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
由于沈陽音樂學院沒能履行自己的“錄取約定”,45歲的秦麗(化名)和十余名考生家長一起,跪在了遼寧省教育廳門口,他們希望給孩子“討一個說法”。“錄取約定”是指沈陽音樂學院在藝術類專業(yè)考試結束后發(fā)出的蓋有“計劃名額之內”紅章字樣的專業(yè)考試合格證。拿到這個合格證,只要文化課成績達標,考生就一定能夠進入學校。但7月24日以后,他們卻先后得到通知:由于招生計劃調整,孩子們已經無法被沈陽音樂學院錄取。(見《中國青年報》)
遼寧省教育廳一紙“省內高校的出省計劃一律不得調回省內使用”的文件,讓本是錄取保證的“計劃內”名額,成為一紙空文,致使諸多考生錄取泡湯。更要命的是,此時二本已錄取結束,考生不得不面對“一本的分,??频拿钡臍埧岈F(xiàn)實。家長“下跪求學”,雖然是一場倒逼教育廳“收回成命”的表演秀,但行為藝術又何嘗不是對“冷酷糾偏”的悲情回應!
應承認,所謂的“計劃名額之內”,是學校為圈得優(yōu)質生源的亂承諾,屬于違規(guī)之舉。從政策層面應不予以承認,教育廳也有義務、有權利進行政策糾偏。然而,修正錯誤不能打錯板子,更不能以犧牲考生利益為代價。試問,出錯的是學校,挨板子的卻是考生,如此“張冠李戴”式的糾偏,有意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