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燃
人們喜歡用“多元、多樣、多變”來形容今日中國的思想動態(tài)。這當然是可喜的,參差多態(tài)的觀點競爭意味著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社會。然而,其中的一些觀念,諸如“我不關(guān)心”“我不相信”“不關(guān)我事”,也預(yù)示著價值的危機。當一部分人“兩手滿當當,心中空蕩蕩”時,精神貧瘠的病癥“不治將恐深”。
正因此,“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4個詞,來得正是時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恢弘的三重奏中,公民個人層面的這4個關(guān)鍵詞,不僅體現(xiàn)著價值觀的基礎(chǔ)音色,也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同時直指人生的真實圖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自古就是受人推崇的理念,是延續(xù)至今的文化基因;“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諾千金”“善人者,人亦善之”,耳熟能詳?shù)牡涔剩敲恳粋€中國人身上流淌著的道德血液。如何承續(xù)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有效對接日常生活,是現(xiàn)代公民不得不“慎思之、明辨之”的實際問題。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曾說,每個人都有他隱藏的精華,和任何別人的精華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氣味。在個性張揚、活力迸發(fā)的現(xiàn)代中國,每個人“隱藏的精華”都應(yīng)被鼓勵發(fā)掘,每個人“自己的氣味”都應(yīng)被倡導(dǎo)釋放。但這有一項重要前提,就是堅守共同的價值準則,不能任由欲望的魔鬼恣意沖撞。
這樣的魔鬼幾乎在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投下了陰影——小小的“愛心傘”頻頻失蹤,令人慨嘆人心不古、誠信缺失;老人即使佩戴上“扶我卡”,人們依然要在“扶還是不扶”這樣簡單的選擇前徘徊;變質(zhì)肉等事件屢被曝光,食品安全問題一再擊穿心理底線……我們的責任感與同情心,我們的忠誠與美德,為什么突然被丟掉了?
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如何、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道德標準,那么一個人能不能把握好自己的路,很大程度上則取決于其價值觀念。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百態(tài)、眾聲喧嘩的觀點主張,靠什么分清是非、站穩(wěn)腳跟?說到底,還是離不開核心價值觀的引領(lǐng)。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人之為人,總是需要精神的支撐、道德的指引、價值的導(dǎo)航。正因如此,翻譯《共產(chǎn)黨宣言》的陳望道,蘸墨汁吃粽子而渾然不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身患絕癥仍往返奔波;扎根施甸林場22年的楊善洲,甘以赤子之心換山河披綠……這些塵封的印記,閃耀著精神信仰的光輝,感人至深也催人省思。反觀現(xiàn)實,有的人崇尚“精致的利己主義”,一味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有的人凡事只講物質(zhì)利益,認為精神、信仰虛無縹緲,對原則、價值嗤之以鼻……這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怕。
有人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太“高大上”了,離自己很遙遠,難以觸碰。其實,將之落細、落小、落實,就體現(xiàn)在一言一行的點滴中,蘊藏在一次次平凡的選擇里。安徽桐城有條遠近聞名的“六尺巷”。清代兩戶相鄰人家最初因宅基問題起爭執(zhí),后雙方把圍墻各退三尺,巷子因故得名,美談流傳至今。今天,“姜湯大姐”韓無鹽常年堅持免費為旅客送去熱騰騰姜湯,駝背老人鄺日麟義務(wù)清掃校園十幾年、獨自撫養(yǎng)智障的女兒20年,義工高正榮多年堅持照顧福利院孤寡老人和貧困晚期癌癥患者……新時期的道德榜樣,為我們樹立起身邊的行動標桿。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惫駥用娴暮诵膬r值觀并不是高高在上、無處安放的口號。只要我們化大為小,對道德的定義更清晰一些,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一些,何愁跳不出生活的庸常,看不到人生的遠方?
魯迅有一句名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币粋€個“你我他”,便是這“民魂”的勾勒者。置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區(qū)間,每一個人從我做起、自現(xiàn)在開始,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始終葆有美好的精神追求,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我們所實現(xiàn)的也必將超越我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