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同新
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做的“登門檻”心理實驗表明:“先得寸再進尺,往往能實現(xiàn)目標?!比A羅庚也說過:“復雜的問題要善于‘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shù)學的一個訣竅。”這就是“以退為進”的策略,在數(shù)學學習中常常用到。
一、退到思維起點,變繁為簡,構建數(shù)學模型
數(shù)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發(fā)展,教師就要在學生學習新知時為他們尋找合適的思維起點,使他們在學習中建構數(shù)學模型,逐漸逼近數(shù)學的本質。
例如,特級教師劉松教學“數(shù)學廣角——找次品”一課時,將教材中的數(shù)據(jù)變大,使原題變成:“2187瓶木糖醇口香糖中有一瓶特別輕(次品),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才能保證找到它?”教學時,學生有的說2185次,有的說一千多次,還有的說729次……劉老師引領學生從3瓶想起,分成(1、1、1),需要稱1次;9瓶分成(3、3、3),需要稱2次;27瓶分成(9、9、9),需要稱3次;81瓶分成(27、27、27),需要稱4次;243瓶分成(81、81、81),需要稱5次;729瓶分成(243、243、243),需要稱6次;2187瓶分成(729、729、729),需要稱7次。學生面對龐大的數(shù)據(jù)2187時,顯得束手無策,不得其門而入。這時劉老師引導學生退到適合的思維起點,從最簡單處想起:“用天平稱時,將數(shù)據(jù)三等分,保證以最少的次數(shù)找到次品?!薄涍^這樣變繁為簡的過程,逐步推進,不僅引導學生解決了問題,而且?guī)椭鷮W生積累了數(shù)學活動經驗,順利地構建了新知的數(shù)學模型。
二、退到舊知原點,變快為慢,感悟數(shù)學思想
奧蘇貝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教學時退回到舊知原點,能再現(xiàn)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經驗,激活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結點,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很多教師基本上是先從解決“買5件夾克(單價為65元)和5條褲子(單價為45元),一共要付出多少元”的問題入手,引出等式(65+45)×5=65×5+45×5,再讓學生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然后歸納出規(guī)律。一些學生在實際計算時,將74×(20+1)的算式寫成74×20+1的形式,原因之一就是學生觀察、分析不夠,體驗不到位。教師在教學時不妨將等式(65+45)×5=65×5+45×5從左往右進行轉化,即5個(65+45)的和可以寫成(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65+65+65+65+45+45+45+45+45=65×5+45×5,然后引領學生從后往前回看,用類似的方法還原到(65+45)×5。最后讓學生舉例、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抽象概括出簡明的式子:(a+b)×c=a×c+b×c。 “欲速則不達?!苯處熞I學生退到原始的乘法意義產生的地方,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來建立概念,變快為慢,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經歷、體驗、探索,從而掌握規(guī)律,感悟數(shù)學的符號思想。
三、退到生活經驗,變遠為近,把握數(shù)學本質
數(shù)學源于生活。新課程倡導“數(shù)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因此,教師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生活現(xiàn)象,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形直觀,使抽象的道理能看得見、摸得著,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漸漸逼近乃至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
例如,有這樣一道習題:“圖1,一只螞蟻從正方體紙盒的頂點A爬到頂點B,請你在圖中標出最短的爬行路徑?!?/p>
■
由于學生的空間觀念不強,學生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往往認為從頂點A到頂點C,再從頂點C畫對角線到頂點B(如圖2)為最短的路徑。而實際上,這并不是一條最短的路徑??梢詼蕚湟恢徽襟w的紙盒,把正方體的紙盒蓋子掀開,正方體的上面和前面正好構成了一個長方形,通過變體為面,使學生豁然開朗,能很快找到從頂點A到頂點B的最短路徑,即長方形的對角線(如圖3所示)。
經驗是學生展開幾何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學生有如下的生活經驗:如圖4,從頂點A到達頂點B,走AB的路徑要比走AC+CB的路徑近得多。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樣的寶貴資源,變遠為近,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中獲得空間知覺,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空間思維,進而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以退為進”的實質是轉移或轉換,是一種智慧的體現(xiàn)?!巴恕笔恰斑M”的基礎和準備,“進”是“退”的發(fā)展和提升。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運用好“以退為進”的策略,往往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責編杜華)
