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兵
摘要:“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探究能力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每個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也是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用教材教;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177-02
“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是蘇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四節(jié)“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其中涉及生長素的發(fā)現過程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過程,以及設計實驗所要控制的單因子變量問題。
課例
一、預習,為有效課堂做準備
1.預習準備。提前兩個星期讓學生把家養(yǎng)的盆花放在窗臺。農村留守學生較多,以宿舍為單位,可以把蒜頭掰開,放在水中培養(yǎng),并放在宿舍陽臺,注意要及時換水。
2.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對植物向光性有感性認識,但只是直觀的,只存在于表象。因此,教師在課前布置小實驗,不僅僅是讓學生體驗植物生長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生長發(fā)生的變化,自然而然的在學生腦中出現問題,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為有效、高效課堂做基礎。
二、展示現象,引入新課
1.教學活動。學生展示:以宿舍為單位展示蒜葉生長現象。教師課件展示:向日葵、紅豆等生長現象。教師引導:你們發(fā)現什么共同現象沒有?學生活動:討論得出植物彎曲生長。教師進步引導:向什么方向生長?學生活動:討論得出向光生長,并進一步引發(fā)問題為什么會向光彎曲生長。
2.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觀察,教師引導,引發(fā)學生思考,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急切的求知欲,以維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互動探究,新課教學
1.回顧方法,尋求思路。①教學活動。教師提問:回顧一下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學生回答:發(fā)現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教師進一步提問:設計實驗時要遵循哪些原則?學生回答: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②設計意圖?!肮び破涫拢叵壤淦??!苯處熖岢鰡栴}后,直接點出解決問題先要找到思路、方法,這樣,策略正確,方法明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應用方法,解決問題。探究實驗:①教學活動:提出問題:植物是否有向光彎曲生長現象?做出假設:認同有。設計實驗:教師提問:需要幾組實驗?哪個是對照組?哪個是實驗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分別是什么?學生活動:小組內討論(回答略)。教師評價小結:實驗基本原則對照原則中區(qū)別對照組和實驗組方法。實驗基本原則單一變量原則中區(qū)別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方法。得出結論:植物具有向光彎曲生長的現象。②設計意圖。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來驗證猜想。一方面強化方法,另一方面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體驗合作愉悅學習的成就感與對自我的認同感。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在課堂繼續(xù)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及時反饋矯正,歸納總結
1.練習評價。①教學活動:學生當堂做練習。②設計意圖: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方法和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能夠反饋學習的效果,便于教師及時予以評價矯正,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2.歸納總結。①教學活動:用填空的形式共同總結本節(jié)內容。②設計意圖:點明本節(jié)課應掌握的內容,以及了解自己掌握的情況。
反思
本節(jié)課是我校進行教研活動改革中的一節(jié)校內示范課,側重于從新課程理念,用科學探究學習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fā)現和合作交流,在和諧均衡、個性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整合教學資源,用教材教。省標中對“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的要求是“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體驗發(fā)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筆者的解讀是:一方面要感悟科學研究的邏輯推理和科學家們崇高的精神,另一面要在此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有效教學。在新課程中,教師是導航者、設計者、幫助者、評價者等。本節(jié)課筆者聯系前面學習的探究步驟講方法,再進行探究。在此過程中不斷用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相應的發(fā)揮。
3.問題驅動,引導思維。在本節(jié)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了系列問題,如需要幾組實驗?哪個是對照組?哪個是實驗組?等等。還有在進一步探究時,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哪部分?感受單側光刺激又是哪部分?你有什么猜想?等等。這樣的教學過程銜接和過渡順暢,更為重要的是引導了學生的思維,給予了學生進一步思考的驅動力。
二、本節(jié)課的不足
1.學情了解不全面。這節(jié)課我是借用的高二某班學生,而且是蘇教課本,因而了解不夠。對于探究的一般步驟學生基本還是能說出來,但是對于實驗基本原則的應用也就是實驗設計的關鍵處,高估了學生的能力。
2.評價方面不到位。有些地方該學生自己就可以評價的,只需教師稍加用個小問題引導,但筆者臨場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而是代替了學生。因而在以后的課堂上要進一步加強課堂的掌控。本節(jié)課對小組合作學習上的評價不全面。如本小組回答的同學得到了筆者肯定的回答,但其他成員本應該共享的,但筆者未評價。評價本小組時,未注意到其他小組的態(tài)度和活動。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評價小組個人、小組、其他小組和整個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