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格
語文教材中選讀課文的重要性
楊俊格
河北省高邑縣孫家莊小學
翻開語文書彩色的頁面,首先呈現(xiàn)出的是目錄,在目錄的最后位置,有一些標有藍色“△”的課文,那就是選讀課文。什么是選讀課文?顧名思義,就是進行選擇性教學的課文,意圖是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朗讀、理解和感悟能力,也是學生閱讀自我檢測的好材料。但筆者從教學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這些帶“△”的課文經(jīng)常被老師們所忽視,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擺設。
自課改實施以來,隨著對教學的深入研究,各地已總結出了不少關于閱讀教學的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多半是針對于精讀課文的,少數(shù)是針對于略讀課文的,針對于選讀課文的那是少之又少。
99%的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根本未將選讀課文考慮在內(nèi)。為了迎考,忙于奮戰(zhàn)在習題之中,對于選讀課文實在無暇顧及。由此可見,對于選讀課文,老師們是不夠重視的,這樣久而久之,就讓選讀課文形同虛設,沒有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難道選讀課文真的只是一種擺設嗎?筆者認為,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1.從編選意圖上看。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下冊選學課文使用說明》中指出“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總共32篇。這些課文從精讀、略讀到選讀,按三個層次編排,體現(xiàn)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笨梢?,編者把這些課文選作選讀課文時,也賦予了其應承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意圖,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
2.從內(nèi)容形式上看。
人教版語文教科書是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nèi)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內(nèi)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而這些選讀課文也是和每冊的單元專題相配套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
選讀課文的形式也很多樣,除了記敘文、說明文,還有詩歌《山城的霧》(三下冊),當代兒童文學家金波的散文《百泉村》等等。
3.從入選數(shù)量上看。
一下冊至六上冊,選讀課文有73篇,總數(shù)是相當可觀的,如果編作課外讀物,也可編為兩至三本。按每一冊來看,選讀課文也有較大的占有比例。一年級有5篇,二年級有6篇選讀課文,三至四年級增加至8篇。到了五至六上年級,在精讀與略讀課文總數(shù)減少4篇的情況下,選讀課文仍為8篇。
由此可見,選讀課文和精、略讀課文一樣,共同承擔著深化單元訓練重點的任務,又為學生獨立閱讀、自我檢測、配合期末總復習提供了機會。選讀課文作業(yè)綜合閱讀材料,對培養(yǎng)學生熟練地查字典、詞典,獨立識字,通過默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詞語和句子,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及一些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對于選讀課文也是如此。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緊隨專題,承上啟下。
由于選讀課文絕大多數(shù)都是按每單元的專題分布的,所以,在單元專題中穿插學習,是比較有效的,既能對單元主題起到深化的作用,又是課內(nèi)文本的有效延伸。
例如,一下冊《象鼻橋》一課,是跟隨第八組科學知識為專題編選的,并與《蘭蘭過橋》一課有內(nèi)容的聯(lián)系點。因此,當學完課文之后,教師就可以此來組織教學,加以拓展:
師:小朋友們,蘭蘭見識到了架在水里的“潛水橋”,也看到了爺爺手中可充氣又可折疊的“塑料橋”,小朋友們可大開眼界了。其實,森林里也有一座不一般的橋,今天我們就要去會會它,它叫——
生:象鼻橋(教師板書)
當初讀完課文,解決生字新詞后,要求學生說說象鼻橋是怎樣的,有什么作用?隨后,再把視線轉(zhuǎn)移到《蘭蘭過橋》中:
師:不同的橋有不同的樣子,還各有各的作用呢!你們想設計多功能的橋嗎?……
這一篇選讀課文既承接了課文內(nèi)容,又啟示了對新型橋梁的設計,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真可謂穿插巧妙而且得當。
2.抓住特點,學法引導。
我們知道,人教版教材較之省教版雖有不少優(yōu)勢,但是對于語言文字的專題訓練這一塊是有所欠缺的?!墩n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對學生就語言文字的知識進行專題的訓練,而選讀課文是訓練的有效材料。
如:三上冊的《五花山》可以讓學生學習按季節(jié)順序組織材料的寫法;四上冊《迷人的張家界》第三、四小節(jié)是按總分結構來寫的;《五彩池》可讓學生積累關于顏色的詞語,感受比喻句的妙處;五上冊《百泉村》讓學生了“章”的概念以及小標題的作用等等。
對于寫作方面較有特色的選讀課文來說,每次讓學生熟讀之后,利用少許時間,不用面面俱到,只須抓住一點,讓學生加以體會和學習,略有所得即可,如若能讓學生在周記或隨筆中有所體現(xiàn),那就完善了。因為著名特級教師朱敬本說“語文實踐,最重要、最關鍵的是‘用’。學習語文必須有足夠的‘積累’,這是不容忽視的規(guī)律;但是,‘積累’是為了‘用’”。
以上種種,只是筆者自身對于選讀課文教學實踐的一些探索和總結,就每一種方法來說,都是可行的。但是,正如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所說的“閱讀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學過程凝固、教學方法僵化的狀況,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求實效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對于選學課文來說,同樣如此。不管采用何法,只要是利用了它,沒有讓它們成為擺設,讓學生們有所得,哪怕是微小的,也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