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智濤(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通常胸心外科手術之后,會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英文縮寫“ARF”,據(jù)臨床研究,經NPPV(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有效降低ARF者于臨床中的氣管插管率,且能使并發(fā)癥幾率、死亡率顯著降低,另外,還可減少ARF者的住院時長[1]。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25例ARF患者,進行分組醫(yī)治,以此對比NPPV臨床療效和IPPV臨床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25例ARF(即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齡62~89歲,平均(78.35±7.96)歲。25例原發(fā)?。?例溺水,1例周期性癱瘓,2例心功能不全,3例藥物中毒(地西泮、農藥),7例COPD,2例重型復合傷,2例腦外傷,7例急腹癥。合并癥:12例高血壓;2例冠心??;6例心率失常;12例心力衰竭;2例腦梗死;2例膽囊炎膽石癥。隨機將25例ARF者分組:呼吸急癥組(12例)與對照急癥組(13例)。
1.2 治療方法:對呼吸急癥組經NPPV(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醫(yī)治,對對照急癥組經IPPV(即: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醫(yī)治[2-3]。通氣醫(yī)治后,對比對照急癥組和呼吸急癥組的療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18.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項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時間比較:在呼吸急癥組中,經NPPV診治時間(5.10±1.55)d,人均住院時長(13.55±3.65)d。在對照急癥組中,經IPPV診治時間(7.20±3.50)d,人均住院時長(19.00±7.00)d,顯然呼吸急癥組的機械通氣時長、住院時長比對照急癥組短(P<0.05)。
2.2 通氣效果比較:在呼吸急癥組中,7例呼吸衰竭顯效,4例呼吸衰竭有效,1例ARF死亡。在對照急癥組中,8例呼吸衰竭顯效,3例呼吸衰竭有效,2例ARF死亡。顯然呼吸急癥組和對照急癥組的療效相當(P>0.05)。比較呼吸急癥組與對照急癥組的療效,詳見表1。
表1 比較呼吸急癥組與對照急癥組的療效(例)
2.3 并發(fā)癥情況:在呼吸急癥組中,1例腎功能衰竭,1例大出血(上消化道),在對照急癥組中,3例腎功能衰竭,2例大出血(上消化道),1例休克,3例鼻竇炎。呼吸急癥組的并發(fā)癥明顯比對照急癥組少(P<0.05)。
對比NPPV臨床療效和IPPV臨床療效,呼吸急癥組和對照急癥組的療效相當,但呼吸急癥組的并發(fā)癥明顯比對照急癥組少,且機械通氣時長、住院時長比對照急癥組短(P<0.05)。可見經NPPV診治ARF住院時長短、通氣時間短,不但少有并發(fā)癥,而且無創(chuàng),所以NPPV屬于診治ARF的首選手段。
[1] 龔 倩,葛建軍,葛圣林,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體外循環(huán)術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2,27(3):66.
[2] 劉建雄,劉青山,彭祝軍.呼吸機環(huán)路給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5):104.
[3] 郭鳳梅,劉松橋,楊從山,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再插管率和預后影響的薈萃分析[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1,2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