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
摘要:任何形式的空間都離不開對其功能上的規(guī)劃,亦需要構建出某種適合于功能的氛圍。功能與氛圍二者既相關又各成系統(tǒng),互成因果又相互作用。筆者提出逆向思維的設計方法,從“果”的分析切入“因”,即從室內空間應該追求或擬達到的氛圍角度切入,再針對氛圍特征去規(guī)劃空間并創(chuàng)造形式,以嘗試室內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上的拓展,提出室內設計空間氛圍營造的三個要素:構造、裝飾、飾品,并嘗試探索如何運用要素來營造室內空間氛圍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室內空間;室內設計;逆向思維
中圖分類號:U23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4)04-0155-04
被設計的室內空間是物質產品,可以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時也是精神需求產品,可以滿足人們的欣賞及審美要求,二者共生共存。在物質日益豐富與發(fā)達的今天,人們不再只關注使用的便捷性,還看重在空間中情感的展示和愉悅度。一個只具備使用功能的室內空間必然是失落的空間,而一個有鮮明意趣的空間,才是有情感、生氣盎然又具靈氣的空間,同時也是
追求個性化的受用者的品質和品位體現(xiàn)。從人對空間的真實感受出發(fā)進行設計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思想,這就必然涉及室內空間氛圍的問題。
一、當代室內空間設計的新特點決定了設計目標的轉移
當代室內設計得益于科技的高速發(fā)展,所受的限制越來越少。同時,因為人的需求由看重空間的可用向追求生活品質提升的轉移,室內空間的格局和形式也產生了新的變化。
(1)室內的功能空間被弱化,由文化性的體現(xiàn)代之。室內空間不完全由使用區(qū)域去劃定,而是通過局部空間與整體空間所體現(xiàn)的人文氣質、興趣愛好、風格走向等去劃分,室內空間的形態(tài)亦是這一空間受用人的文化形態(tài)和生活形態(tài)的體現(xiàn)。
(2)室內空間被個性化,情趣、情調被放大。室內空間不再只強調有序,空間序列也加入到造型設計中,空間中的維度表現(xiàn)、層次表現(xiàn)、色彩運用等都可隨人所處位置不同、視點不同而有新的空間界面呈現(xiàn),不同的空間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趣和情調面貌,差異化日漸突顯。
(3)室內外空間被模糊化,自然、生態(tài)成為時尚。室內外空間不再被割裂看待,人們更加關注人工室內空間和自然的聯(lián)系與互動,以滿足生態(tài)、健康的生活品質需要。因而空間的共享表現(xiàn)得愈加明顯,功能性的專屬空間不再突出。
于是,在當代人們對室內空間格局和形式的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以彰顯個性。設計師可以針對個體進行細分設計。室內空間的氛圍也自然地成為受用者與設計師的共同語言,并成為情感與環(huán)境呼應的契合點。
因此,筆者提出,從氛圍營造切入室內設計的觀念,亦即設計目標發(fā)生變化。對互成因果又相互作用的功能與氛圍問題,應該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去看待,完全可以先根據需要確定室內空間的氛圍,得出對氛圍要素的不同要求;再根據使用功能,規(guī)劃出空間形態(tài);然后醞釀設計,最后實施設計。當下,空間氛圍的營造應該成為室內設計的首要目標。
二、確立要素以尋求氛圍營造的突破口
氛圍,是指籠罩著某個特定場合的特殊氣氛或情調。情調,指感情的基本特質。在心理學上,通常指感覺、知覺等的情緒色調,即同感覺、知覺等相聯(lián)系的情緒體驗。在藝術領域里,常利用情調的感染作用來加強藝術效果。
氛圍的形成要有空間及場合,人通過對空間的感知達到某種特定的情緒狀態(tài),從而對既定空間的功能達成認知。毫無疑問“室內”本身是具備空間及場合條件的。一旦人進入室內,即可感受到空間的存在和影響,并產生情緒狀態(tài),有聯(lián)想或有心情變化。這種情緒狀態(tài)是由“氛圍”促成的,特有的氛圍能使進入該空間的人在體驗和享受該空間時生理和心理同時產生活動,達成認同或形成反差。
