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燕
摘 要: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認為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如何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閱讀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并非一蹴而就,并非朝夕之事。文章提出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拓寬思維深度,受到情感熏陶。
關(guān)鍵詞: 個性閱讀 問題閱讀 對比閱讀 對話閱讀
一、注入個性,進行練習說話
讀出個性,通俗地講是“讀出自己”,就是自己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與文章中讀到、引起感悟的一個詞、幾句話或某段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這既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又離不開他們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從詞句中發(fā)揮想象,讀出獨特感受,有助于加深對文本主題的理解。我在執(zhí)教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次抱母親》一文時,與學生交流“翻山越嶺”一詞。有的學生說:“就是翻過一座座山,越過一條條嶺。”我示意學生抓住本段中“拉著”、“背著”、“年復一年”等詞語再次細心體會,以拋磚引玉:“這么多年,母親就是一直在山嶺上翻越???”學生們有的笑出聲,繼而凝眉思考,有的學生舉手發(fā)言:“除了翻越山嶺,母親為了撫養(yǎng)我和妹妹,肯定還要做很多活,吃很多苦?!蔽乙赃@個話題加以引導:“是??!母親的生活特別艱難?!蔽易匀欢坏刂笇W生進行說話練習:“夏日炎炎,為了讓我們(?搖?搖),母親(?搖?搖);滴水成冰,為了讓我們(?搖?搖),母親(?搖?搖);天還沒亮,母親(?搖?搖);夜深了,母親(?搖?搖)……”
二、讀出問題,培養(yǎng)靈活思維
所謂“讀出問題”,就是邊讀邊發(fā)現(xiàn)不懂或者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質(zhì)疑、斟酌,也就是帶著問題走進文章。《灰椋鳥》中“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為什么說是“黑點”?灰椋鳥黑乎乎的,其貌不揚,為什么在第五自然段中卻被描述成“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帶著這些問題,是吸取文本語言營養(yǎng)的第一步。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觸摸這些文字,學生產(chǎn)生了很多問題,這樣暢游在詞句的海洋中,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授四年級下冊古詩《池上》時,我讓學生先齊讀整首詩,讀到“偷采白蓮回”一句時,我明顯感覺到聲音顯得凌亂,有的學生在互相對望,待他們讀完,我發(fā)問:“讀出什么不對的地方了嗎?”一生舉手回答:“我覺得讀‘偷有些別扭,感覺怪怪的?!币恍W生笑出聲來。我問道:“一點不錯,偷可是不光彩的行為呀!”我問:“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偷偷做過自己喜歡的事情呀?”話音剛落,教室里就像炸開了鍋,一只只小手舉起:“我小時候趁媽媽不在,偷偷抹了她的口紅?!薄跋掠炅?,我穿著爸爸新買的皮鞋在玩水?!薄拔野褘寢屬I的鹽當成沙子玩?!逼渌麑W生隨聲附和??粗麄兩癫赊绒鹊难劬?,我再次問道:“那你們這么做開心嗎?”“開心極了!”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啊,這個小娃也像你們一樣頑皮呢,他偷偷地采了白蓮,他會怎樣呀?”“他肯定十分開心?!薄八麜直挠痔?,高興地叫起來?!薄八赡軙低档匚嬷彀托??!苯?jīng)過一步步引導,學生們深刻理解了“偷”字在詩句中的特殊含義,再讀詩句的時候,變成了另外一幅情景:學生讀到“偷采白蓮回”時,聲音格外響亮,特別整齊,嘴角還帶著微笑,眼睛也特別閃亮,別提有多認真,仿佛自己成了那個天真頑皮的小娃,學生們沐浴著詩的溫情,沉浸在遐想中。
三、引入對比,點燃情感火花
抓住語句中的“只言片語”,閱讀表達才能更生動、傳神?!墩Z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diào)“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我在執(zhí)教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沙漠中的綠洲》一課時,典型句式教學就十分注重再現(xiàn)這一理念?!斑@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讓學生談了自己的理解后,我繼續(xù)引導——既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土和水都是咸的,那么作者為什么不這樣寫呢?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
