的人高四倍,死于糖尿病或早死的概率也大得多。蛋白質控制著生長因子IGF-I,后者幫助人體生長,但也與患癌可能性有關。人在65歲后,IGF-I水平急劇下降,會導致衰弱和肌肉量減少,不過對老年人卻有保護作用。研究還發(fā)現(xiàn),植物蛋白(例如大豆蛋白)對中年人沒有壞作用。因此,科學家提醒說,在中年期大量攝入動物蛋白質是有害的。當然,也不要走極端,否則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茖W家建議,體重正常的中年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是每天每千克體重大約0.8克,而且蛋白質應該多來自植物。
把死者做成鉆石
瑞士的一家公司最近利用一項特殊技術,把逝者的骨灰做成鉆石——鉆石是碳的結晶體,骨灰中的碳經(jīng)過超高溫熔爐加工,最終可變成璀璨的鉆石。如果把這樣的骨灰鉆石佩戴在身上,人們就可以與逝去的親人永遠相伴。
實際上,自20世紀90年代起,科學家就開始在實驗室里制造人工鉆石。將一個人的骨灰制作成鉆石的過程,涉及到運用特殊化合物對骨灰進行處理,將其中的碳元素提取出來,然后加熱轉化成純晶體狀態(tài)——石墨(與鉛筆中的石墨相同),再放進機器里接受類似地幔環(huán)境的高溫高壓處理。幾周后,一顆差不多等于1克拉重的骨灰鉆石就等待切割了。
骨灰鉆石保留了逝者的特征,因此每顆都是獨一無二的。盡管天然鉆石更值錢,但事實上,骨灰鉆石與天然鉆石沒有太大區(qū)別,骨灰鉆石的質量甚至優(yōu)于許多由小塊鉆石連接起來的施華洛世奇鉆石手鏈。不過,如果逝者佩戴假牙,其骨灰鉆石的純度就要低一些。另外,天然鉆石一般呈藍色,而不同逝者生前從食物中獲得的硼元素數(shù)量不同,所以骨灰鉆石的色澤從透明到黑色的都有。目前,該公司已經(jīng)獲得了大量骨灰鉆石訂單。
珍珠是如何變圓的?
人類花費了近千年時間發(fā)明了一種旋轉物——輪胎,而一種完美球體——珍珠,卻早在數(shù)億年前就開始在軟體動物的體內旋轉。大多數(shù)珍珠都是橢圓形的或淚珠形的,為什么有的珍珠能夠形成完美球形呢?一種新理論認為,珍珠的特殊結構使得它們能夠在軟體動物的體內自然轉動。
珍珠是一些雙殼軟體動物的產物,這些動物特定的上皮細胞會分泌一種被叫作“真珠質”的物質,將進入自身體內的砂粒等雜質包裹起來。真珠質主要由碳酸鈣構成,一層層地沉積在貝類體內,并與由蛋白質和甲殼素構成的柔軟有機薄膜“黏合”在一起。這樣形成的復合結構既堅硬,又具有韌性。由于真珠質是一層層生長的,所以因此在珍珠表面留下了微小的階梯狀結構。正是這些“階梯”揭示了珍珠旋轉的秘密:當碳酸鈣離子和蛋白質分子不斷黏合在“階梯”上時,它們釋放能量,使得珍珠的表面溫度升高;珍珠表面附近的水分子受熱,并被“階梯”邊緣反彈,帶走熱能;根據(jù)動量守恒原理,水分子在帶走熱能的同時產生了反方向的作用力,從而使得生長中的珍珠旋轉。所以,珍珠邊生長邊轉動,最終獲得完美球體。
雞蛋殼是怎樣形成的?
雞蛋殼是雞蛋的保護層,其結構十分巧妙。那么,雞蛋殼是怎樣形成的呢?隨著母雞體內激素發(fā)生變化,幾天之內,一個小細胞就發(fā)育成一個可以辨認的蛋黃(卵泡);日益長大的蛋黃進入輸卵管,輸卵管分泌蛋白(蛋清蛋白質)將蛋黃包??;蛋黃逐漸下行,并形成內外殼膜,最后到達蛋殼形成的地方——子宮;在子宮里,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與水結合形成碳酸,碳酸離解成碳酸根離子,再與血液中的鈣結合生成碳酸鈣;最終,碳酸鈣均勻地沉積在蛋膜上,形成堅硬的蛋殼。所以,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有意思的是,蛋殼表面還有一層外膜??蓜e小看了這層膜,它能阻止微生物和真菌的侵入,對防止蛋被污染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四葉草象征幸運?
四葉草是苜蓿草(別名三葉草,通常只有三片小葉子)的稀有變種。在十萬株苜蓿草中,大約只有一株是長有四片葉子的。正是這種稀缺性導致了一個迷信:四葉草被人們公認為幸運的象征。
不過,科學家可不迷信。他們指出,如果一株三葉草意外變成四葉,很可能是氣溫驟變、干旱等環(huán)境改變,或者葉片發(fā)育期間的病害等所致。當然,也不排除遺傳方面的原因——基因突變可導致三葉草無法停止生長,在已經(jīng)形成三片小葉的基礎上,再長出第四片葉子。這種基因突變最容易發(fā)生在有性繁殖的過程中,授粉不純、雜交等都可能導致新的葉片產生。
有朝一日,科學家或許能培育出四葉草。到那時,四葉草將不再稀有,有關它的迷信也將不復存在。
音樂才能靠基因?
