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雨婷
摘 要:運用雙變量、三變量和四變量模型對中國1980—2012年中國貨幣政策在浮動匯率下的獨立性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物價水平、貨幣數量、利率水平以及外生的政府財政支出對實際GDP的影響程度較小,這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有限。應當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金融體制,促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使中國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
關鍵詞:貨幣政策獨立性;貨幣政策有效性;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100-04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聯系不斷密切的今天,市場經濟的局限性也逐漸地顯露出來,眾多國家都開始加大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與調控。近幾年來,中國貨幣供應量M2的增速均超過預期目標。中央人民銀行制定的2008年和2011年貨幣供應量M2是增長速度為16%,而2009年和2010年貨幣供應量M2的增速為17%。而在實際經濟發(fā)展過程中,2008年中國M2的增速為17.8%左右,2009年增速高27.7%,2010年M2增速為19.7%左右,2011年的增速為13.6%左右。由此可見,M2在近幾年內巨大的偏差說明了中國貨幣供應量的可控性較差。而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其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大大受限,因此,這樣導致了中國貨幣政策缺乏獨立性。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貨幣政策是該國對經濟進行調控,促進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弱顯然對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有著很顯著的影響。
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的“不可能三角”的推論,可以認為“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固定匯率制和資本的完全流動三者不能兼得,一國最多只能同時實現兩個目標,而不得放棄另外一個目標。”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隨著當今世界經濟不斷發(fā)達,各國經濟聯系更加密切,貨幣政策對于經濟增長有著重要作用,資本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也是大勢所趨。由于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有限,為了提高貨幣政策的作用效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應實行更靈活的匯率制度且不斷完善中國的金融體制,促進匯率水平的市場化進程。
本文基于影響GDP的幾個重要因素即物價水平、貨幣數量、利率水平以及政府財政支出等對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進行分析。選取了1980—2012年的數據,分別設定出雙變量、三變量和四變量模型對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選取
(一)研究方法
結合貨幣政策對外獨立性檢驗,本文建立了雙變量VAR模型,即貨幣數量對實際GDP,貨幣數量對物價水平,利率對實際GDP,利率對物價水平;三變量VAR模型,即貨幣數量、物價水平對實際GDP和物價水平、利率對實際GDP和物價水平;四變量VAR模型,即物價水平、貨幣數量和利率水平對實際GDP和物價水平。以此來檢驗貨幣政策工具是否是貨幣數量的原因以及利率是否是貨幣數量的格蘭杰檢驗原因。
(二)數據選擇與處理
在模型中,貨幣數量指標選用的是1980—2012年度的M2值,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統(tǒng)計數據;實際利率水平和物價水平數據的來源也是世界銀行統(tǒng)計數據;實際GDP數據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首先,在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中搜集到用支出法計算的GDP總值和GDP定基指數(1978=100),然后對其進行平減,計算出GDP總值(1980=100)。由于所收集的數據為時間序列數據,為了消除異方差性,對所有的四個變量中除了利率以外的變量取對數,貨幣數量為LNM2,物價水平為LNC1,實際GDP總值為LNG。
二、實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用Eviews對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選擇ADF單位根檢驗,當顯著性水平確定為α=0.05時,得到如下結果(見下頁表1)。
從下頁表1可知,貨幣數量、實際GDP、物價水平和利率四個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可以對其進行建立協整關系。
(二)雙變量模型的協整關系和誤差檢驗
采取Engle和Granger提出的EG兩步檢驗法對雙變量模型進行協整關系檢驗。首先,檢驗其是否為同階單整,如果是,則建立回歸方程;其次,再檢驗殘差序列t的平穩(wěn)性。若殘差序列不平穩(wěn),即存在單位根,t~I(1),則回歸方程中變量間的協整關系不存在。若殘差序列平穩(wěn),即不存在單位根,t~I(0),則變量間的協整關系存在。所得到的檢驗結果(見表2)。
由表2中的協整結果可以看出,物價水平和貨幣數量為2階協整,實際GDP和利率為1階協整。
