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時
摘 要:玉箍形器被稱為紅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也是紅山文化獨有的器形,是紅山文化時期只有社會上層成員才有權(quán)利佩帶的玉器。從墓中的擺放位置得知,玉箍形器不只是束發(fā)的飾品,而應(yīng)具有其他用途。玉箍形器的造型和無底筒形陶器類似,無底筒形陶器又是作為祭祀用器出現(xiàn)的,因而推斷玉箍形器也應(yīng)和無底筒形陶器作用相同。
關(guān)鍵詞:紅山文化;玉箍形器;禮制
中圖分類號:K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6-0001-02
在紅山文化玉器群中,玉箍形器屬于形體較大的器種,高度一般在10-15厘米之間,最長的可達18.6厘米,從器形大小可以看出當年在選料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在雕琢過程中,需要將柱狀體玉料中部琢空,內(nèi)外壁大面積拋光,雕琢工藝相當復(fù)雜,難度較大。器物類型類似的玉器在良渚文化中較為多見,也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琮。雖然器物造型大體類似,但工藝的繁復(fù)、年代間隔之久遠不可相提并論。此外在東北地區(qū)早于紅山文化時期或其他年代相當?shù)氖非拔幕z址中均未發(fā)現(xiàn)此類型玉器,因此可以認定玉箍形器是紅山文化所獨有的器形。
了解一個文化的玉器特點就要先了解文化的內(nèi)涵,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紅山文化時期的社會形態(tài)。在紅山文化早期階段,社會形態(tài)總體上還是以母系氏族為主體的聚居社群,部落中的領(lǐng)袖生前所居住的地點、死后所埋葬的墓地都有別于其他部落成員。這點可以從紅山文化的居住遺址和墓葬址的分布中看出,多數(shù)居住址都有中心大屋存在,其他房屋以大屋為中心環(huán)繞排列。而在居住址附近的墓區(qū)則被分為兩組,一組是埋葬普通部落成員的公共墓地,另一組則建在山峰正頂最高之處,墓葬規(guī)格明顯高于公共墓地的墓葬[1]。由此可知在紅山文化早期階段社會等級的劃分已相當突出。到了紅山文化晚期階段,社會形態(tài)逐步變化,有了古國的雛形,社會高層中有了不同的職務(wù),比如部落長、巫(神職人員)等。為了代表身份地位,這些社會上層成員有特定的器物或飾品,死后這些器物便隨葬在墓穴中?!皦?、廟、?!币约皬哪乖嶂谐鐾恋囊恍┢魑锟梢宰屛覀兦宄恼J識到這一點。
在牛河梁第二地點出土的玉箍形器,為碧綠色玉,形似長筒,筒體扁圓,長筒面略有內(nèi)彎,筒內(nèi)面有明顯劃痕,上端為斜口,底端開口,斜口一端口沿薄如刃,平口一端兩側(cè)各鉆一孔,出土時枕于墓主頭下,長面在上。具體位置是在仰身直肢葬的男性墓主的頭下,同時墓主胸部還放置2件玉豬龍,這是玉箍形器和玉豬龍第一次正式發(fā)掘出土,至此使玉箍形器得到了科學的認定[2]。此外在城子山墓地2號墓內(nèi)出土的1件玉箍形器,出土時放在墓主的胸部;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葛家營子遺址出土的兩件玉箍形器,這些遺址通過鑒別,證明都屬于紅山文化遺址。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jié)論,玉箍形器是紅山文化代表性器物之一。
大量的書籍資料中顯示,玉箍形器是一種獨特的形器,且從其出土情況上看,多出土于規(guī)格較大的葬墓中﹙或冢群的中心大墓﹚,其擺放位置多數(shù)放于墓主頭部,也有放置在胸前、腰部,從而可以看出只有一定身份的成員才可以佩帶。從器物的形制和隨葬的墓穴規(guī)格以及其他隨葬品中,可以推斷擺放在墓主頭部的玉箍形器可能為束發(fā)的一種頭飾,但是放置在胸前和腰部的玉箍形器很明顯不是用來束發(fā)的,其作用也許可以從另一件器物來揭開這一謎題。
在紅山文化中有這樣一種器物——無底筒形陶器。無底筒形陶器皆為泥質(zhì)紅陶,器表多彩繪紋飾,其基本形制是:敞口,折沿或卷沿,弧腹,無底,下口邊緣內(nèi)勾或外折,整體呈筒狀。無底筒形罐不具有實用功能,但從形狀對比來看它與玉箍形器類似,那么我們做一個假設(shè),它們的功能有可能是同樣的。在相關(guān)資料中,無底筒形陶器是處于人神交替時期的祭祀器物[3],含有溝通天地之間關(guān)系的意義。自此我們可以把玉箍形器也理解為一種無底桶形器,也就說明玉箍形器也是一種祭祀器物。從其形制上看,玉箍無底——下可直接與地神相通;玉箍無頂﹙或蓋﹚——上可直接與天神相接。天神俯視一貫而地,地神仰視則一貫至天,進而達到天地的貫通。玉箍底部圈廓平整——便于直立于地。玉箍的斜式頂沿——直接承載了先人斜口陶器器形,便于執(zhí)事者﹙神職人員﹚將其通靈之靈物插放,而且從玉箍的下小上大的直徑來看,亦十分便利于將其內(nèi)插神物散展開來。玉箍底部的對稱雙孔可能是為了穿繩攜帶方便。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玉箍的形制上還是使用的內(nèi)涵上來看,它都是便于向天地之神表明心跡,進而與神相通。
既然玉箍形器是一種祭祀器物,那么,不難看出紅山古人對祭祀的崇敬。古人對自然、祖先、神明的崇敬主要原因是其生產(chǎn)力水平的低下。由于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紅山古人對許多自然現(xiàn)象不能給予科學的認識,便將其神化。他們認為自然界是有靈性的、是神圣的、是人類力量所不能達到無法企及的萬能的。他們用這種觀念來解釋自然界的多樣性、變動性和喜怒無常的情態(tài),并通過對自然的崇拜和祭祀來尋找與自然溝通的方法途徑,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崇拜看似是向神頂禮膜拜,其實是原始人類通過祭祀來影響自然使之為自己造福。
