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才
摘要: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可以影響學生以控制其課堂行為、保持良好教學秩序的目的。教師需要用積極的體態(tài)語言帶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可以營造和諧的氛圍,但注意維護課堂秩序時體態(tài)語言要點到為止,吸引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是最重要的目的。
關鍵詞:教師體態(tài)語;數(shù)學課堂;感染作用;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23.5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7-0063-02
來自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則表明,小學生的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地位,且注意力尚不具備必要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為此,教師就要盡量避免重復性的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的刺激,而以動的、新奇的刺激來替代靜的、枯燥的刺激。也就是說,為達到較好的課堂控制效果,教師要盡量以形象的、生動的體態(tài)語來吸引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那么,針對各種不同的、細化了的教學目的,教師為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而實施的影響學生課堂行為的體態(tài)語,具體應該怎樣呈現(xiàn)呢?
一、帶學生進入學習角色時,要精神抖擻、體態(tài)積極
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一個教師“教”知識與學生“學”知識的過程,它還是一個教師、學生及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彼此相互感染的過程。以教師走進教室的姿態(tài)為例,教師以面帶微笑、面容舒展、目光親切的姿態(tài)輕松走進教室,與教師以面帶怒氣、神色嚴厲、眉宇緊皺的姿態(tài)疾速走進教室,兩者帶給學生的心理影響以及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的感受是截然相反的,前者積極、輕松,后者膽怯、畏縮。所以,教師在進入教室之前,應在教室外停留片刻,不管自己遇到了什么樣的煩心事,都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以良好的心境、輕松的步伐、飽滿的精神和大方的舉止,滿懷信心地走上講臺與學生見面,開始一節(jié)課的學習。教師這種積極的體態(tài)語言所傳達出的給予學生的精神感受,也是積極的,能夠與其他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積極因素一起,于無形之中即營造出一種輕松而熱烈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積極學習,更能激發(fā)、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鼓舞學習的信心,進而可以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心理學的研究與真實的生活感受已經(jīng)證明,人的情緒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因此,很難想象,在課堂活動的主導者——教師的積極的體態(tài)語言所傳達出的積極情緒的影響下,學生那里會表現(xiàn)得無動于衷;在講臺上精神抖擻的教師的注目下,學生仍可保持滿是瞌睡的狀態(tài)。所以說教師的積極的體態(tài)語是好課中重要的一環(huán)。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時,要快樂、飽滿、振奮
和諧的學習氛圍的營造是一個師生雙方的和諧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胸無城府”、“給一點陽光就燦爛”的小學生,他們極易為教師微笑的和藹、動作的趣味、熱情的飽滿等所打動,從而可以與教師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親密互動。所以,教師欲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首先就要把課堂當成一個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平臺。拋卻教師課堂活動主導者與施教者的身份,在情感交流上,師生雙方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教師要為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快樂而快樂、難過而難過;學生也才會采取與教師完全一致的立場,去幫助自己的同學,去教、去做,為他們學習的順利而高興,為他們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而出謀劃策。其次,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以一個平等的學習者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這樣,才會使學生們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做。否則,忘記了保持這一情感活動的平等交流者與學習活動的平等參與者的角色,就會消極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降低學習效率?,F(xiàn)實的學校生活中,有班主任老師同時教授兩個班的數(shù)學課,而擔任班主任角色班級的學生學習成績多有低于非擔任班主任角色的班級。個中原因,即是該教師在擔任班主任角色班級中展開教學時,往往混淆了自己的角色認識,以班主任的管理者角色而非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習參與者的角色來參與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在多數(shù)情況下保持一種緊張、懼怕的心理,而這種消極心理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的。
三、維護課堂秩序時,要動作輕柔、點到即止
與小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相適應,正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與學生有關的課堂偶發(fā)事件是很常見的。如個別學生不注意聽講走神、偷偷玩小具、私下亂講話、打瞌睡,甚至動手打鬧等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在教學活動正常進行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這些行為時,教師以自己的語言去制止,即會因“語驚四座”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而致教學活動被打斷,降低教學效果;也可能會引發(fā)當事學生的不當反應,“擴大”對教學活動干擾的負效果。這種情況下,教師即可以無聲的體態(tài)語言去代替有聲語言,同樣可起到維持正常教學秩序的目的。
這樣的行為可以分類管理:(1)對那些不注意聽講并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與教師產(chǎn)生目光交匯可能的學生,教師可稍作等待,抓住師生目光交匯的時機以嚴厲的目光注視,給予對方以警醒。例如,對于竊竊私語者。(2)對那些已經(jīng)完全沉浸于自我小狀態(tài),教師不給予直接提醒,即不會停止的行為,教師要在不停止正常教學活動的情況下,想辦法以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給予學生以提醒。例如,對那些打瞌睡的學生,老師可在似乎漫不經(jīng)心的狀態(tài)下走到該學生身邊,以手指輕輕敲擊該生的頭部或桌面,以提醒學生——“別睡了!聽課”。這種來自于教師的小動作是極易為學生理解其含義的,不用明說。(3)對課堂活動過程中一些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可當眾采取一些體態(tài)語言進行評價。如學生回答精彩,教師可翹起大拇指并輕輕點頭示意,以示肯定和贊揚;學生回答問題前表現(xiàn)出不自信時,教師可輕輕頭部上揚,眉毛上挑,以示鼓勵,等等。教師的這些與學生直接發(fā)生關系的體態(tài)語言,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平易近人,既為師生之間在教學活動中的默契配合打下堅實的基礎,又增進了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教師體態(tài)語言的視覺形象刺激,會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警醒,于特定的環(huán)境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既可避免師生之間直接發(fā)生大的“沖突”或擴大其負效果,又可不致打斷教學活動,減輕教師的語言工作量。
總之,雖然教師的體態(tài)語在課堂控制中的實施遠不止這些,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并不意味著體態(tài)語的采取越多越好,而應以“適當、恰到好處”為要義,以“一種方法為主,多種方法為輔”為原則,做到語言藝術與非語言藝術的完美結合、多種教學手段的有機運用,這是需要特別引起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