endprint
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做的“登門檻”心理實驗表明:“先得寸再進尺,往往能實現(xiàn)目標?!比A羅庚也說過:“復雜的問題要善于‘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shù)學的一個訣竅?!边@就是“以退為進”的策略,在數(shù)學學習中常常用到。
一、退到思維起點,變繁為簡,構建數(shù)學模型
數(shù)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發(fā)展,教師就要在學生學習新知時為他們尋找合適的思維起點,使他們在學習中建構數(shù)學模型,逐漸逼近數(shù)學的本質。
例如,特級教師劉松教學“數(shù)學廣角——找次品”一課時,將教材中的數(shù)據(jù)變大,使原題變成:“2187瓶木糖醇口香糖中有一瓶特別輕(次品),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才能保證找到它?”教學時,學生有的說2185次,有的說一千多次,還有的說729次……劉老師引領學生從3瓶想起,分成(1、1、1),需要稱1次;9瓶分成(3、3、3),需要稱2次;27瓶分成(9、9、9),需要稱3次;81瓶分成(27、27、27),需要稱4次;243瓶分成(81、81、81),需要稱5次;729瓶分成(243、243、243),需要稱6次;2187瓶分成(729、729、729),需要稱7次。學生面對龐大的數(shù)據(jù)2187時,顯得束手無策,不得其門而入。這時劉老師引導學生退到適合的思維起點,從最簡單處想起:“用天平稱時,將數(shù)據(jù)三等分,保證以最少的次數(shù)找到次品?!薄涍^這樣變繁為簡的過程,逐步推進,不僅引導學生解決了問題,而且?guī)椭鷮W生積累了數(shù)學活動經驗,順利地構建了新知的數(shù)學模型。
二、退到舊知原點,變快為慢,感悟數(shù)學思想
奧蘇貝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教學時退回到舊知原點,能再現(xiàn)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經驗,激活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結點,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很多教師基本上是先從解決“買5件夾克(單價為65元)和5條褲子(單價為45元),一共要付出多少元”的問題入手,引出等式(65+45)×5=65×5+45×5,再讓學生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然后歸納出規(guī)律。一些學生在實際計算時,將74×(20+1)的算式寫成74×20+1的形式,原因之一就是學生觀察、分析不夠,體驗不到位。教師在教學時不妨將等式(65+45)×5=65×5+45×5從左往右進行轉化,即5個(65+45)的和可以寫成(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65+65+65+65+45+45+45+45+45=65×5+45×5,然后引領學生從后往前回看,用類似的方法還原到(65+45)×5。最后讓學生舉例、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抽象概括出簡明的式子:(a+b)×c=a×c+b×c。 “欲速則不達。”教師引領學生退到原始的乘法意義產生的地方,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來建立概念,變快為慢,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經歷、體驗、探索,從而掌握規(guī)律,感悟數(shù)學的符號思想。
三、退到生活經驗,變遠為近,把握數(shù)學本質
數(shù)學源于生活。新課程倡導“數(shù)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因此,教師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生活現(xiàn)象,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形直觀,使抽象的道理能看得見、摸得著,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漸漸逼近乃至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
例如,有這樣一道習題:“圖1,一只螞蟻從正方體紙盒的頂點A爬到頂點B,請你在圖中標出最短的爬行路徑。”
■
由于學生的空間觀念不強,學生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往往認為從頂點A到頂點C,再從頂點C畫對角線到頂點B(如圖2)為最短的路徑。而實際上,這并不是一條最短的路徑。可以準備一只正方體的紙盒,把正方體的紙盒蓋子掀開,正方體的上面和前面正好構成了一個長方形,通過變體為面,使學生豁然開朗,能很快找到從頂點A到頂點B的最短路徑,即長方形的對角線(如圖3所示)。
經驗是學生展開幾何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學生有如下的生活經驗:如圖4,從頂點A到達頂點B,走AB的路徑要比走AC+CB的路徑近得多。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樣的寶貴資源,變遠為近,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中獲得空間知覺,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空間思維,進而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以退為進”的實質是轉移或轉換,是一種智慧的體現(xiàn)?!巴恕笔恰斑M”的基礎和準備,“進”是“退”的發(fā)展和提升。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運用好“以退為進”的策略,往往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責編杜華)
endprint
