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玉蘭
江西省高安市中醫(yī)院,江西 高安 330800
乳腺癌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女性惡性腫瘤,且該疾病發(fā)生率占我國惡性腫瘤患者總數(shù)的10%左右,因而會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手術治療是乳腺癌患者最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會導致患者發(fā)生形體上的改變以及乳房缺失。親情護理指的是護理人員將患者視為親屬,為其提供家人般的護理服務,以提高患者整體滿意度和配合度的一種臨床護理模式,也是現(xiàn)階段臨床上較為推崇的一種護理服務模式。親情護理模式的主要目標在于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護理服務,以增強患者的舒適度和配合度,鞏固臨床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對親情護理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間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手術患者為觀察對象,患者年齡在38~67歲之間,平均 (59±4.5)歲。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100例,髓樣癌5例,腺癌25例,導管內癌40例,浸潤性導管癌30例;癌組織直徑小于1cm患者45例,大于1cm患者55例;對照組100例,髓樣癌10例,腺癌20例,導管內癌40例,浸潤性導管癌30例;癌組織直徑小于1cm患者50例,大于1cm患者50例,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對比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基礎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基礎護理基礎上予親情護理。親情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切實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認可患者的感受,及時做好解釋說明工作,避免患者出現(xiàn)焦慮情緒,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去考慮問題,且溝通過程中保持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充分尊重和重視患者,鼓勵患者主動表達自身感受,使患者獲得家人般的悉心照料。親情護理不同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更加重視患者的感受,將患者視為自己熟悉的家人,從而更好地提升患者感受。具體措施為:①術前護理。護士長在獲得手術通知單后,立即安排洗手護士與巡回護士共同對患者實施術前探訪,掌握患者情況,建立良好溝通,以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與信任,鼓勵患者主動表達自身感受,對患者生理和心理變化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②術中護理。巡回護士應在患者進入手術室時,主動到手術室門口親切迎接,幫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積極介紹手術室情況。麻醉過程中,向患者說明配合方法,鼓勵和安慰患者,加強保暖措施,固定好患者體位,消除不良情緒。③術后護理?;颊咄瓿墒中g后,巡回護士應為患者播放輕緩的歌曲,以緩解疼痛,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相關注意事項,囑患者主動表達自身感受,做好隱私部位保護工作,將周圍血跡擦拭干凈。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對干預前和干預后進行焦慮狀況評分。兩組患者采用心理學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干預前和干預后進行評分。自設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分為3級: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主要調查項目包括:護理人員服務態(tài)度、護理操作技能、護患溝通情況、醫(yī)療護理環(huán)境等四項內容,其中,4個項目均滿意則為滿意,2個以上項目滿意則為較滿意,2個以下項目滿意為不滿意[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s),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7%,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平均睡眠時間為 (6.3±0.3)h,焦慮-緊張度得分為 (6.0±0.6)分;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8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平均睡眠時間為 (4.1±0.6)h,焦慮-緊張度得分為 (8.1±1.3)分。兩組比較,實驗組在護理滿意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平均睡眠時間和焦慮-緊張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觀察指標對比
乳腺癌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疾病,受到疾病的影響患者常會發(fā)生程度不同的恐懼、焦慮、緊張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必然會對患者的治療過程產生相應的不良影響,降低患者的配合度,嚴重者還會對預后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綜上,乳腺癌手術患者接受親情護理,有助于其生命體征指標保持穩(wěn)定,降低患者焦慮和緊張,延長睡眠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喬明霞,丁榮霜,張國芬,等.親情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02):108.
[2]劉香鳳.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0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