科學家基于對多地區(qū)人類基因組的研究結果提出,人的音樂才能很可能與基因有關——基因決定耳蝸的構造。
耳蝸是耳朵的一個解剖結構,負責將來自外界的聲音信號轉換為相應的神經(jīng)電信號,傳送到大腦的中樞聽覺系統(tǒng)接受進一步處理,最終實現(xiàn)聽覺知覺。在音樂從外界傳遞到耳朵并最終傳遞到大腦的過程中,不同頻率的空氣震動(聲波)被轉換為神經(jīng)沖動,這一功能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耳蝸的內毛細胞將機械信號轉換為神經(jīng)電信號。而一項新的研究認為,這一過程與基因有很大的關系。
芬蘭研究人員對767名參試者在不同音樂模式下,對他們的音高鑒別能力進行測試,然后比對他們的基因圖譜。結果發(fā)現(xiàn),與音高鑒別能力關系最為密切的是GATA2基因,而該基因參與了耳蝸內毛細胞的發(fā)育。另一種基因——PCDH15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被首次發(fā)現(xiàn),那就是將聲音信號轉換成神經(jīng)電信號。目前,芬蘭研究人員正計劃研究遺傳和音樂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系。
被謀殺的印加女孩
19世紀90年代,巴伐利亞王妃特蕾莎在南美旅行期間得到兩具木乃伊。其中一具很快就丟失了,另一具輾轉來到慕尼黑的博物館。之后,由于戰(zhàn)爭等原因,這具木乃伊的所有記錄都丟失了。最近,為了破解這具神秘木乃伊之謎,科學家對它進行了各種科學檢測。
CT掃描結果顯示,雖然這是木乃伊的頭部從外表看很正常,但實際上頭骨的前面部分已被徹底破壞。由此可見,此人在死前頭部遭遇過反復重擊,以至于被打碎的頭骨墜落進了腦腔。死者的尸體被淺埋,埋葬地可能是阿塔卡瑪沙漠,那里炎熱、干燥的環(huán)境讓尸體迅速脫水,成為一具天然木乃伊。
對頭骨特征等的檢測清晰表明,死者是一名女性印加人(她佩戴的由美洲鴕毛編織的發(fā)帶也是印加裔的標志之一),生活在公元1451~1962年間的某個時段,很可能住在今天的秘魯或智利海岸附近,主要食物是玉米和海鮮。
CT掃描以及對來自木乃伊直腸組織的寄生蟲進行的DNA檢測結果暗示,這名女性自幼罹患美洲錐蟲病,可能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她死時年僅20~25歲,可能死于一場儀式性謀殺,原因或許是她已病入膏肓,活不了多久。類似例子在印加木乃伊當中并不鮮見。
發(fā)現(xiàn)“地獄雞”
科學家最近辨識了一種生活在超過6600萬年前的性情兇猛的恐龍,并且稱它為“來自地獄的雞”。頭頂長著“雞冠”的“地獄雞”站立高度達10米,擁有長著羽毛的翅膀、長長的爪子,以及強有力的喙和尾巴?!暗鬲z雞”當時棲息于美國達科他州的山區(qū),同時生活在這里的還有霸王龍。“地獄雞”可能是一種不飛的恐龍,其頸子和后肢纖細,看上去像鴕鳥?!暗鬲z雞”是雜食動物,吃植物、小動物,可能還吃蛋??茖W家推測,“地獄雞”的體格能抵御大型掠食者。從一些“地獄雞”的化石上可見到已經(jīng)復原的傷痕,暗示這些“地獄雞”可能曾與同伴或掠食者發(fā)生過打斗。
1500年前的苔蘚復活了
科學家最近從南極洲地下深處提取凍結的苔蘚樣本(其首次凍結時間至少在幾十年前),再在確保不被污染的情況下,非常小心地將它們切開,然后放進孵化器中,接受正常的生長溫度和光照。僅過了幾周,苔蘚即開始生長。碳測年發(fā)現(xiàn),這些苔蘚至少已有1530歲。這一實驗顯示,多細胞生物能存活的時間長度遠遠大于科學家之前的估計。它還提示了一種誘人的可能性:被包裹在永凍土或冰中的復雜生命有可能存活很長時間,或者說在冰凍很久后能夠復活。那么,包裹在永凍層中的猛犸象是否也有可能復活呢?
陸地上最早的生物
陸生真菌大約出現(xiàn)于13億年前,是地球陸地上最早出現(xiàn)的生物。真菌的菌絲體產生草酸,與其他的酸和酶一起風化巖石,逐漸形成草酸鈣,使巖石崩裂。這是產生土壤的第一步。由于草酸是由兩個二氧化碳分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的,所以真菌可以草酸鈣的形式隔離二氧化碳。
1859年,一種被叫作“Prototaxites”(原紫杉藻)的生物化石首次被發(fā)現(xiàn)。據(jù)推測,這種生物早在4.2億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地球上了。人們最初認為Prototaxites是一種植物,后來又認為它可能是地衣類、藻類或菌類等。近年來,美國科學家在顯微鏡下對這種生物化石進行仔細觀察,并進行了碳同位素檢測,最終確認,Prototaxites是一種巨型真菌。當時地球上最高的植物不過0.6米高,而這種真菌即便被放倒,也有近1米高??茖W家推測,地球上曾經(jīng)布滿這種巨大的蘑菇,它們存在了數(shù)千萬年之久。
科學家現(xiàn)在推測,6500萬年前,一個外來天體撞擊地球,產生的大量碎片進入大氣層,阻隔陽光,而外來天體攜帶的真菌被留在了地球上。這種真菌不需要光,以輻射作為能量來源??茖W家認為,這樣的真菌一定還存在于其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