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堅
摘要: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有其嚴謹的邏輯結構和科學性。在實際使用中充分研究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通過補充、擴展等方式活用教材,彌補不足。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以更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令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及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教材 活用 高效
現行的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皆以所采用的教材為主,教材是教學活動的知識載體,經專家反復推敲、論證、精心設計編排,有其嚴謹的邏輯結構和科學性。但地區(qū)不同,使用教材的主體差異等因素決定了所使用的教材無可避免地存在欠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情況。教師使用教材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在充分理解和領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處理和運用,使課堂教學更切合學生的實際,令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實現高效益的數學教學。
一、彌補不足,系統(tǒng)掌握
我所用教材中,五年級上冊有關解方程的問題,估計是被普遍認為較大缺陷的一部分。教材指導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簡易方程,本意是與中學的解方程做好銜接。因學生尚未學習正負數、移項等有關知識,因此a-x=b和a÷x=b類的方程不適合在小學階段學習,故教材將它們回避掉。只出現了未知數x做加數、被減數、因數、被除數。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學生是很容易理解的??墒窃趯嵺`中有時候卻是事與愿違,學生在運用方程解決問題時,往往自己列出了形如“a-x=b和a÷x=b”類的方程,由于教材沒學習此類型的解法,學生往往只能對著自己所列的算式迷茫,或是亂做一通。
為此,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學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同時指導學生用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解方程,這樣教學效果比較好。
因此我認為,對于“a-x=b”和“a÷x=b”這類方程,可以和過去一樣,借助四則計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解答。對于其他類型的則自由選擇合適的方法靈活解答。如此補充可以令學生完整、系統(tǒng)地掌握好解方程的方法,便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內化。
二、優(yōu)化完善,提升效果
現行教材,雖然經過精心編選,但限于篇幅或地區(qū)學情差異等原因,對于部分知識學生未能全面理解、掌握,出現了“空白”區(qū)域。例如,我所用教材中的一例中“用稍復雜方程解決問題”,內容應是解決問題中“和倍”類型。作為同類型的“差倍”問題,后續(xù)練習卻很少。在后續(xù)的練習和作業(yè)過程中,許多學生理解不了形成錯誤也印證了這一點。雖說數學學習應該是舉一反三,但如此輕輕帶過,對于思維能力仍是較低級別的小學生要求大部分能做到顯然并不現實,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學情進行補充完善。
經過實踐比較,在此例后,只需對教材略作補充變換,即可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是:完成原例題后,把“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這一條件改為“地球的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2.1億平方千米”,其他條件和問題都不作變動,也就是把“和倍”問題改換為“差倍”問題。
通過即時的對比,令學生及時、系統(tǒng)地建立“和倍”“差倍”這一類型問題的模型,清晰問題的基本特征和解決方法。同時通過對比、歸納,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體驗,教學效果更優(yōu)。
三、擴展創(chuàng)新,煥發(fā)生機
課標明確提到:“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p>
教材所選的例題及練習內容體現著教材編寫者的價值取向和觀點,但不一定適合所教學生的現實狀況。教師如果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教材作比較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創(chuàng)新使用,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靈動。
四、切合生活,回歸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庇纱丝磥?,數學教學不應停留于刻板的知識的傳授,而要遵循“數學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樂趣,形成初步的數學素養(yǎng)。
同時,數學的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實踐活動去理解和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與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措施。
對于教師而言,靈活運用教材也在于要將教材內容從純書本化轉化為生活化,用切合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理解、運用、體會數學的思想及其實用性。
教師平常要充分鉆研、應用教材,圍繞課本扎實地開展教學。同時,也不能完全照本宣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和處理教材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實踐證明,靈活、合理使用教材,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