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莎士比亞把喜劇創(chuàng)作貫穿于一生始終,他的喜劇風格獨特,特別是善于把悲與喜的因素緊密相融。這既是辯證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本文就莎士比亞喜劇中悲劇因素的流變和表現(xiàn)作了具體探討。
關鍵詞:莎士比亞;喜?。槐瘎∫蛩?;流變;表現(xiàn)
喜劇在莎士比亞一生創(chuàng)作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這類作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風格獨特。就數(shù)量而論,喜劇就有十六部,超過莎劇總數(shù)的百分之四十。就風格來說,莎士比亞的喜劇明顯受到了古希臘喜劇的影響。古希臘喜劇往往含有諷刺、批判或滑稽色彩,風格嚴肅,在一定程度上存有悲劇因素。而莎士比亞在繼承古希臘喜劇特色的同時,加入了抒情和浪漫格調,悲劇因素不一而論,大致是隨著時代的更迭而發(fā)生變化。而且,我們注意到莎士比亞喜劇的風格也與后來的古典喜劇差異頗大,古典喜劇強調喜劇中不能帶有悲劇因素,悲喜應該“涇渭分明”。這種前后對照的差異性凸顯出莎士比亞喜劇的獨特之處,故莎士比亞喜劇中悲劇因素如何變化和表現(xiàn)就成了值得探討的話題。
莎士比亞在其一生的三個階段都進行了喜劇的創(chuàng)作,這些喜劇的一個共通之處在于悲劇因素或多或少地存在其中。莎士比亞似乎認為這樣的喜劇才更貼近生活的真實,在他看來,沒有絕對的喜劇或悲劇,悲和喜是辯證存在的。從莎士比亞喜劇創(chuàng)作的軌跡來看,大致是經歷了一個悲劇因素由淡轉濃的過程。這樣的變化既與莎士比亞生活時代環(huán)境的變遷有關,也與作者自己心態(tài)的改變緊密相連。
莎士比亞的喜劇主要創(chuàng)作于早期,一共十部,大約作于1593年至1600年間,這正屬于伊麗莎白女王統(tǒng)治的極盛時期。當時的英國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全面的繁榮,社會比較穩(wěn)定,即便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是可以逐步得到解決的,這與作者心懷的人文主義理想沒有太大的沖突。所以莎士比亞的心境是持樂觀態(tài)度的,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歡樂、浪漫、抒情的氣氛就表現(xiàn)得特別濃烈,這使得其悲劇因素的成分顯得很少。
莎士比亞寫的第一部喜劇是《錯中錯》。劇中的悲劇因素僅體現(xiàn)在故事開頭,即西拉鳩斯商人伊濟安觸犯禁律來到哀非索斯,遭到逮捕,即將被判處死刑。這種悲劇情調的開頭與后來的《第十二夜》高度吻合。二者篇幅均短小,更像是滑稽劇,悲情色彩較淡?!恶Z悍婦》主要講述了皮圖秋以特別的手段迎娶、馴服妻子的過程。劇中唯一的悲劇因素來自于皮圖秋“馴妻”的做法,他采用了“以毒攻毒”的辦法醫(yī)治女方的怪脾氣,甚至是隨意擺布,折騰得對方終于俯首聽命。這似乎渲染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對女方也不近人情,悲劇因素還是存在的。在《維洛那二紳士》中,記述了瓦倫坦在經歷朋友的背叛后落草為寇,最后他得到公爵的認可,與其女兒結為連理。該劇的悲劇因素表現(xiàn)在普洛蒂阿斯背棄了與女友的海誓山盟,為了奪得西爾維亞,出賣了好友瓦倫坦,把對方的秘密透露給了公爵,導致了瓦倫坦的淪落,而后他在森林里企圖強行占有西爾維亞,使得悲劇進一步加深,所以普洛蒂阿斯這一人物是造成諸多主人公不幸的直接推手?!犊諓垡粓觥飞婕傲恕敖钡闹黝},寫了拿瓦爾國王和三位大臣出于研究學術,便立誓三年內不見任何女人。但后來法國公主及三位侍女的到來打破了計劃,于是國王和幾位大臣爭先求愛,卻最終無果。該劇的悲劇因素有兩方面:一是法國使者帶來的公主父親去世的消息給男女們的談情說愛蒙上陰影;二是談愛的結果不是結合而是分離。按照莎士比亞的喜劇模式,劇中幾對情侶該在末尾舉行婚禮,而劇中人物已意識到了與傳統(tǒng)習慣的差異。