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耀華, 劉金輝, 劉亞潔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 撫州 344000)
我國砂巖型鈾礦山大多采用酸法浸出工藝開采,利用酸法地浸技術(shù)有很多優(yōu)點,如生產(chǎn)成本低、建設(shè)周期短、資源回收率高、保護地表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杜志明等,2012)。但是,采區(qū)退役后,地下水中的SO42-,U(VI),H+,F(xiàn)e3+和重金屬離子等組分嚴重超標(鄧勝水等,2012)。酸性采鈾廢水若不經(jīng)處理讓其任意排放,就會造成大面積酸污染和重金屬污染。因此,對酸法地浸采鈾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已迫在眉睫。近十幾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也紛紛提出了許多治理的方法,如沉淀法、離子交換法、濕地法、電滲析、電泳、反滲透、土壤滲濾和浮選等(饒俊等,2005;高延耀等,1994)。其中,利用硫酸鹽還原菌處理酸性礦山廢水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方法,此法處理廢水成本低,實用性強,無二次污染,還可以回收重要的物質(zhì)單質(zhì)硫(陳鳳梅等,2007)。本次試驗?zāi)康氖峭ㄟ^富集分離所得到的硫酸鹽還原菌處理酸性地浸尾液,從而初步確定該類廢水的生物處理方法。
從江西撫州市某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池中采取的污泥進行富集培養(yǎng)、分離純化。
KH2PO40.5 g;NH4Cl 1.0 g;CaCl2·2H2O 0.1 g;MgSO4·7H2O 2.0 g;FeSO4·7H2O 0.5 g;NaCl 1.0 g;抗壞血酸 0.5 g;L-Cys 半胱氨酸 0.5 g;Na2SO4·5H2O 5.0 g;乳酸鈉溶液 6.5 g;蒸餾水1 000 ml。調(diào)節(jié) pH 值為 6.5 ~7.0(崔心水等,2009)。
富集和分離硫酸鹽還原菌的培養(yǎng)基配方有不少,但多數(shù)液體培養(yǎng)基中都以硫酸鋅作為指示劑,硫酸鹽還原菌的代謝產(chǎn)物硫化氫與鋅離子形成的黑色沉淀,可以作為富集得到有硫酸鹽還原菌菌群的標志(澹愛麗,2007)。
在配制好液體培養(yǎng)基以后,裝入150 mL小口徑錐形瓶內(nèi),將其高壓滅菌,冷卻后加入一定量的活性污泥,用滅好菌的液體石蠟加入到小口徑錐形瓶內(nèi),形成一定厚度的液體石蠟層以隔絕空氣,旋緊塞子(以上操作均在紫外滅菌操作臺中完成)。然后,將其放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中30℃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待富集液的顏色變成黑色,同時瓶口散發(fā)出硫化氫臭雞蛋味,即表示富集成功。初次富集時間可稍微長一些,隨后于新的培養(yǎng)基中轉(zhuǎn)接2~3次。
在配制好SRB平板以后,將轉(zhuǎn)接2次富集成功的富集液進行涂布(涂布量不超過120 μl),待涂布平板長好即進行挑菌劃線培養(yǎng)。所有涂布劃線好的平板均使用厭氧袋保存,并放置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30℃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如平板表面變黑即表示分離成功。然后于新的平板中重新挑菌劃線1~2次,可得到更純菌種。
試驗富集分離獲得的SRB菌種采用16SrRNA基因擴增法進行鑒定(馬文麗,2011)。
采用富集的SRB菌處理含高濃度SO42-酸性廢水。本實驗分為八組,用NaOH和HCl調(diào)節(jié)培養(yǎng)基,使其初始 pH 分別為 3,4,5,6,7,構(gòu)成五組實驗;另外pH=7的三組實驗是培養(yǎng)基中分別加入鈾濃度為0.5,10,15 mg/L 的含鈾尾液。
實驗采用150 mL小口徑錐形瓶,按照培養(yǎng)基:含SO42-廢水:SRB 菌液 =13∶1∶1的比例,將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和含SO42-廢水滅菌后裝入小口徑錐形瓶內(nèi),迅速加入SRB菌液,然后用滅菌的液體石蠟加入到小口徑錐形瓶內(nèi),形成一定厚度的液體石蠟層以隔絕空氣,旋緊塞子,在30℃恒溫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定期檢測各組實驗的SO42-濃度(孫香榮,1983)。
分別在第0,2,4,6,8,10 天對各組試驗體系中的SO42-濃度進行取樣測定,測定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時間及鈾濃度對SO42-濃度的影響(g/L)Table1 The influence of time and Uranium metals to the reduce sulfate
