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守雙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多如牛毛,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認為,我們的教師在平時授課時,只要按照“六法——二十四字訣”進行操作,就會事半功倍。
第一法 目光閃閃。針對一篇課文,根據(jù)預習提綱所給的框架線索,學生要快速瀏覽搜集信息,像攝像機一樣,把有用的知識點用特寫鏡頭記錄下來,以便和同學們交流分享。一堂課里,篩選出知識點1~4個,有價值信息2~7條為宜,貪太多了會嚼不爛。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句為例:
信息1:看見這兩句詩,馬上想到了作者。王維,唐代著名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尚書右丞,山水派詩人,寫過一些以邊塞為題材的詩篇,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
信息2:這首詩的題目是《使至塞上》。開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全詩為:“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侯騎,都護在燕然?!?/p>
信息3:關(guān)于評價——(1)蘇東坡概括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2)王國維籠統(tǒng)評價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為“千古壯觀”的名句,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3)《紅樓夢》第48回香菱向林黛玉學詩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想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換這兩個,竟找不出這兩個字來。
信息4:這首詩押“an”韻。這兩句詩講究對仗,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
信息5:詩中大漠的“漠”具體指“騰格里沙漠”?!膀v格里沙漠”在阿拉善左旗西南部,甘肅省中部邊境。中國古代文學中“河”通常指“黃河”,“河”在古漢語中有特定涵義,一般不加前綴詞就是指黃河。黃河杳無盡頭,“長”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頭。
信息6:從畫家視覺角度觀察景物這里邊有兩個“美”:一是線條美——“直”與“圓”;二是色彩美——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于云際,輝映著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孤煙,直上高空。
信息7:有四個意象——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孤煙再到地下的河流,畫面上的景物不多,但是空間闊大,層次豐富。
信息還有許多,哪些是比較有價值的,學生現(xiàn)有知識儲備有限,也不必要統(tǒng)一答案,只要像農(nóng)民種地,縱的、橫的、地頭地垴、邊邊角角,觸及到了就行了,這樣做培養(yǎng)了他們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久而久之,養(yǎng)成習慣,還能學不好知識嗎?
第二法 書聲瑯瑯。語文是有聲的藝術(shù),不是靜寂的符號。書聲瑯瑯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征。讀的過程中,激昂時如江河奔流,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悲痛時,如小溪嗚咽,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平淡時,如涓涓細流,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用讀取代教師的過多分析,用讀取代過多的小組合作。通讀讀懂、練讀讀好、誦讀讀美。學生的語感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的。但在讀的過程中,不能太做作、矯情,適可而止,否則,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心里會不舒服,適得其反。
第三法 筆聲刷刷。人的信息來自視覺的占83%,聽覺的占11%,嗅覺的占3.5%,觸覺的占1.5%,味覺的占1%。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目前課堂說比較多,僅聽不記,容易溜號。記筆記,說明學生是進入角色了,有選擇地聽,有選擇地記,進入自覺學習狀態(tài)。聽課有了記筆記的習慣,為學習其他學科,今后走向社會,打下基礎(chǔ)。訓練學生寫的能力,也是本環(huán)節(jié)訓練的側(cè)重點,盡管電腦世界很精彩,但用筆書寫不能削弱。這是因為“漢字是有溫度的,她像一幅畫,從細節(jié)處講述遠古走來的記憶;她像一首詩,喃喃自語般地訴說與自己有關(guān)的印記;她更像一位博學多識的老人,用自己厚重的經(jīng)歷,講述著我們?nèi)諠u忽略的過往”。(趙曉霞《漢字是有溫度的》)
第四法 議論紛紛。按照“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采取“主動參與”的學習策略,生生互動是橫向發(fā)展,講究知識面的寬度,也是學生理解知識、消化知識的過程;師生互動是縱向發(fā)展,講究知識的深度,也是學生完善知識、架構(gòu)知識體系的過程;生媒互動,講究知識的廣度,也是學生擴大視野、開發(fā)智力、增加知識厚度的過程;和社會互動,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也是訓練學生思維、促進能力提高的過程。在討論答辯中,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的能力,設(shè)計“議論紛紛”“七嘴八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人發(fā)現(xiàn)和“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獲。
第五法 情趣融融。生與生,師與生,有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教師要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傳染給學生,學生也將自己的愉悅心情毫不掩飾地寫在臉上?!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
第六法 評價多多。評價具有診斷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鑒定功能,它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好,教學效果往往比預想的還要好;如果運用得不好,教學效果肯定每況愈下。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功能,真正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而不是花瓶擺設(shè)。評價對象要多元:自我的、同學的、教師的、家長的、社會的;評價內(nèi)容要多項:聽說的、讀寫的、書本的、實踐的——因為語文教學不是單一的教學,也不可能單一,聽說讀寫是有機的結(jié)合;評價手段要多種:定性的、定量的、平時的、期末的、單項的、綜合的、口頭的、書面的。堅持“多一把尺子”的原則,多鼓勵,少批評,真正發(fā)揮評價的作用,真正讓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新知識碰撞,進一步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構(gòu)建新的知識體系。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只要堅持以上“六法二十四字訣”,呈現(xiàn)“求美、求趣、求知、求智”的狀態(tài),體現(xiàn)“美、廣、深”的特點,有效的語文課就會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