因此,當公主與侍女們離開時,伯龍說:“我們的求婚未能像舊戲那樣結束,才子沒有配上佳人……”,故結局缺少了一幕團圓的場面,這是讓人覺得感傷和遺憾的地方。從《仲夏夜夢》起,莎士比亞喜劇創(chuàng)作進入了高潮時期,其部分劇中的悲劇因素較之前幾部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吨佟穭∏楣?jié)主要圍繞雅典的兩對戀人的愛情糾葛而展開。在經歷了一段“混亂的關系”之后,戀人們各得所愿。劇中的悲劇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戀人經歷的不幸:義濟阿斯要把女兒荷米亞嫁給地美特阿利斯,而荷米亞卻愛賴桑德,故義濟阿斯將通過法律手段制裁女兒及賴桑德。這個決定直接導致了悲劇的產生。而另一個悲劇因素存在于一群丑角扮演的“皮拉摩斯與提斯璧的悲劇”,其劇中劇的故事內容本身就帶有悲劇性質,作者通過這個故事來評點盲目愛情的荒謬愚行?!稛o事自擾》講述了兩對年輕人充滿周折的愛情故事。其中克勞底歐和希羅的愛戀經受波折。由于他人的嫉妒,便有意制造出希羅失貞的“事實”,并故意讓克勞底歐等人親眼目睹,這就造成了悲劇的產生。而克勞底歐在沒有弄清真相的情況下,斷然在舉行婚禮之時辱罵希羅,使她當眾受辱,這導致了悲劇的蔓延,其結局離悲劇只有咫尺之遙。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喜劇中的代表之作。劇中包含了三段故事:安圖尼歐為了幫助朋友而與夏洛克簽下“一磅肉借約”,而后因不能按時還錢陷入困境;巴珊尼歐得到了好友的幫助去了貝爾蒙,并實現(xiàn)了向波西亞的求婚;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逃出家庭,與洛蘭鄒私奔。劇中悲劇因素的體現(xiàn)主要有三點:一是安圖尼歐貿然與夏洛克簽訂了契約。這個契約帶有“割肉”的內容,明眼人都知道這既不人道也不合理,帶有“謀害”的性質,其中的悲劇因素自然是存在的。二是夏洛克的個人遭遇帶有了悲劇的意味。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猶太人備受鄙視的現(xiàn)象已經存在,劇中夏洛克就抱怨過,安圖尼歐經常罵他,叫他猶太狗,把唾沫吐在他的袍子上,還用腳踢他,顯然這應屬于民族偏見。這種不幸的遭遇,無疑帶有了悲劇的因素。但也有人指出,夏洛克之所以有如此遭遇,并不在于種族因素,而是因為他的高利貸商人的身份,所以這僅屬于經濟矛盾。可是,我們也注意到,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依然被朋友稱為異教徒,可見這樣的“偏見”不可能不存在。三是波西亞被約束的婚姻選擇。波西亞父親留下的遺囑就明確規(guī)定,向波西亞求婚的人必須在金、銀、鉛三個匣子中進行選擇,只有選中帶有波西亞肖像的那一個才能求婚成功。這意味著波西亞失去了主動選擇的權利,她只能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這對于充滿生氣、富有智慧的“新女性”而言顯然是悲劇性的,只是好在她所中意的人選擇對了匣子,才避免了她陷入悲劇的結果。
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作中期,寫了兩部喜劇。這個階段寫的喜劇與早期有所不同,具有陰暗憂郁的情調,被稱為“陰郁喜劇”。其創(chuàng)作處于伊麗莎白女王統(tǒng)治的末期和詹姆斯一世統(tǒng)治的初期。期間莎士比亞更多地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丑惡,他的心情也異常沉重,其創(chuàng)作也以悲劇為主。故這時期的喜劇的基調不再像早期那樣的輕松、活潑,而是低沉、凝重,矛盾沖突往往向著難以解決的方向發(fā)展,如果結局不是團圓,我們很難斷定這些劇作屬于喜劇類型。
