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華職工大學,天津 300040)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廣大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這八個字,已成為廣大大學生的座右銘。修德,即為“修養(yǎng)德行”,為做人根本。心理健康是修德重要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方能更好的修德,道德高尚之人必然心理健康,因此,大學生若想修德,就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無論在學習生活環(huán)境,還是在自身素質條件方面,都與普通高校大學生有很大不同。那么,他們的心理狀況是怎樣的呢?這很值得我們探討。筆者作為一名講授高職學校心理課程的老師,特用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現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研究對象
2013年11月,在天津城市職業(yè)學院新華分院高職學生中發(fā)放調查問卷共計176份,收回176分,其中無效卷12份,有效卷164分,有效率為93.18%。學生平均年齡為19.52歲,其中男生53人,女生111人,獨生子女133人,非獨生子女31人,大一學生48人,大二學生35人,大三學生81人。
2.方法
問卷采用Derogatis于1975年編制的90項癥狀清單( SCL90),又名“癥狀自評量表”。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由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9個因子組成,采用5級評分制,1表示沒有該情況, 2表示在頻度和強度上較輕, 3表示中等,4表示偏重、5表示嚴重。每個因子得分高低反映出癥狀的級別,得分越高,說明被試的癥狀越嚴重。
本調查由筆者主持,在統一的指導語下,進行集體測試。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均數、標準差、t檢驗、方差分析等統計分析。
1.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164名被試者測試的數據,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除人際關系敏感外,其余各項因子分均比全國青年常模高,而且軀體化、強迫、焦慮、敵對四項因子分比較的結果為P<0.05,差異有顯著性,說明被試的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青年。
Lakoff&Johnson把概念隱喻分為三類:結構隱喻、方位隱喻和本體隱喻。后來的學者們也從表現形式、派生角度、似性在認知中的作用、詞類、語言層面、新奇性、要素共現等不同角度對隱喻進行了分類。盧衛(wèi)中(2003)根據映射模式,將其分為三類:人體域到非人體域的結構投射,非人體域到人體域的投射以及人體域內兩個器官之間的投射。
表1 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
*表示P<0.05
2.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2 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示P<0.05
從表2可以看出,男生偏執(zhí)的因子分高于女生,其余各項的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而且抑郁、焦慮兩項因子分比較的結果P<0.05,差異有顯著性,說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3.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3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示P<0.05
從表3可以看出,非獨生子女的各項因子分均高于獨生子女,而且除恐怖外,其余各項因子分比較的結果均為P<0.05,差異有顯著性,說明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獨生子女。
4.各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各年級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7項因子分比較結果P<0.05,差異有顯著性。尤其是軀體化一項,P<0.01,差異尤為顯著。但是敵對、精神病性差異沒有顯著性。大三各項因子分高于大二、大一,大一各項因子分最低,說明,大三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二、大一,大一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
表4 各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示P<0.01,*表示P<0.05
1.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分析
2.男女生心理健康差異分析
本次研究發(fā)現,高職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性差異,女生比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一方面是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原因,女性的月經會對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女性容易情緒低落、抑郁、煩躁,而且女性本身具有細膩、敏感、羞澀、依賴心理強等特點,因此表現出的心理問題較多。另一方面是社會原因,目前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普遍存在,女性無論是社會交往還是就業(yè),皆存在較大的壓力,從而加重女性的心理問題。
3.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差異分析
目前,國內對高職學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差異的研究較少,且研究結果差異較大。谷月的研究顯示高職生中獨生子女各項得分均低于非獨生子女得分,說明獨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但是徐慧卻發(fā)現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各因子分沒有顯著差異。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獨生子女的各項因子分均低于非獨生子女,差異有顯著性,說明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與谷月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差異有關,非獨生子女家庭因為孩子較多,父母對每個孩子的呵護較少,可能會造成孩子一定的心理影響。但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差異有待多地區(qū)、大樣本的進一步研究。
4.各年級心理健康差異分析
從研究結果顯示出,各年級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大三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大一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三學生因為存在畢業(yè)、就業(yè)等問題心理壓力較大。高職學生學習能力較低,學習成績不好,臨近畢業(yè)許多學生多門不及格,因此存在畢業(yè)難的問題。高職學生,相比于普高學生,就業(yè)競爭力較低,就業(yè)壓力較大,又存在就業(yè)難的問題。而大一學生,因為高考結束,剛剛經歷了沒有任何壓力的暑假,心情較為放松。而且部分教學內容較為簡單,老師要求較低,學生壓力不是很大。加之新華分校高職學生住校生、外地生較少,本市走讀生較多,學習模式和中職、高中基本相同,學生適應較快,所以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
根據以上研究分析,建議今后的心理健康工作要有針對的進行。
1.針對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加大力度開展校園文化教育,因為良好的校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都會從心理社會環(huán)境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同學,形式多樣,如心理健康課、心理講座、個體咨詢、團體輔導、利用宣傳欄、網絡等媒體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等。循序漸進,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針對分類人群的突出的心理問題
關注的女生的心理健康,針對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女生的健康講座及宣傳。密切注意非獨生子女學生的心理健康,爭取家長的配合,從家庭、學校兩個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這個特殊學生群的心理健康水平。重點開展畢業(yè)班的心理健康工作,利用健康講座、團體輔導等形式,進行積極成長、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教育,使畢業(yè)生以認真努力地態(tài)度畢業(yè),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就業(yè),更好的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谷月.大連市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
[3]徐慧.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
[4]鄭東輝,孫黎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