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做的“登門檻”心理實驗表明:“先得寸再進尺,往往能實現(xiàn)目標。”華羅庚也說過:“復雜的問題要善于‘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shù)學的一個訣竅。”這就是“以退為進”的策略,在數(shù)學學習中常常用到。
一、退到思維起點,變繁為簡,構建數(shù)學模型
數(shù)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發(fā)展,教師就要在學生學習新知時為他們尋找合適的思維起點,使他們在學習中建構數(shù)學模型,逐漸逼近數(shù)學的本質。
例如,特級教師劉松教學“數(shù)學廣角——找次品”一課時,將教材中的數(shù)據(jù)變大,使原題變成:“2187瓶木糖醇口香糖中有一瓶特別輕(次品),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才能保證找到它?”教學時,學生有的說2185次,有的說一千多次,還有的說729次……劉老師引領學生從3瓶想起,分成(1、1、1),需要稱1次;9瓶分成(3、3、3),需要稱2次;27瓶分成(9、9、9),需要稱3次;81瓶分成(27、27、27),需要稱4次;243瓶分成(81、81、81),需要稱5次;729瓶分成(243、243、243),需要稱6次;2187瓶分成(729、729、729),需要稱7次。學生面對龐大的數(shù)據(jù)2187時,顯得束手無策,不得其門而入。這時劉老師引導學生退到適合的思維起點,從最簡單處想起:“用天平稱時,將數(shù)據(jù)三等分,保證以最少的次數(shù)找到次品?!薄涍^這樣變繁為簡的過程,逐步推進,不僅引導學生解決了問題,而且?guī)椭鷮W生積累了數(shù)學活動經驗,順利地構建了新知的數(shù)學模型。
二、退到舊知原點,變快為慢,感悟數(shù)學思想
奧蘇貝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苯虒W時退回到舊知原點,能再現(xiàn)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經驗,激活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結點,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很多教師基本上是先從解決“買5件夾克(單價為65元)和5條褲子(單價為45元),一共要付出多少元”的問題入手,引出等式(65+45)×5=65×5+45×5,再讓學生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然后歸納出規(guī)律。一些學生在實際計算時,將74×(20+1)的算式寫成74×20+1的形式,原因之一就是學生觀察、分析不夠,體驗不到位。教師在教學時不妨將等式(65+45)×5=65×5+45×5從左往右進行轉化,即5個(65+45)的和可以寫成(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65+65+65+65+45+45+45+45+45=65×5+45×5,然后引領學生從后往前回看,用類似的方法還原到(65+45)×5。最后讓學生舉例、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抽象概括出簡明的式子:(a+b)×c=a×c+b×c。 “欲速則不達。”教師引領學生退到原始的乘法意義產生的地方,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來建立概念,變快為慢,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經歷、體驗、探索,從而掌握規(guī)律,感悟數(shù)學的符號思想。
三、退到生活經驗,變遠為近,把握數(shù)學本質
數(shù)學源于生活。新課程倡導“數(shù)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因此,教師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生活現(xiàn)象,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形直觀,使抽象的道理能看得見、摸得著,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漸漸逼近乃至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
例如,有這樣一道習題:“圖1,一只螞蟻從正方體紙盒的頂點A爬到頂點B,請你在圖中標出最短的爬行路徑?!?/p>
■
由于學生的空間觀念不強,學生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往往認為從頂點A到頂點C,再從頂點C畫對角線到頂點B(如圖2)為最短的路徑。而實際上,這并不是一條最短的路徑??梢詼蕚湟恢徽襟w的紙盒,把正方體的紙盒蓋子掀開,正方體的上面和前面正好構成了一個長方形,通過變體為面,使學生豁然開朗,能很快找到從頂點A到頂點B的最短路徑,即長方形的對角線(如圖3所示)。
經驗是學生展開幾何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學生有如下的生活經驗:如圖4,從頂點A到達頂點B,走AB的路徑要比走AC+CB的路徑近得多。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樣的寶貴資源,變遠為近,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中獲得空間知覺,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空間思維,進而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以退為進”的實質是轉移或轉換,是一種智慧的體現(xiàn)?!巴恕笔恰斑M”的基礎和準備,“進”是“退”的發(fā)展和提升。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運用好“以退為進”的策略,往往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責編杜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