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
長征途中,新戰(zhàn)士吳宗漢去給蕭華當警衛(wèi)員,第一次見面時,由于膽小不敢抬頭。蕭華問:“多大了?”“二十?!薄昂?!比我還大一歲咧!”吳宗漢抬頭一看,眼前的首長果然年輕,不禁心想:他這么小就當首長啦!
蕭華出生在一個貧苦的泥瓦匠家庭,家里無房無地,借祠堂一角棲身。蕭華自幼聰穎好學,每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祠堂學租獎勵,被人譽為“神童”。他身材瘦弱,衣衫襤褸,卻才高志大。12歲那年,在作文《我的將來》中,便立志“打倒軍閥”“鏟除列強”,深受老師的器重。
這一年,縣商會捐給學校一批樂器,讓學校組織樂隊。蕭華看中了一把锃亮的銅號,不料一吹竟發(fā)出“嗤”的一聲,引起同學一陣哄笑。商會會長的兒子嘲諷地說:“飯都吃不飽的人,還想吹號?!笔捜A氣得漲紅了臉,請求老師讓他練吹號。老師鼓勵他說:“有志者,事竟成?!碧斓莱昵?,蕭華苦練半年,小號吹得十分嫻熟。
在一次學校聯(lián)歡晚會上,蕭華的小號獲得一陣又一陣的喝彩,把晚會推向了高潮。在場的紳士老爺們紛紛打聽:“這是誰家的公子?”老師講出蕭華的身世后,老爺們不樂意了。第二天,老師難過地說:“校董會不讓你吹號了……”蕭華默默地交出心愛的小銅號,輟學回家。
1928年冬天,蕭華參加了興國暴動。他把紅軍便衣隊引進城,帶著幾個伙伴用木炭在全城反動分子家的門上畫了標記,暴動隊伍按記號把反動分子一網(wǎng)打盡。
1929年4月,他去參加毛澤東在興國舉辦的“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年底,擔任了興國團縣委書記。他很快跑遍了全縣,使區(qū)區(qū)建立了團委,鄉(xiāng)鄉(xiāng)成立了團支部,還組織了少年先鋒隊。1930年3月,毛澤東來到興國,聽蕭華匯報縣青年團的工作,對他的組織才能十分欣賞,不久便把他調(diào)到紅四軍軍部工作。
蕭華在紅四軍僅一個多月,就利用戰(zhàn)斗間隙,把全軍青年組織健全起來。之后,他又擔任了連、營、團政委。1933年夏,他在全軍青年工作會議上,提出創(chuàng)建“少共國際師”的建議。不久,在中共蘇區(qū)的擴紅熱潮中,組建了一支由共青團組成的“少共國際師”,不滿18歲的蕭華擔任了這支年輕部隊的政委,率部投入反“圍剿”戰(zhàn)斗和北上抗日中。
長征路上,蕭華再次吹起了心愛的銅號。1935年1月,“少共國際師”北渡烏江,為主力北上開路。烏江天險,巖峭壁陡,水急浪高。夜里,幾十個紅軍乘竹筏偷渡過去,藏在崖壁下。第二天清晨,一個排的紅軍分乘三架竹筏沖向北岸,被敵人發(fā)覺,機槍掃來,子彈激起一米多高的水柱。英勇的紅軍改偷襲為強攻?!班粥粥蹦习兜臎_鋒號響了,崖壁下的紅軍跳了出來。突然,紅軍號手中彈,沖鋒號聲戛然而止,但三架竹筏已逼近北岸。師政委蕭華迅速拾起銅號,嘹亮的號音立刻響徹烏江兩岸,紅軍齊聲吶喊:“沖??!……”(選自新浪博客,本刊有改動)學習課文《〈長征組歌〉兩首》,我們領略了蕭華的文學才華;閱讀《長征途中的年輕首長》,我們可以了解蕭華的一些可貴品質(zhì):聰穎好學,才高志大,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極具領導才能……將兩篇詩文進行聯(lián)讀,我們會油然而生一份敬意。
[讀有所思]
文中兩次寫蕭華吹號,在寫作安排上顯得重復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