其中一部是《皆大歡喜》。它講述了一個名為海倫娜的女子,通過不懈追求,并采用了特殊的方式,使其地位終于得到了丈夫的承認。在故事中,海倫娜在國王的認可下選擇了貝綽姆,但貝綽姆卻嫌海倫娜身份低微,不愿接納她,并決然離去。海倫娜的一片癡心卻得不到回報,她的不幸給劇情蒙上一層悲情的陰影。而劇情隨后的發(fā)展似乎更不利于她:貝綽姆在侍從的引誘下去勾引一名寡婦的女兒,這使悲情的色彩進一步加深。海倫娜最終通過自己的機智實現(xiàn)了團圓。結局固然很好,但海倫娜的做法卻值得商榷:貝綽姆拋棄她,甚至有極不道德的行為,而她卻千方百計地投入對方的懷抱,這種強求的愛情能否圓滿,婚后貝綽姆是否會真心愛她,這著實令人擔憂。另一部是《惡有惡報》。該劇主要寫了伊薩白拉在公爵的幫助下救助被判死罪的弟弟的過程。一開始,伊薩白拉的弟弟被判死罪,悲的因素便漫延開來。接著執(zhí)行官安哲婁為了滿足情欲,想迫使伊薩白拉答應來拯救其弟弟,使悲劇逐步加深。而后安哲婁背信棄義,殺人滅口使悲的色彩達到頂點,最后公爵的出面化解了矛盾。但他作出的安排讓人質疑:安哲婁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安哲婁也是被迫與未婚妻結合,這些都多少留下了隱患。
在晚年,莎士比亞還創(chuàng)作了四部喜劇,不少人把其稱為“悲喜劇”。在這一階段,面對社會現(xiàn)實中的種種罪惡、重重矛盾,莎士比亞憤懣激越,自己的人文理想在現(xiàn)實中已經難以實現(xiàn),對一些問題的解決已不抱有希望,陷入一種絕望的境地,于是他只能傾向于通過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來消除罪惡,使美好的事物取得勝利。所以,這一時期喜劇的悲劇色彩異常濃重,反映在劇情中,或者悲喜緊密交織,或者悲劇因素幾乎貫穿始終。
在《暴風雨》中,記述了米蘭公爵普洛斯帕羅實現(xiàn)復仇的過程。他的弟弟西巴斯善在整個悲劇形成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先是在十幾年前奪取哥哥的爵位,流放了哥哥及其女兒,而后在荒島上又是他鼓動那不勒斯國王謀害他人。而普洛斯帕羅收養(yǎng)的奴隸卡力班出于不滿情緒,慫恿他人謀害主人。在劇中,悲劇色彩始終彌漫左右,如果不是依靠普洛斯帕羅的法力和眾多精靈的相助,我們很難相信結局會是完滿。在《辛伯林》中,劇情圍繞著父子、父女、夫妻、朋友、君臣關系從破裂到復原來展開。悲劇因素的存在來自多個方面:辛伯林的偏見導致了波斯邱默斯、伊慕貞夫妻的分離,他聽信讒言致使臣子的悖逆;王后的陰謀造成了主人公生死未卜;克婁頓的無恥追求使伊慕貞陷入險境;波斯邱默斯的打賭差點間接害死妻子;義阿基摩的謊言加重了主人公的不幸。特別是伊慕貞千里尋夫的過程更是充滿了艱辛和波折,悲喜相生的特點尤為突出?!抖斓墓适隆分斜瘎〉囊l(fā)主要集中于利昂蒂斯一人。他的無端猜疑造成了妻子的蒙冤而死,朋友的決裂,臣子的叛逃,女兒被遺棄,兒子受驚死去。如果沒有后面女兒的失而復得,恐怕這是部徹頭徹尾的悲劇了。在《波里克利斯》中,波里克利斯在求婚不成的情況下,先后遭遇了追殺,意外的海難,失去妻子,與女兒分離。他的女兒同樣面臨不幸,從被人嫉妒謀害到淪落妓院,也是經歷九死一生。倘若沒有之后的父女、夫妻偶然團圓,劇中喜的成分將蕩然無存。
由以上論述可見,莎士比亞一生創(chuàng)作的喜劇始終與悲劇因素天然相成,沒有純粹的喜,卻更貼近生活中悲喜相融的真實。這既是很辯證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莎士比亞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深刻認識的反映。這樣的喜劇才更易引起觀眾和讀者的共鳴,才更易被人們所接受。而這種創(chuàng)作也對后世的“嚴肅戲劇”、“問題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程雪猛.解讀莎士比亞戲劇[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張薇.莎士比亞精讀[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9.
[3]張麗.莎士比亞戲劇分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成立(1981-),男,四川宣漢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莎學、戲劇學和敘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