在下文中,分別建立雙變量、三變量和四變量模型,分析GDP、物價水平、貨幣數量、利率之間的關系,再將政府財政支出作為外生變量加入模型,對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有效性進行分析。
1.雙變量協整關系檢驗。物價水平和貨幣數量、實際GDP和利率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其協整方程分別為:
LNC1=0.287659LNM2-2.130295
LNG=-0.018996R+9.981968
LNC1=0.344039LNM2-0.00000437T-2.63694
從協整方程可知,M2與CPI、R與GDP之間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說明政策目標與變量之間的不穩(wěn)定因素在長期內可抵消。但在CPI與M2的關系式中,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較小,說明在長期內,貨幣數量對CPI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程度比較??;在利率與GDP的關系式中,利率對GDP影響系數很小,并且為負值,說明在長期內,利率對GDP的影響系數很小。
2.雙變量模型協整關系的誤差檢驗。分別檢驗兩個方程殘差序列的平穩(wěn)性,結果如下:
(1)物價水平和貨幣數量的關系。根據殘差檢驗物價水平和貨幣數量的關系,可以判斷出e1不含有趨勢項和截距項,所以可對其進行無趨勢項和無截距項的單位根檢驗。在檢驗的結果中,所顯示的t值為-1.9269小于當顯著性水平為10%時的t值,P 值為0.0650>α=0.05。由于本文中所選擇的數據為1980—2012年的年度數據,數據選取的數量較少,對實際情況的說明有限,所以可將顯著性水平變?yōu)棣?0.1。當顯著性水平α=0.1時,應拒絕原假設,即不存在單位根,殘差序列是平穩(wěn)的,變量物價水平和貨幣數量的協整關系存在。endprint
(2)實際GDP和利率的關系。根據檢驗結果可以判斷出e2不含有趨勢項和截距項,所以可對其進行無趨勢項和無截距項的單位根檢驗。
同樣,在此檢驗結果中,顯示的P 值為0.0015<α=0.05,且t值為-3.3660,小于顯著性水平位1%時的t值。因此,當顯著性水平α=0.05時,應拒絕原假設,即不存在單位根,殘差序列是平穩(wěn)的,實際GDP(LNG)和利率(R)的協整關系存在。
3.用格蘭杰檢驗對雙變量模型進行因果估計。由于格蘭杰檢驗對滯后期的要求比較明顯,因此采用VAR模型中施瓦茲SC準則和AIC準則確定滯后期。在對物價水平和貨幣數量、實際GDP和利率(R)以及貨幣數量與實際GDP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后,得出以下結論:貨幣數量是物價水平的原因,物價水平不是貨幣數量的原因;利率(R)是實際GDP的原因,實際GDP不是利率(R)互為因果關系;貨幣數量與實際GDP無關。
(三)三變量模型的協整關系和誤差檢驗
1.三變量模型的協整關系。在三變量模型分析中,由于貨幣數量和利率水平對物價水平和實際GDP之間沒有協整關系,所以,在三變量模型中對貨幣數量與實際GDP、物價水平以及利率(R)與實際GDP、物價水平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分析。
對于三變量模型協整關系的檢驗,本文采用JJ檢驗方法。首先,對貨幣數量與實際GDP、物價水平和財政支出(T)這些變量進行JJ檢驗。 從檢驗結果可以得知,三個變量之間有1個協整關系存在,所以貨幣數量與實際GDP、物價水平和財政支出這些變量之間有協整關系,存在長期變動趨勢。其次,對實際GDP、物價水平、利率和財政支出進行JJ檢驗,得到實際GDP、物價水平、利率和財政支出這些變量之間也具有協整關系,存在長期變動趨勢。得到的協整方程為:
LNG=0.692805LNC1-0.155820LNM2+0.0000039T
LNG=-0.0898496LNC1+0.169728R+0.00000139T
在GDP與CPI、M2的關系式中,GDP受物價水平的影響較大,影響系數為0.693,而與M2之間呈現出反比關系,說明市場中貨幣數量的增加會帶來GDP的小幅度下降。在GDP與CPI、R的關系式中,物價水平對GDP的系數為負值,這與事實不相符合,但是其值較小,可能是由于數據選取數量有限,使結果出現一定誤差。在兩個式子中,財政支出對于GDP的影響都十分小,可以忽略不計。
2.三變量模型的協整關系的誤差檢驗。對實際GDP對物價水平、貨幣數量與財政支出的協整關系進行誤差檢驗,得到檢驗結果為:
ecmt=LNG+0.431391LNC1-0.550192R+0.00000721T-4.554983
ecmt=LNG-0.99692lLNC1-0.029662R+0.00000499T-9.011545
在雙變量模型與三變量模型中,利率水平對實際GDP的影響的變動系數均不顯著,說明了利率的政策效應可能為內生的,是受到政策的被動變動。
(四)四變量模型的協整關系和誤差檢驗
1.四變量模型的協整關系。在上述的實際GDP對物價水平、貨幣數量與財政支出三變量中加入實際利率,在四變量模型中仍然使用JJ檢驗方法對四變量模型進行協整關系檢驗。得到的檢驗結果為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存在長期變動趨勢,其協整方程為:
LNG=-0.23023LNC1-0.067945LNM2+0.052059R-0.00000328T
從所得到的協整方程可以看出,實際GDP受到實際物價水平的較為顯著,實際物價水平每上升一個單位,實際GDP會下降0.2302個單位;實際GDP水平受到貨幣數量的影響較小,當貨幣數量每變動一個單位時,實際GDP變動0.0679個單位,并且與貨幣數量呈負相關,但是相關程度較小。利率水平與實際GDP相關系數很小,為0.0521,說明利率水平對實際GDP影響不大,同樣,國家財政支出對實際GDP影響更小,說明國家財政對實際GDP影響有限,因此,對于財政政策的使用,應權衡利弊。
2.四變量模型協整關系的誤差檢驗。對四變量模型進行誤差修正檢驗,得出以下方程:
ecmt=LNG+0.507785LNC1-0.0579343LNM2-0.004788R+
0.00000704T-4.303320
