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陽
摘要:本文設計了一種病床自動調節(jié)輔助器,包括底座和控制系統(tǒng),沿病床寬度方向設置的兩個底座之間通過槽板連接,兩個槽板之間通過沿病床長度方向設置的條板連接,槽板上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絲桿連接,絲桿的另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有滑塊,滑塊的頂面與升降機構的一端連接,升降機構的另一端連接到減震器的下端,減震器上端鉸接連接固定框架通過控制系統(tǒng)檢測救護車的加速和減速,通過調節(jié)病床床頭與床尾的高低位置來滿足醫(yī)生對病人體位傾斜的要求,以讓病床穩(wěn)定在醫(yī)生設定的角度平面上,這樣來減輕因路面顛簸和上下起伏帶給患者的二次傷害,讓病人可以舒適的到達醫(yī)院方便醫(yī)生對病人的治療。
關鍵詞:控制系統(tǒng);自動調節(jié);升降結構
1.引言
救護車用病床一般只限于救護車空間、重量、方便等各方面因素,舒適程度和合理程度都不太高。如果救護車到醫(yī)院的路有上下坡和顛簸,在救護車運送病人到醫(yī)院的途中還容易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使病人的病情加重,讓病人承受更高的醫(yī)療代價和痛苦。為了減輕這一影響,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病床下面加上軟墊以達到減震的效果。此種方法只能減輕地面顛簸帶來的震動,而對上坡下坡路段病人的前后傾斜卻無能為力。當病人暈厥時,需要讓頭部放低,血液流向頭部,或者當病人中毒時,需要將病人頭、胸部位放高方便洗胃等一系列處理,從而無法滿足有些病人身體需要傾斜一定角度的需要。
2.整體設計
本文設計的救護車用病床自動調節(jié)輔助器,包括底座和控制系統(tǒng),沿病床寬度方向設置的兩個底座之間通過槽板連接,兩個槽板之間通過沿病床長度方向設置的條板連接,槽板上設置有電機的輸出軸與絲桿連接,絲桿的另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有滑塊,滑塊的頂面與升降機構的一端連接,升降機構的另一端連接到減震器的下端,所述減震器上端鉸接連接固定框架。減震器由上盤、下盤和彈簧組成,所述下盤通過耳板與升降機構的一端鉸接連接,上面的盤的耳板與固定框架鉸接連接。升降機構由升降桿1和升降桿2組成,升降桿1一端與設置在滑塊頂面的連接頭鉸接連接,升降桿1的另一端鉸接連接到減震器的下端,減震器下部設置有連接到另一側底座上的連接頭,底座上的連接頭鉸接連接升降桿2的一端,升降桿2在中部與升降桿1鉸接,且兩個升降桿的長度相等,升降桿2的另一端連接到另一個減震器的下端。所述底座由底盤和支撐柱組成。
3.具體工作情況
一種救護車用病床自動調節(jié)輔助器,包括由底盤和支撐柱組成的底座,沿病床寬度方向設置的兩個底座之間通過槽板連接,兩個槽板之間通過沿病床長度方向設置的條板連接,條板上設置有控制系統(tǒng)。槽板上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絲桿的一端連接,絲桿為帶有外螺紋的柱狀體結構,絲桿的另一端與設置有內螺紋的滑塊連接,滑塊的頂面設置有與組成升降機構的升降桿一端通過銷軸鉸接連接的連接頭,升降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鉸接連接到 到下盤的耳板上,與升降桿連接的下盤下方設置有連接到另一側底座上的連接頭,連接頭通過銷鉸接連接升降桿的一端,升降桿在中部與升降桿鉸接,且兩個升降桿的長度相等,升降桿的另一端鉸接連接到另一側的下盤耳板上,下盤與上盤之間連接有彈簧,組成減震器,上盤通過耳板與固定框架鉸接連接。減震器也可以為別的能夠起到減震效果的機構。升降機構的升降原理就是兩個升降桿構成叉形,當改變叉的交叉角度時,就達到升降的目的,其也可以為別的形式的結構??刂葡到y(tǒng)包含車身狀態(tài)檢測傳感器和控制電路兩個部分,在使用時,傳感器將車的狀態(tài)時時反饋給控制器,控制系統(tǒng)結合醫(yī)生指令(控制面板的旋鈕反應醫(yī)生的期望穩(wěn)定的平面)計算出控制量以控制電機的輸出軸轉動,然后帶動絲桿轉動來帶動滑塊在槽板上滑動,從而帶動與滑塊連接的升降桿上下移動,最終實現(xiàn)固定框架上的擔架的自動升降控制。減震器主要解決由路面不平引起的細小顛簸問題。
4.結論
本設計的是一種主動減震機構的設置能夠減小路面顛簸對病人的影響。通過前后自主調節(jié)機構來改變病床的床頭與床尾的高低位置,來抵消救護車上下坡道時病床的傾斜對病人的影響。通過控制系統(tǒng)檢測救護車的加速和減速在啟動或緊急制動,來滿足醫(yī)生對病人體位傾斜的要求,通過調節(jié)病床床頭與床尾的高低位置來抵消加速和減速過程給病人帶來的加速度,讓病人可以舒適的到達醫(yī)院方便醫(yī)生對病人的治療。
參考文獻:
[1]王科社.機械優(yōu)化設計[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2]郭中澤,張衛(wèi)紅,陳裕澤.結構拓撲優(yōu)化設計綜述[J].機械設計,2007,24(8):1-5.
[3]田景量,機床安裝與精度檢測[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
[4]鄧聚龍. 灰理論基礎[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5]張曙等.并聯(lián)運動機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6]邢啟恩等.Solid Works 2001中文版實用技術精粹[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
[7]王啟平等.機械制造工藝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