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桂峰+劉晚香
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為手術, 本院自2008年起開展一期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術32例, 取得良好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32例病例中, 男21例, 女11例, 年齡23~61歲, 主要癥狀為耳流膿、聽力下降和(或)膿中帶血, 病史都在2年以上, 術前行耳鏡檢查、純音聽閾測定(平均氣骨導差10~45 dB)、顳骨軸位骨窗CT, 診斷為膽脂瘤型中耳炎15例, 骨瘍型中耳炎17例。
1. 2手術方法全部病例施行一期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術, 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按常規(guī)耳顯微外科行耳后切口, 進行乳突輪廓化, 開放全部氣房, 磨低外耳道后壁, 顯示面神經嵴及外半規(guī)管隆突、鼓室及乳突天蓋、竇腦膜角, 清除鼓竇、乳突及鼓竇入口的病變組織, 聽骨鏈缺損或有膽脂瘤包裹者取出砧骨, 剪去錘骨頭, 聽骨鏈良好者則保留, 徹底清理鼓室的膽脂瘤等病變組織, 探查耳咽管是否通暢, 有狹窄者可留置麻醉軟管, 術后3周經鼻咽部取出。將取出的砧骨或乳突骨皮質小柱修剪成楔狀行聽骨鏈成型。將手術前期留置的乳突骨皮質粉置于鼓竇入口處填補骨橋缺損, 保證鼓室深度, 其余的骨粉填入竇腦膜角及乳突腔, 最大程度的縮小乳突腔, 將取好的顳肌筋膜內置修補鼓膜、覆蓋骨橋與填補后的外耳道后壁相延續(xù), 制作外耳道皮瓣, 再行耳甲腔成形, 鼓膜及顳肌筋膜移植物的外面用浸有左氧氟沙星液的明膠海綿碎塊填塞、壓迫, 外耳道及整個術腔填塞碘仿紗條, 間斷縫合切口。
術后絕對臥床休息3 d, 1周后拆線, 10 d后取出外耳道碘仿紗條, 術后3個月行聽力測試。
2結果
術后3個月復查, 所有病例修補鼓膜完整, 血管紋豐富, 外耳道寬敞, 無一例發(fā)生修補鼓膜壞死等并發(fā)癥。術后3個月行純音聽閾測定, 與術前比較有22例術后聽力改善, 平均提高了15 dB, 無一例出現(xiàn)聽力下降, 聽力提高總有效率達到68.8%。有3例出現(xiàn)低音調耳鳴, 經治療后減輕, 無一例出現(xiàn)眩暈、膽脂廇復發(fā)。
3討論
百余年前, Schwartze和Eysell(1873)創(chuàng)建了乳突鑿開手術, 開創(chuàng)了手術治療中耳炎的先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顯微外科的進步, 耳科醫(yī)師經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實踐, 在乳突根治的基礎上完成鼓室成形手術, 使化膿性中耳炎的手術治療取得令人囑目的重大進步[1]。有些醫(yī)務工作者主張對慢性中耳炎實行分期手術, 一期行乳突根治術, 建立一個無感染的、由正常黏膜覆蓋的、含氣的中耳腔, 6~12個月后行二期鼓室成形術。作者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并不斷的改進, 在乳突根治術的同時進行鼓室成形術, 在降低病灶復發(fā)率、縮小氣骨導差距獲得較好聽力已取得很大成功。避免了二期手術, 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2]。
鼓室成形手術主要通過重建鼓室的變壓機構, 使得贗復鼓膜及聽骨鏈的抗阻尼效應盡可能提高, 贗復鼓膜同時還起到對蝸窗的隔音作用和改變聲波相位的作用。在手術中還必須考慮到兩窗的活動性, 前庭窗上的鐙骨底板固定或活動能力降低以及蝸窗阻塞, 可使內耳淋巴液的振動能力及所需的減壓門戶作用降低甚至消失。作者發(fā)現(xiàn)保證咽鼓管通暢對術后含氣鼓室的形成非常重要, 因此術中探查耳咽管有狹窄者需留置麻醉導管, 術后3周經鼻咽部取出麻醉導管。因基層醫(yī)院條件的限制, 在贗復聽骨的選擇上, 盡量選擇自體聽骨, 考慮到自體聽骨可能攜帶膽脂廇上皮細胞而適當用酒精燈進行烘烤處理, 如自體聽骨受侵蝕破壞嚴重, 則選用自體乳突骨皮質小柱。
乳突根治術后遺留一個大小不等的根治術腔, 需定期清理腔內痂皮, 并有再度感染、流膿的可能,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 一方面作耳甲腔成形術, 以擴大術腔開口, 同時將手術前期留置的乳突骨皮質粉填入竇腦膜角及乳突腔, 最大程度的縮小乳突腔, 術后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選兆, 汪吉寶, 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863-869.
[2] 宋升橋.一期乳突開放加鼓室成形術的臨床觀察.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2005, 40(8):623-624.
[收稿日期:2014-04-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