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磊
老家后面的土墻,夕陽賴在上面不肯走。貪玩的孩童在那兒嬉戲,那土墻仿佛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關愛著每一個孩子。我站在家里眺望,注視著那面已經坍塌了的土墻,心中總有無端感嘆。
很多年以前,我也是像那些孩童一樣,無憂無慮地坐在土墻上,觀賞殘陽落日。那時,墻后是兩間茅草房,里面住著一位孤身老奶奶。屋子前后都栽種了槐樹。她一個人生活很清貧,而我竟覺得那是很愜意的事。
此時窗外雨意闌珊,雨水瓢潑似的從天而降,似落葉紛至沓來,心情不勝惆悵。
這幾天總聽到父母在談論拆遷的事,實在是讓人頭疼。盡管我還是個學生,卻不得不被這些事情整天充塞耳鼓。
那晚準備就寢時,忽然聽到了敲門聲。
前來拜訪的是那位老奶奶。從他們的談話中我知道是關于拆遷的事。她言辭中透著深深的怨氣,我知道她很氣憤很激動,自己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了幾間瓦房住 ,現在還要被強行拆掉。這讓我想起了那次在街上碰到的一個老大爺。老大爺年紀很大,身形佝僂,衣衫襤褸。他背著個破包,包里是幾塊塑料布,他說自己的家被拆了,沒有地方住,只好買幾塊塑料布回家搭個棚子住,也就是說他今后剩下的日子只能窩在一個簡陋的棚子里。
在學校的日子里,同學之間高談闊論著的不是學習,而是拆遷。學校后面是一大片民房,墻上盡是顯眼的“拆”字,如同不光彩的涂鴉。
物質文明摧枯拉朽,呼嘯而過,想要改變原有的一切。
行走在路邊,隨意仰望兩邊高大的樓房,莊嚴挺立,像是在俯瞰眾生。童年的記憶里曾深深向往著的就是那樣的住所,物欲橫流的地方,而今卻渴望返璞歸真,渴望田園鄉(xiāng)野的氣息。
我再也沒有去過那屋子,從那位慈祥的老奶奶走后。再后來,那些槐樹又被她的兒子賣掉。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我悄然地成長,直到又有一群孩童取代了我,把那兒當作樂園。
窗外雨仍不停,屋檐下,雨水連成一條長長的線,把那幾盆花草沖刷得愈發(fā)脆弱,在風雨中飄搖,就像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很多很多年以前,也是在這樣的大雨里,記憶中那個一去不再回來的雨夜,我家后那兩間草房轟然倒塌,就像是《邊城》里那個在雷雨中轟塌的塔一樣。
我聽到的,是一種文明逝去的聲音。
‖江蘇省泗洪縣淮北中學‖指導教師: 趙同宇
當現代物質文明喧囂塵上、呼嘯而來的時候,我們如何能夠抵擋?這是作者在文字里發(fā)出的慨嘆,也是對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惋惜。作者選取了伴隨整個童年、少年回憶的老墻作為情感的支點,描述了對自然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留戀與向往,以及對冷漠刻板的鋼筋水泥物質世界的反感和排斥。然而隨著老墻的崩塌,過去的一切終將一去不返,那逝去的老墻,不但代表了我們逝去的生活,也代表著一種淳樸的精神,與我們漸行漸遠。作者文筆凝練,寫作功力厚實,而思想更是深邃高遠。
【適用文題】逝去的聲音、尋找我們的精神家園、這樣一種改變……
(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