當代室內設計理應彰顯受用者的不同興趣、愛好、文化、審美等性格。室內空間是既定的,但創(chuàng)造氛圍空間卻可以是無限的,氛圍的營造更能夠體現(xiàn)開放和私密、從眾與個性、文化取向與興趣取向等。因此,既定空間中形式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而既定空間中存在的所有器、物又都同形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方構成其要素。
要素,是指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構成室內空間氛圍的要素應具備兩大特質:一是對空間的形式產生作用,二是對空間的氣氛和情調產生作用。它們共同形成一種無聲的語言環(huán)境或者“氣場”作用于人。因此,在類比、排除、綜合各要件的基礎上,確定了室內空間氛圍營造的要素為:構造、裝飾和飾品。
構造,結構和造型的簡稱。結構,原意為各個部分的配合;造型,原意為鑄造中制造鑄型的工藝過程。在本文中,構造是指構成室內空間的形式,具體講就是針對頂、地、墻的三度空間的調整。
裝飾,原意為修飾、打扮。在本文中,裝飾是對既定空間形式進行修飾的光、色、材料和材料工藝,具體講就是對頂、地、墻表面進行的修飾。
飾品,原意為增加人物形貌華美的物品。在本文中,飾品是指相對獨立存在于既定空間中的家具、植物、水體、陳設品等。
每一項要素都有各自的作用,相互產生影響,共同作用于室內空間。氛圍并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但氛圍的形成則需要由這些要素組織的形式來完成,室內空間的氛圍具有“主題”的趨向,而完成對“主題”的訴求必須依賴這些要素和綜合應用這些要素。
以筆者之見,室內空間的氛圍營造需要掌控構造、裝飾、飾品這三大要素。其中,構造要素是氛圍營造的基礎,它的基本架構決定了室內空間氛圍的基本格局;裝飾要素是氛圍營造的手段,它依托于構造要素并對其作修正和補充,完善了室內空間氛圍的主題;飾品要素是氛圍營造的精要,它承載并反映了構造要素和裝飾要素的信息,強化了室內空間氛圍效果。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并形成互為補充和互動照應的關系。
三、從氛圍營造切入室內空間設計實現(xiàn)思維上的拓展
室內設計的行為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室內空間氛圍的營造,其最大的特點是求異,始終力求獨特和追求結果的新穎。與邏輯思維相比,從氛圍營造切入是在另辟蹊徑:用明晰的目標引出達成目標所需的形式和手段,從而擺脫一些尋常概念的束縛;運用逆向思維通過直達室內設計目標的方式,把“氛圍”這個“點”引向“面”進行思考,使室內設計的方法能在另一條思維路線產生思想火花。在設計過程中,由于逆向思維的運用,從而拋開了功能上的諸多限制,在設計和規(guī)劃室內空間時,既定的空間也被從氛圍上定義而不是從純粹的功能上定義,設計思路存在的變量也就相對大了。需要說明的是“逆向思維不是對邏輯思維的背叛,而是從相反的方向來看待和認識事物”,從對立面去尋求新的思維方法。
那么,在逆向思維中構造要素就不只是既定空間形態(tài)的尺度,而是在氛圍下空間形態(tài)的節(jié)奏和韻律的調節(jié)點;裝飾要素就不只是單純的造型、材料和工藝,而是在氛圍下對物件實施的位置、方向、角度、密度等變化和統(tǒng)一的手段;飾品要素也不只是簡單的陪襯物,而是在氛圍下情緒和情感的承載物。基于此,設計思路就必然會發(fā)生轉移,把完全理性的設計過程變成了充滿感性色彩的藝術創(chuàng)作,其本質是讓設計思路不被使用功能束縛,讓設計進入受用者心理空間形態(tài)的創(chuàng)造中。
四、反向運作展開室內空間氛圍營造的方法
(一)確立室內空間氛圍營造的方向
既然氛圍營造的運作是逆向思維,那么,在方法上也應該反向展開。首先要確立一個目標點,讓逆向思維有一個基點,使設計的過程和方法可以從這個“結果”上進行逆推。這個目標點的確定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根據建筑特點確定氛圍營造的方向。當建筑本身個性鮮明時,可以從建筑理念、建筑風格、建筑形式上借鑒。設計定位時考慮的是將建筑理念作延展,細節(jié)作深入,特點作細化。