由于對祖先的尊敬,在先人死后,后人會將其禮葬,并定期朝拜,對于地位較高的統(tǒng)治者,則將給神化。紅山古人重視禮天祀地,慢慢形成了原始禮制。紅山古人在禮天祀地的儀式上,將神化的東西通過一種物化載體表現(xiàn)出來,于是就有了祭祀器物。祭祀器物是古人的一種精神寄托,古人通過佩戴神化器物或膜拜神化器物來實現(xiàn)其精神寄托價值。玉箍形器是一種祭祀器物,而且紅山先民又希望受尊敬的領(lǐng)袖神化,那么隨葬玉箍形器便可讓尊敬的領(lǐng)袖或祖先能上天入地,成為能保佑部落或自己的神,這樣我們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的一些墓葬中玉箍形器是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前或腰部了。
紅山文化從發(fā)現(xiàn)到研究至今已近百年,研究紅山文化,對探討中華民族文明歷程和多源一體的文化交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紅山文化使中華5000年文明史找到了實證。按照傳統(tǒng)的史學觀點,中國文明史只能從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考古學上的二里頭文化已是文明史的起點,此前龍山時代是父系氏族社會,仰韶是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期。然而,夏商文化都已高度發(fā)達,有如人不可能生下來就是白胡子老頭一樣,紅山文化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把這一源頭一下子追溯到5000年以前,這是一文明史的突破。
其次,多年來形成的一個觀念間,中原地區(qū)文化發(fā)展水平最高,文明起源也最早,中原以外地區(qū)都是在中原文化影響之下進入文明時代的。近年來考古新發(fā)現(xiàn)證明,紅山文化與同期中原文化相比,發(fā)展水平基本超出了中原地區(qū),紅山文化充分證明了中華文明起源是多源一體、匯流輻湊、滿天星斗的。打破了中原文化中心說,證明遼河流域在內(nèi)的燕山南北長城地帶也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
其三,關(guān)于文明起源的標志,一般以城市的形成,文字的出現(xiàn)和金屬銅的發(fā)明為三大要素。隨著紅山文化研究的深入,許多專家提出人與人關(guān)系的變革應(yīng)是社會變革的主線??脊艑W上反映出的“禮制”當是中國文明起源的一個重要標志和特點。紅山文化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的結(jié)構(gòu)、布局以及發(fā)達的“玉”禮制,說明5000年前的西遼河流域已經(jīng)形成一個完整的“禮制”體系,而且尚玉傳統(tǒng)從古至今持續(xù)不衰,與壇、廟、冢三合一的組合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期的天壇、太廟和十三陵。兩者的吻合說明,中國文明起源的過程,也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形成的過程。
已故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經(jīng)形象地講過一句話:“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西遼河就是中華民族的祖母河?!?/p>
——————————
參考文獻:
〔1〕邵國田.概述敖漢旗的紅山文化遺址分布.中國北方古代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1995.
〔2〕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冢群發(fā)掘簡報.文物,1986,(8)
〔3〕鄭紅.紅山文化筒形器研究.遼海文物學刊,1991,(1).
(責任編輯 孫國軍)
To See the HongShan Culture From the Jade Hoop
Zhou Yushi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 Ning province,116000,China;
ChiFeng cultural relics bureau, ChiFeng, Inner Mongolia,024000,China)
Abstract: The jade hoop is special artifacts and shape of Hongshan culture, only the top members have the right to wear jade in Hongshan culture period.From placement in the tomb, the jade hoop is not only the ornament of hairdo , and should have other purposes.The shape of jade hoop and Bottomless cylindrical pottery is similar, Bottomless cylindrical pottery appears as sacrificial implement,thus infer that the jade hoop and bottomless cylindrical pottery is the same effect.
Key words: Hongshan culture; the jade hoop; ri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