pH值是影響SRB活性的主要因素,圖1反映了不同初始pH值下,SO42-濃度隨反應(yīng)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由圖1可知,在初始pH=3、4時,SO42-濃度變化幅度不明顯,其值分別穩(wěn)定在4.53~4.59之間和4.36~4.42之間,表明SRB在實驗環(huán)境中難以生長,過低pH值會抑制SRB的活性。當pH=5、6、7 時,溶液中 SO42-濃度隨反應(yīng)時間的增加而減少,即說明SRB在實驗環(huán)境中可生長,并將部分SO42-降解。由于SRB的耐酸性在pH=5~7之間。由圖1可知,pH值越高,SRB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的時間越短,SO42-濃度下降越快。隨著pH值的增大,SRB活性增強。(可見,該還原菌在較高pH條件下具有硫還原能力,pH<5則未見硫還原。說明所分離富集的還原菌適宜在pH≧5條件下具有硫還原能力)
由圖2得知,溶液pH值為3、4時,脫硫率極低,僅為 1.3%;在 pH 值為 5、6、7 時,SRB 有活性,并隨著pH值的增大,其活性增強,脫硫率也增高。在第21天,測得其脫硫率分別為38.34%、48.14%和60.26%。由此可知,當pH值在6~7之間時,SO42-的還原效果最好。
不同初始鈾濃度條件下,SRB還原SO42-的量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如圖3所示。
圖1 不同初始pH值對SRB還原SO42-的影響Fig.1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itial pH to the SRB reduce sulfate
圖2 不同初始pH值對脫硫率的影響Fig.2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itial pH to the desulfurization-rate
由圖3可知,在pH值=7時,含鈾濃度越高的菌液,去除硫酸根的量越低。當鈾濃度分別為0,5,10和15 mg/L時,其硫酸根去除率分別為60.3%,55.1%,51.2%,48.0%,表明金屬鈾的在會抑制SRB菌的生長,鈾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嚴重。
通過對硫酸鹽還原菌分離培養(yǎng)及脫硫性能研究,可以得到以下認識:
圖3 不同初始U濃度對SRB還原SO42-的影響Fig.3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Uranium metals to the SRB reduce sulfate
(1)SRB菌群對含SO42-廢水具有較好的除硫作用,當菌液pH=6~7時,對SO42-的還原具有良好效果,其 SO42-的去除率分別達到 48.1%,60.3%。
(2)試驗表明,獲得的SRB菌群可生長的pH值范圍為5~7,且pH值越高,活性越好。在偏弱酸-中性條件下,利用SRB菌群去除中性廢水中的硫酸根在技術(shù)上有望可行。
(3)金屬鈾的存在會抑制SRB菌的生長,從而影響其脫硫效果,金屬鈾濃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強。當鈾濃度分別為0,5,10和15 mg/L時,SRB對硫酸根的去除率分別為 60.3%,55.1%,51.2%,48.0%。
杜志明,蘇學斌.2012.我國地浸采鈾工藝技術(shù)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礦業(yè),21(9):79-83.
鄧勝水,劉慶,覃國秀,等.2012.鈾礦地表堆浸對環(huán)境的影響[J].鈾礦地質(zhì),28(1):58-64.
饒俊,徐暉,張錦瑞.2005.酸性礦山廢水處理技術(shù)及其發(fā)展前景[J].礦業(yè)工程,3(3):47-49.
高延耀,胡文容.1994.酸性礦井水的處理方法和利用途徑[J].煤礦環(huán)境保護,8(1):17-21.
陳鳳梅,李亞新.2007.硫酸鹽還原菌處理酸性礦山廢水的技術(shù)及思考[J].工業(yè)用水與廢水,38(1):17-20.
崔心水,余嶸,張建民,等.2009.硫酸鹽還原茵培養(yǎng)基組分及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3(3):116-119.
澹愛麗,譚凱旋.2007.硫酸鹽還原菌治理酸法地浸采鈾地下水污染的研究[J].暨南大學學報5(27):734-739.
馬文麗.2011.分子生物學實驗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78-103.
孫香榮,阮有杰.1983.深井水中硫酸根測定方法的改進[J].華北地震科學,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