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艷
摘要:作文是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素養(yǎng)的有效整合檢驗,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程度如何,學習效果怎樣,在作文中都能得到充分具體的體現(xiàn)。但是,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教學模式被呆板單一化了,大量的程式化詞句和虛假的情緒表達,鮮有真情實感流露。改變這種狀況,既是很多小學語文從業(yè)教師痛定思痛的自發(fā)覺悟,也是語文新課程改革大綱的倡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需要有所改變,這是共識了,但怎么改?如何改?從哪里入手?這都是需要思考探索的問題。
關(guān)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生活化 評改 激勵
作文是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素養(yǎng)的有效整合檢驗,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程度如何,學習效果怎樣,在作文中都能得到充分具體的體現(xiàn)。但是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教學模式被呆板單一化了,這一點可以在學生的作文習作中看出來,大量的程式化詞句和虛假的情緒表達,鮮有真情實感流露。其實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最發(fā)散的,他們有著絢爛的想象力,是什么讓小學生的這些優(yōu)秀特質(zhì)在作文中沒有得到展現(xiàn)呢?語文教師應該思考。是不是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作文講解中,讓學生的作文構(gòu)思變得過分教條化,語言也因為教師過分的成熟思維引導變得早熟而虛假。學生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更膽怯與開閘自己的想象力,以至于交上來的作文習作是千篇一律的基調(diào),虛假無謂的感嘆。因此,這必須改變,這樣的改變要求,既是很多小學語文從業(yè)教師痛定思痛的自發(fā)覺悟,也是語文新課程改革大綱的倡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需要有所改變,這是共識了,但怎么改?如何改?從哪里入手?這都是需要思考探索的問題。
一、作文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
小學生年紀小,不能要求太高太多,什么意境深遠的內(nèi)在意象,華麗優(yōu)美的外在修辭句子等等,都可以沒有。畢竟中國有句俗話:“先學爬,再學走”,小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不要拋出大量格式句子“恐嚇”學生,讓學生“害怕”的結(jié)果就是大量的毫無新意的模仿句段,生搬硬套的虛假情感流露。教師批改這樣的作文習作,也是很累很辛苦,關(guān)鍵是教學成效甚微,學生的作文能力低下,得不到有效提高。
要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很簡單。首先,告訴小學生:“作文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不管自己想說的話多么的幼稚可笑,寫出來,讓其成為句子、段落、篇章,先讓作文的意象與修辭到火星上去歇一歇,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寫連貫、寫通順、寫自然,情感真實流露,這便是一種作為階段性的成功。教師在作文習作批改的時候,也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這樣表現(xiàn),打分也要適當高一些,評語寫得盡量鼓舞些,讓學生感受到這樣寫的方式方向是對的,繼續(xù)堅持。
作文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就是拋棄看似華麗的修辭,去掉無謂的虛假情緒感嘆,讓作文回到最初的本真,這樣撥開迷霧強烈直接而簡單的要求,學生能聽懂能做到寫好,改變作文的困頓死循環(huán),煥發(fā)生機。小學生的多彩發(fā)散的想象力也能在禁錮解除后得到充分的釋放,教師對作文習作的批改再也不是形同嚼蠟的體力活,而是一盤賞心悅目的想象力盛宴。
二、寫小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也是最好的學習驅(qū)動力。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盡量多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組織語言,寫出來,最好是讓讀者在閱讀這篇作文的時候,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寫小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不存在自主性不足的問題,小學生愿意寫,而且有很大的愿望,那么,語文教師在這樣的基礎上,可以最大限度引導好學生。
三、評改評語激勵學生
小學生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有著許多人類共性,比如喜歡被肯定。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被肯定,小學生也不例外,時時不間斷的肯定激勵能為小學生提供持續(xù)地學習動力,讓他們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更好地進行自主性學習。如何進行時時不間斷的肯定激勵呢?其實很簡單,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的機會也很多,比如評改作業(yè)習作的時候,盡量發(fā)掘?qū)W生作文習作中的閃光點,在批改評語中加以放大體現(xiàn),讓學生感受到并繼續(xù)保持發(fā)揚。同時也可以利用課堂講習作文的時間抽選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習作當做范文念給全部學生聽,并告知寫這篇作文的學生名字,讓這些寫得比較好的學生獲得較為充裕的成就感,也最大限度激勵那些作文沒有被當做范文的學生繼續(xù)努力,形成良好的作文學習激勵氛圍。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