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銀
摘要介紹了彭陽縣全民義務植樹造林的形式與組織管理情況,并分析其取得的成效,以期促進全民義務植樹的開展,為提高當?shù)鼐G化水平提供幫助。
關鍵詞全民義務植樹;造林形式;組織管理;成效;寧夏彭陽
中圖分類號S73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1-0192-01
彭陽縣1983年建縣以來,歷屆縣委、政府始終堅持“生態(tài)立縣”的方針,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綠色彭陽,增加農民收入、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堅持不懈地改土治水,治窮致富,走出了一條符合當?shù)貙嶋H的成功路子,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基本情況
1983年3月10日,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第七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關于開展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細則》。1988年,彭陽縣人民政府及時成立了綠化委員會,指導和檢查全民義務植樹、部門綠化和城市綠化等工作;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國土綠化的宣傳發(fā)動工作。
1983年建縣初期百業(yè)待興、社會各界均全面開始建設,義務植樹制度還不完善尚處于探索階段,多為農民自發(fā)植樹于庭院四旁,1983—1992年10年間義務植樹總株數(shù)1 156萬株。從1994年開始義務植樹轉為正規(guī)活動,彭陽縣委、政府每年開展2次機關、單位義務植樹活動,縣綠化辦充分組織、積極發(fā)動,提前定點、規(guī)劃、測設,縣四大機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年年帶頭參加義務勞動,各機關、單位、團體、廣大干部群眾始終作為生態(tài)建設的“排頭兵”,春、秋兩季停止辦公2周,植樹造林從未間斷,已經形成一項制度,共同參加機關義務植樹,干部職工自帶工具、自帶干糧,吃在工地,干在工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樹立了榜樣。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廣泛動員農民群眾積極響應義務植樹,在莊前屋后、村屯、道路兩旁開展植綠、護綠活動。
2造林形式
2.1建立義務植樹基地
全縣每年參加義務植樹人數(shù)平均達18萬人次,義務植樹盡責率為90%以上,年均義務植樹100萬株。全縣累計建義務植樹基地64個,先后建成了黑窯灘、陽洼、麻喇灣、大溝灣、大草灣、棲鳳山等一批反映不同時期治理模式和技術措施的示范流域,成為全縣義務植樹的亮點工程。據統(tǒng)計,截至2009年底,共有干部職工3.6萬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累計植樹1 120萬株,折合面積1.33萬hm2。截至2012年底,全縣義務植樹達3 100萬株,折合面積2.43萬hm2,主要樹種有新疆楊、國槐、白蠟、樟河柳、金絲柳、油松、云杉、側柏、刺柏等。
2.2與重點工程造林綠化結合
在重點工程中一部分采用義務植樹勞動完成。采取與領導包抓綠化點相結合,與林果觀光園、風景林相結合,與重點造林工程相結合,與經濟林基地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地建設各類義務植樹基地[1-2]。
2.3營造紀念林,種植紀念樹
縣綠化委以建立義務植樹基地為重點,組織廣大市民和中小學生自覺參與到愛綠、護綠、植綠的行列中來,開展黨員林、“紅領巾林”、“青年志愿者林”、公民“紀念林”、學校“實驗林”和“三八婦女林”基地等一系列創(chuàng)建活動。1994—1996年,團縣委帶領全縣廣大農村青年向荒山進軍,大力營造“青年志愿林”。全縣初具規(guī)模和效益的“青年志愿林”面積共153 hm2、“青年公路防護林”3 000 m。1994年,彭陽鄉(xiāng)任灣村甘掌梁獲評全國綠色優(yōu)質工程三八林基地。目前,“紅領巾林”、“青年志愿者林”“民兵林”和“三八林”基地遍布全縣,面積達6 866.67 hm2。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推動下,一個“全社會辦林業(yè)、全民搞綠化”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3]。
3組織管理
3.1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
1990年,自治區(qū)綠化委印發(fā)《關于實行全民義務植樹植樹卡的決定》,1991年,彭陽縣開始執(zhí)行,并逐步完善為《單位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登記卡主要登記考核項目有單位名稱、總人數(shù)、應履行義務植樹人數(shù)、實際參加人數(shù)、勞動地點、項目和數(shù)量、質量要求、完成任務情況、接受勞動單位意見、綠化委員會考核意見、獎懲記錄等,每年考核1次。
3.2義務植樹檢查評比與獎懲制度
1992年3月12日,自治區(qū)綠化委員會頒發(f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部門造林檢查驗收辦法(試行)》自1992年7月1日起執(zhí)行。彭陽縣一中、縣政法委、縣公安局等單位被評為“全縣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3.3義務植樹基地檔案制度
義務植樹基地建立檔案,記載基地的四至范圍、山權、林權、參與建設的單位名稱、各單位投資投勞數(shù)量、基地的經濟效益及基地收益分配情況等。
4取得的成效
1991年,全國綠化委員會、林業(yè)部、人事部授予彭陽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2007年,全國綠化委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市)”;2009年,自治區(qū)綠化委授予“全區(qū)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先進縣”。先后涌現(xiàn)出全國綠化勞動模范吳志勝、楊萬珍,全國青少年綠化祖國突擊手、綠化獎章獲得者李志遠、馬成錄、韓懷敏、王毅,全國先進工作者楊鳳鵬等先進人物。
1995年,白陽鎮(zhèn)被評為“全國首批造林綠化百佳鄉(xiāng)”;1996—1997年,先后又有白岔村、文溝村、柳灣村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1996年,團縣委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綠化祖國先進集體”。
2002年后,取消農村義務工,鄉(xiāng)村義務植樹的重點轉向庭院四旁。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以來,全縣義務植樹規(guī)模逐年擴大,城鄉(xiāng)綠化進程加快。
2005年,縣委、政府制定出臺了《中共彭陽縣委彭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縣溝道治理建設的意見》,要求廣泛發(fā)動機關、團體、工礦企業(yè)、學校以及廣大干部群眾等各方面的力量義務植樹。大力推行黨員林、青年林、公民“紀念林”、學?!皩嶒灹帧钡然亟ㄔO,開展申請以投資者、建設者名稱命名的“紀念林”。鼓勵社會團體、個人造林,形成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造林綠化格局[4-5]。
5參考文獻
[1] 錢晨昊,顧璐嘉.園林綠化樹移植的養(yǎng)護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3(7):83.
[2] 郭冀宏,袁呂林,陳秀梅.鹽堿地綠化樹種的選擇與施工養(yǎng)護[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1(2):21-23.
[3] 周繼芬.果樹在居住區(qū)綠化中合理搭配探討[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6(2):71-73.
[4] 陳錦懷.果樹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7):30-31.
[5] 高梅.淺談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3(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