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楠
歷史學科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內容極其豐富,它包括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領域,而這些領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緊密、錯綜復雜。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把握整個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就是初中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將初中歷史“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分為六環(huán)節(jié):激情導入—自主自學—合作探究—交流提升—拓展延伸—鞏固提高。實踐證明,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為為主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下,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引導他們全方位、多角度感知歷史,領悟這一學科的真諦。
一、激情導入。孔子曾經(jīng)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理念下要想真正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提高學生探究歷史史實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初中歷史第一冊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長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欣賞。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滿腔熱情參與到學習中。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自主自學。自主自學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歷史知識的過程。當學生進入“歷史情景”后,教師可根據(jù)重點、難點設計問題:1.標記本課有關歷史事件的年份、人物、地點等。2.紅軍長征的原因。3.紅軍長征的路線。4.遵義會議是轉折點的原因……教師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并在此基礎上學會探究。教師可以幫助歸納整理。例如,在講解《日本明治維新》一課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是同時期的改革,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國卻失敗了?”這些問題觸動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帶著問題分組進行討論,不但透過歷史現(xiàn)象認識歷史規(guī)律,而且?guī)ьI學生進行較高層次的歸納和探究。最后不僅得出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而且和中國歷史進行了聯(lián)系比較,復習了舊知識。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就迎刃而解了。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集思廣益,展示小組智慧。這樣,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而且充分調動了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探究式學習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四、交流提升?!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組織靈活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教師可以精心安排一場辯論:用精練的語言將學生引入要探討的問題之中,持不同觀點的學生推選出代表,在闡述觀點后開始辯論。
例如《隋朝的統(tǒng)一》一課,持“隋朝大運河開通是好事”觀點的一些學生從意義、影響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持“隋朝大運河的修建是壞事”觀點的一些學生先后從它的開通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巨額物資,加重人民的負擔,再加上隋煬帝的奢華導致了隋朝的滅亡的角度闡述。其他學生又從多方面陳述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熱烈,學生表現(xiàn)了參與的熱情、思維的敏捷、有理有據(jù)。教師從多個角度對探究過程進行總結,并就討論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引導,進一步提出“隋朝大運河的修建既是好事也是壞事,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經(jīng)過討論得出從長遠看是利大于弊的。因為他對南北的交通乃至現(xiàn)在都有重大意義。使一堂課在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度過,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坝跓o疑處有疑,方是進矣”。不難看出,任何知識的取得,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由有疑到無疑,再由無疑到有疑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問題,要求題目難易適中,由易到難,由點到面。
五、拓展延伸?,F(xiàn)行的歷史教材概括性較強,很多東西很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引用歷史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更好地理解知識。例如《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一課,讓學生搜集臥薪嘗膽、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歷史典故,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知識面,拓展學生的視野。
六、鞏固提高。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應用。在應用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總結歸納學到的知識很重要,中學歷史課內容繁多,時間跨度大,學生記憶困難,特別是記憶歷史事件涉及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對比、數(shù)字歸納等方法,鞏固所學內容,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應用中不斷提高。
通過以上六大環(huán)節(jié),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討論、合作的方式,最終達到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目的。而教師的身份就應該是一位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奧秘、掌握規(guī)律、觸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