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高考雖已落下帷幕,但對作文的關注并未停止,尤其是對議論文教學的思考。2011年開始福建高考作文取消文體自選,明確文體要求,只能在議論文或記敘文中選擇。經(jīng)過三年的實踐,全省的議論文教學水平和層次有了明顯的提升,2013年議論文優(yōu)卷和規(guī)范卷數(shù)量較往年有明顯增加;但是閱卷老師對議論文的要求也在提高,對“四平八穩(wěn)”的議論文給分大都不高,或者將其歸到“平庸的議論文”一類。
在這里,筆者結合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題和本校2014級高三同學習作情況,對目前議論文寫作的主要問題和教學建議談些思考。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題:
閱讀以下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我仰望著星空,
感到一陣驚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會變成流星,
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
哦,不能!
為了拒絕這種自由,
我愿變成一段樹根,
深深地扎進地層。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或聯(lián)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一、主要問題
縱觀本次同學習作,以下四類作文為數(shù)不少。
(一)偏離型作文。2013年作文題固然與材料本身多義性有關,但個體審題能力缺失應是主要原因。完全拋開材料,寫誠信、得與失、保護環(huán)境、拒絕平庸、自強不息、付出總有回報等,是很難讓閱卷老師認可的。
(二)故事型作文。常見的格式:一個觀點加三個故事,或三個分論點加三個故事。論據(jù)堆積,擺而不論,沒有對論據(jù)加以選擇、概述和分析?!蹲鲆粋€腳踏實地的中國人》一文屬于典型的一個觀點加三個故事,題目即觀點,三個故事分別涉及錢學森、邰麗華、張麗莉,作為主體三個段落,撇開故事的陳舊不說,文中幾乎看不到對材料的分析。
(三)平面型作文。分析始終在一個平面上滑行,缺乏論證的層次。《扎根地層》一文中分析了巴爾扎克、貝多芬、毛澤東三人如何扎根地層,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原因,但細看,發(fā)現(xiàn)考生對原因的分析都停留在“執(zhí)著專注”這一層面。雖然結構清晰,但論證缺乏深度。
(四)交叉型作文。分論點的切割不合邏輯、交叉重復,導致主體某些段落白寫?!秾⑿拍罨癁榱α俊芬晃闹杏玫饺齻€分論點:將信念化為力量,贏得人生的勝利;將信念化為力量,鑄就人生的輝煌;將信念化為力量,收獲人生的碩果。給閱卷老師思維不清,邏輯不嚴的感覺。
二、教學建議
《2013年福建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對議論文體要求的陳述:論述時重在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論述其理由依據(jù),做到觀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論證充分,注重分析、說理,而不是用例證代替論證。這一表述涵蓋了議論文三要素的有機結合,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指導。
(一)加強審題立意的有效指導,重在提取“重要角度”、“中心角度”。
所謂的“有效指導”不僅僅滿足于指導學生提取出“符合角度”,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向“重要角度”、“中心角度”看齊,“重要角度”、“中心角度”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是否體現(xiàn)出思辨色彩,是否體現(xiàn)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顧城的這首詩主要包含兩層意思:前半節(jié)主要表達仰望星空而引發(fā)的“驚恐”:地球失去引力,自己變成流星,無依無靠地飄行在天宇;后半節(jié)則是流露自己的選擇:拒絕那種無所依憑的“自由”,變成樹根,深扎地層。在整體把握理解的基礎上,提取出這則材料的中心角度——“自由”與“限制”。既可以對“自由”與“限制”的辯證關系展開充分論述,亦可側重于一個方面進行深刻論述。本次很多同學選擇“腳踏實地”,這屬于“符合角度”,但這與“深扎地層”這一關鍵詞是有區(qū)別的,“讓精神扎根于生活的田野”、“自由中成長,自律中成熟”等角度自然略勝“我們需要‘腳踏實地”這一角度。
(二)加大課外閱讀力度,重在辨析事例事理,評述時事現(xiàn)象。
好的議論文不會止步于舉一兩個人物作一些簡單分析,而是將視角延伸到哲學、文藝、歷史等各種領域?!吧朴诼?lián)系歷史與現(xiàn)實,面向社會,貼近時代,能給人啟發(fā)、省悟”是高考議論文優(yōu)卷的共同點。本次部分同學對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繆、卡夫卡、丘吉爾、艾略特、希臘神話、王小波、卡爾維諾、諾基亞品牌的淪陷、蘋果銷量下滑等素材的分析評述,與“故事型”作文明顯不同,確實能夠震撼到我們的心靈。老師不能只教給學生作文技巧,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文化素養(yǎng),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閱讀哪些經(jīng)典讀物,讓學生在經(jīng)典讀物的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筆者認為,可以向學生推薦以下經(jīng)典讀物——美學:李澤厚《美的歷程》、朱光潛《談美書簡》;哲學:尼采《快樂的哲學》、康德的三大批判、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黑格爾《邏輯學》;歷史:黃仁宇《萬歷十五年》;藝術:《歐洲藝術史》;思想:盧梭《懺悔錄》、梭羅《瓦爾登湖》等等。時事現(xiàn)象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新華文摘》、《新聞周刊》等雜志媒體,顯現(xiàn)作文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改變課堂教學方法,重在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批判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議論文的邏輯思維主要體現(xiàn)在論證的層次性,論證不是一二三四羅列特征,而是層層推進,不斷質疑,能夠不斷自我質疑的議論文最具有挑戰(zhàn)性,也最能體現(xiàn)論證邏輯性。具體而言,現(xiàn)在我們要的是“追問式”議論文,而非“平面型”議論文,不斷追問“為什么”、“怎么樣”,不斷深化自己的觀點,不斷拓展思考認識的廣度與深度?!督嬚嬲淖杂伞芬晃闹校紫瓤隙ā白杂墒侨巳丝释O力追求的”;接著批判“假自由主義”、“偽自由主義”等兩種假借自由之名行專制與放縱之實的現(xiàn)象;緊接著分析以黑格爾為代表和以康德為代表的自由;最后提出如何建構真正的自由。議論文的批判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其一就是對材料中的觀點或否定或懷疑,不走尋常路,展現(xiàn)自己獨特見解,其二對例子中的細節(jié)或否定或懷疑,從人云亦云中脫穎而出,提煉出與眾不同的看法。本次同學習作中立意不乏對材料所持觀點的質疑,何妨讓思想自由地徜徉,拒絕扎根等角度就體現(xiàn)了考生獨立的思考。
(四)掌握基本結構模式,重在引導學生建構清晰的寫作思路。
不管我們如何研究與實踐議論文教學,都繞不開一個不變的真理:萬丈高樓平地起,夯實我們的議論文教學基礎。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指導學生掌握并熟練運用常見的議論文結構模式,比如層進式、對比式、“引→析→提→聯(lián)→結”、“立論→入據(jù)→結承→迭據(jù)→歸納”等等模式,每一種結構模式都有它靈活變化之處,通過規(guī)范指導和強化練習是可以收到比較好的成效,進而達到由入格走向出格,層次清晰的同時不乏靈活自由的目的,而這同樣也可以解決“交叉型”議論文存在的問題。
總之,一篇優(yōu)秀的議論文,應該是“觀點深刻、論據(jù)豐富、分析透徹、思維嚴謹”的有機結合體,也是我們在議論文有效教學實踐中必須要遵循的。
參考文獻:
[1]孫紹振.孫紹振論高考語文與作文之道[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2]潘新和.存在與變革:穿越時空的語文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俞發(fā)亮.高中議論文課時寫作教程[M].文匯出版社,2013.
(陳偉海 福建莆田十中 351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