根據地域文化確定氛圍營造的方向。以當地的特色文化為指向,室內空間氛圍營造的方向是與該地域的人文歷史、民俗民風相關聯(lián)。設計定位時考慮的是將抽象的人文歷史轉化成具體形式。
根據受用者要求確定氛圍營造的方向。室內空間的受用者往往很有主見,他們預先設定了該空間最后的效果。室內空間氛圍營造的方向可按照受用者所思去完善。設計定位時考慮的是以生活品質理念打動人。
(二)確定適合于氛圍表達的空間尺度
室內設計必須要劃定空間尺度。室內空間尺度因為功用不同而有相關的法定標準和約定俗成的標準,它們在常規(guī)設計中也是需要去遵守的原則。然而,室內設計中也往往會有些特例,形成某一氛圍的“場”雖然與空間大小有關,但并不一定非要達到標準所定的尺度。
因此,氛圍只要能夠被表達出來,空間的尺度就并不需要被嚴格的建筑模數限制和所謂約定俗成的標準限制。空間尺度的劃定,只要不違背法定標準,有適合于氛圍表達的空間尺度就足夠了。這才是對空間效用最大的發(fā)揮。
(三)圍繞室內空間氛圍營造的要素謀求設計的完整性
室內設計一方面需要富有激情,另一方面也必須保持理智。既然氛圍營造考慮的是三要素對空間形式所形成的效果,那么就涉及要素的調整和使用問題。
把功能空間與要素對應起來,從總體上去組織功能和調度空間形式。遵循如下處理原則:(1)氛圍營造以不影響其使用功能為最低底線。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應重點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其目標不是使用空間越大越好,使用功能越全越好。(2)氛圍營造以要素使用得當為考慮標準。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要素的組合關系需相應調整,以使空間氛圍與功能有機結合。
構造要素決定了空間氛圍的基本走向;裝飾要素是對構造要素的充實;飾品相對可以脫離界面分布于室內空間里,因此它的靈活性也是最大的。在具體設計方法上根據不同情況有兩個走向:一是協(xié)調。構造和裝飾決定空間氛圍的方向,二者在前,飾品在后進一步強化空間氛圍,三者協(xié)調一致。二是對比。先讓受用者按照自己的喜好審美選擇飾品或藝術品,根據其選擇來探測氛圍的走向。飾品在前,決定氛圍的營造方向,構造和裝飾緊跟其后加入,用對比的手法突出飾品的個人審美性,彰顯與眾不同的空間氛圍。
五、結語
室內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需要將各種因素相互貫通,渾然一體??臻g有限意無限,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師,就要善于把握空間的分割、尺度的變化、色彩的選配、光與影的藝術處理、家具的形式、陳設的布置、植物的綠化、材質的選擇以及界面的造型等各種設計形態(tài)元素,使它們有效結合,才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無限的形式和多彩的氛圍。
最后還要表述一個觀點:從氛圍營造切入室內空間設計的掌控取決于設計師的知識素養(yǎng)與專業(yè)潛能,取決于設計師對歷史人文、自然生態(tài)、地域文化、科學技術的吸納,取決于設計師對當代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和理解,取決于設計師通過設計語言將氛圍主題物化為空間形態(tài)的解析能力。
參考文獻:
[1]湯洪泉.室內設計原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3]榮久庵憲司.不斷擴展的設計[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赫茨伯格.建筑學教程1:設計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
[5]卒姆托.建筑氛圍[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編輯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