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奇
初讀《論語》,或是無法參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靈犀,但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那種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那種謙謙君子之風,卻總讓我心存快慰,欲罷不能。
我邊讀邊想,邊記邊思,在品味與欣賞中,我像一株干渴的禾苗,忽然遇到了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葉貪婪地汲取其中的養(yǎng)料。越走近孔子,愈發(fā)感覺孔子的教育博大精深。透過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對,聆聽他“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方法、“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義”的教育主張……
讀《論語》,令我感念至深的當屬孔子的“學而不厭”。孔子學富五車,卻依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用行動踐行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些教育思想激勵了無數教師,也照亮了無數心靈。孔子的深辟言論,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勤奮、自勵的治學態(tài)度嗎?再想想自己,雖然也很勤快,無日不思索著怎樣使自己進步,但缺少從“學”上下功夫,以致事倍功半。其實,我們的教育生活本可以達到一種清風朗月、高山流水的境界?!皩W”為教之始,只需我們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向前人學,向同志學,我們就會發(fā)現“小溪潺潺,綠草茵茵”的精神家園。正所謂“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孔子和學生的關系也是歷代師生關系的典范,他們既像父子,又像兄弟,更多的則是像朋友。正是在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智慧熏染下,孔子十年弘道,誨人不倦,終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仁者愛人,愛眾親仁,應成為我們立身之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應該成為我們?yōu)閷W之道?。?/p>
“書香能致遠”,的確如此!讀《論語》就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把握人生,讓思想的清泉充滿心靈,用經典的睿智之語指引前行的方向。身為學子的我,讀《論語》后,讓我更確信:做一個學子,必須用心耕耘。
(指導教師:安?。〆ndprint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