1.“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2.“這里,土和水都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學生先是一頓,很快興奮了。我看到有幾只手迫不及待地舉起。一生回答:“‘咸的出現(xiàn)了兩次,這是重復強調(diào)。”我繼續(xù)發(fā)問:“那我要表達‘我們常熟的山和水都是美的,怎么說更好呢?”學生不假思索地齊聲回答:“我們常熟的山是美的,水也是美的?!蔽易穯枺骸跋襁@樣通過重復進行強調(diào)的用法,本段中還有一處,發(fā)現(xiàn)了嗎?”學生把目光聚焦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有的干脆讀出了聲:“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教授這一典型句式,我沒有滿足讓學生知道該句運用了反復強調(diào)的手法,而是順應(yīng)學生理解,引導比較兩個句子,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領(lǐng)悟,并在實際運用中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加深了對內(nèi)容的理解,感悟了語文知識,提升了言語智慧。在此基礎(chǔ)上再要求學生朗讀,不用老師再指導點撥,學生也能把這個典型句式讀得有聲有色,把文本內(nèi)容讀得聲情并茂。
四、對話作者,拓展主題深度
將“薄書讀厚”,豐厚文本的內(nèi)容,才能拓展主題深度,讓閱讀的意境更深遠、遼闊。在教授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廣玉蘭》一課時,如何讓學生明白作者詠的是廣玉蘭這個物,抒的是心中的情?我讓學生將目光聚焦課文第3自然段,大部分學生喜歡品賞剛剛綻放的廣玉蘭和盛開的廣玉蘭,因為它們很美。能根據(jù)“迫不及待、剛剛綻放、嬰兒的笑臉”等詞句讀出廣玉蘭的甜美純潔,惹人喜愛。對于花瓣凋謝的廣玉蘭,個別學生只能根據(jù)字里行間傳達的“信息”,簡單籠統(tǒng)地理解“廣玉蘭有蓬勃的生命力”,囿于這種浮于表面的粗糙理解,學生當然無法深入作家內(nèi)心,朗讀自然顯得單薄無力。
為了讓學生深入作家內(nèi)心,我做了這樣的指導:古往今來,人們寫花,更多的是寫含苞欲放時的期待與盡情盛開時的喜悅,很少寫花的凋謝。為什么陳荒煤先生偏偏要寫花凋謝,而且寫得如此詳細?我出示了另一位作者寫廣玉蘭的片段:廣玉蘭的花期十分短暫,花開后,色澤就開始一天一天變暗,如那隔年的窗紙一般,一種陳舊的銹色漸漸地傳遍了整個花朵,直到枯萎、凋謝。每朵花凋謝之時,我都有一份禁不住的悲愴涌上心頭,那散落的葉片就如一片散落的悲哀,久久地縈繞在心頭。同樣寫廣玉蘭凋謝,有什么不同?通過與課文內(nèi)容對比,學生們發(fā)現(xiàn):同樣是寫廣玉蘭凋謝,一個看到的是新生命的孕育,感到由衷的喜悅;一個看到的是花兒的陳舊、枯萎,悲哀久久縈繞。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對廣玉蘭“蓬蓬勃勃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感受,再讀“花瓣凋謝的廣玉蘭”片段時,學生不約而同挺直了背,聲音響亮,讀得有板有眼。
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果學生無法感同身受,就無法走進作家心里。在學生對“花瓣凋謝的廣玉蘭有蓬勃生命力”有了一定感悟的基礎(chǔ)上,我追問:“作者寫花,其實是在寫什么?”相機引入資料《陳荒煤苦難與流亡的人生》,讓學生閱讀資料后,對作家有了更深的認識:陳荒煤一生坎坷,他的生命就像這廣玉蘭花一樣,曾經(jīng)輝煌,但又經(jīng)歷種種磨難,而他卻從凋謝后的廣玉蘭花看出了蘊藏的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這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贊,他其實是在用花自比。學生有了這樣深刻的認識,再回到課文中讀“花瓣凋謝的廣玉蘭”片段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臉色是嚴肅的,莊重的,甚至是神圣的,特別是讀“花雖凋謝,卻孕育著新的生命,展現(xiàn)出生生不息、蓬蓬勃勃的生命力?!币痪鋾r,聲音如蘊金石,擲地有聲。最后,我對課文內(nèi)容作了小結(jié):不一樣的心態(tài),看到了不一樣的花開花謝。這時候的花,不再是簡單的花,它飽含作者的深情。“一切景語皆情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老師要送給我們同學一個讀書的好方法——把薄書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