在四變量中,利率對實際GDP的影響系數很小,影響十分微弱,并且,隨著對實際GDP的影響變量增加,利率的影響效果有變小的趨勢,說明了利率對實際GDP的影響沒有長期的自動穩(wěn)定關系;在四變量模型中,對其進行誤差檢驗與修正后,物價水平、貨幣數量、利率水平以及外生的政府財政支出對實際GDP的影響系數很小,影響很弱,中國貨幣政策具有獨立性有限。由分析的數據可以看出,在開放條件下,僅僅用控制匯率的方法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有效性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要對中國的金融體制創(chuàng)新地進行改革、發(fā)展與完善。
三、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研究總結
本文分別通過對雙變量、三變量和四變量模型進行協整關系的估計與檢驗以及在雙變量模型中使用格蘭杰檢驗分析因果原因,并且將政府財政支出作為外生變量加入模型。在雙變量模型的格蘭杰檢驗分析結果中可以了解到,實際GDP和利率水平是互為因果關系的,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三變量模型和四變量模型中,本文采取JJ檢驗。三變量模型中,分別作物價水平與貨幣數量對實際GDP、物價水平與利率對實際GDP的模型;在利率與實際GDP關系中加入物價水平的因素后,利率對實際GDP水平由雙變量模型中的較弱的正相關變?yōu)檩^強的正相關;而在物價水平與貨幣數量對實際GDP模型中,物價水平對實際GDP是正相關,貨幣數量對實際GDP的影響是負相關,并且GDP受到政府財政支出的影響極小,這可能是由于財政支出水平具有滯后效應。在四變量模型中,將物價水平與貨幣數量對實際GDP的影響中加入利率因素,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相對于前兩個模型更高,模型對實際經濟情況的解釋程度更好,并且在對四變量模型進行誤差修正后,實際GDP與貨幣數量和利率呈現了正相關的關系,但是相關系數較小,對經濟的影響還是不夠顯著,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還是有限的。endprint
(二)對策建議
1.政府應當控制中國貨幣數量,從而保持中國物價水平的穩(wěn)定。保持國家物價水平的穩(wěn)定有利于國家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同時也有利于國家出現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的出現,物價水平的穩(wěn)定有利于經濟持續(xù)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2.促進利率市場化,加大利率水平對經濟調控的作用。利率是國家使用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利率水平不但會影響國家的投資規(guī)模,而且還會影響消費、儲蓄以及進出口;就目前的數據看,中國利率水平對實際GDP的影響并不顯著,沒有明顯的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由于中國進行了利率的管制,利率對經濟的作用還是有限的。從本文得出的結果來看,利率與實際GDP之間是互為因果關系的,因此,在穩(wěn)定利率水平的基礎上需要加大利率對經濟的作用,讓利率市場化,從而讓國家的宏觀調控對經濟發(fā)揮更好的調節(jié)作用。
3.政府應在財政的投入和支出方面應當適當。基于本文1980—2012年的數據來看,中國政府財政支出水平對實際GDP的影響是負相關。在宏觀經濟中,各種變量因素之間具有諸多的聯系,財政支出對物價、貨幣數量和利率等因素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政府的財政投入與支出在經濟中具有兩面性。總之,在宏觀經濟發(fā)展過程中還是應當以市場這個“無形手”調控為主,政府的調控為輔,讓市場在經濟社會中發(fā)揮基礎性作用,政府在調控時應當權衡利弊,適當地對經濟進行干預。
4.在經濟發(fā)展中還應當關注國際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本文是在緊盯匯率水平的基礎上對中國貨幣政策進行獨立性和有效性檢驗的,并沒有考慮到國際上匯率以及經濟波動等原因對經濟的影響,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尤其在目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狀況下,國際經濟狀況也是影響本國經濟的重要因素,更是影響本國貨幣政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狀況,從而保持經濟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孫華妤.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和有效性檢驗——基于1994—2004年數據[J].當代財經,2006,(7):26-32.
[2] 譚天揚.開放經濟下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分析——兼論通貨膨脹[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3):56-65.
[3] 黃飛鳴.開放經濟下的貨幣政策獨立性:一個理論框架——兼論貨幣區(qū)的“三元悖論”之解[J].國際金融研究,2009,(11):13-18.
[4] 黃武俊.開放經濟下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0.
[5] 陸前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與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J].新金融,2010,(10):10-15.
[6] 周兵,靳玉英,萬超.三元悖論政策配置與政策取向的經濟效應——基于經濟增長和金融穩(wěn)定視角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3,(11):
134-144.
[7] 張中華,唐文進,謝海林.中國金融宏觀調控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2):83-89.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