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瑩
摘要:大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不僅給學生個人、家庭帶來重大損失,也影響了高校的正常教學管理秩序。大學生對高校的索賠一直困擾著高校的管理。明確高校對大學生負有的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有利于正確處理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范圍,更好地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維護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關鍵詞:大學生;人身損害;高等學校
2010年一則《合肥女大學生出租房內被殺 學校成被告》的新聞引起熱議:大學生在校外租房遭受人身損害,學校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學校是否負有職責范圍內的注意義務,是否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大學生在校外租房是否意味著學校沒有盡到相應的義務?
事實上,大學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損害,學校是否承擔法律責任的爭論遠不止這一點。大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fā)生人身損害的事故,學校有無責任?大學生暑期支教溺水身亡,學校有無責任? 在節(jié)假日、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到校外發(fā)生造成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學校有無責任?
如果不能明晰高等學校與大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不能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在大學生遭受人身損害事件發(fā)生后就不可避免地發(fā)生糾紛。這不僅不利于大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也不利于高等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因此,本文試圖理清大學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損害時,如何分析高等學校是否負有責任的問題。
一、大學生、高等學校的民事主體資格
大學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損害,要追究學校的法律責任,要求學校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在這一民事法律關系中,首先要確認大學生與高等學校的民事主體資格。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規(guī)定高等學校具有法人資格。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36條第1款明確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31條第2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30條第2款都規(guī)定:“高等學校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币虼?,高等學校從成立之日起就具有法人資格,從成立之日起就具備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能力,是適格的民事法律主體,能在民事活動中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本文提到的大學生,指十八周歲以上的大學生。依照民法通則第11條第1款的規(guī)定,大學生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贝髮W生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權因大學生已成年、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終止。因此,大學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損害,可以獨立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當然,如果大學生遇害,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8條第1款的規(guī)定,大學生的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大學生通常以高等學校對自己構成侵權責任,而主張高等學校對自己在校外受到的人身損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因此本文立足于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角度來分析侵權行為是否成立,侵權責任是否存在。
二、歸責原則
大學生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自然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38條、第39條、第40條關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規(guī)定 ,不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和無過錯原則。大學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損害,也不屬于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的特殊侵權行為,而屬于一般侵權行為,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教育法第81條更是明確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也明顯體現(xiàn)出過錯責任原則。
三、侵權構成要件
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有四個:損害事實的存在、有加害行為、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大學生的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受憲法和法律保護的合法權利。遭受人身損害,身體權、健康權甚至生命權受到侵害,是客觀真實發(fā)生的。因此,“損害事實的發(fā)生”這一構成要件,大家可以達成共識。而容易產生分歧的主要在后面幾個要件。
“加害行為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以不作為構成加害行為的,一般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的義務為前提”。 大學生在校外遭受的人身損害,通常由第三人造成。大學生之所以追究學校的法律責任,關鍵在于其認為學校違反了對自己負有的特定義務,存在不作為。因此,關鍵在于確定高等學校對大學生是否負有特定的義務,是否不作為。
作為義務的來源有四種: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職務或業(yè)務上的要求,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高等學校的注意義務主要來源于法律規(guī)定以及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教育管理關系。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2條、第4條、第5條規(guī)定,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學校對學生負有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這實際上明確了高校對學生負有的義務是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內容是什么?《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4條第1款和第5條也給予了回答,“學校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guī)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fā)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學校履行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地點,僅局限于學校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校內外場所,包括學校組織校外活動的場地,以及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等公共設施、學具等其他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 對于引起熱議的大學生在外租房問題,筆者認為:第一,大學生租住學校公寓,與高等學校在事實上簽訂了租賃合同。大學生有選擇居住地的自由,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自主決定是否與高等學校簽訂租賃合同。同時也能夠預知自己在外租房會發(fā)生的后果,能夠獨立承擔在外租房產生的法律責任。第二,現(xiàn)在教育部、高等學校不敢放手讓大學生在外租房,主要是出于對大學生的保護,考慮到大學生雖然是完全行為能力人,但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較差,在外租房發(fā)生意外的事件頻發(fā)。這固然是對學生負責,但是高校在法律上負有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范圍只局限于學校的校舍、場地、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以及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場地。如果過分擴大高校義務的范圍,則模糊了高校、社會的管理范圍,不利于學生獨立成長和個人發(fā)展,也不利于高校集中有限的人財物用于科研、教學和管理。第三,目前高等學校落實法律規(guī)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規(guī)定了學生在外租房的程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事實上已經盡到了對學生的提醒注意義務、安全教育義務,不構成不作為,也沒有主觀過錯。如果大學生在外租房遭受人身損害,則不應再追究高等學校的法律責任。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13條規(guī)定,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在放學后、節(jié)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自行滯留學?;蛘咦孕械叫R约捌渌趯W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fā)生的人身損害事故,學校行為并無不當?shù)模怀袚鹿守熑?。這一規(guī)定看似清晰地限定了學校履行管理職責的時空范圍:學校僅在法定地點、工作時間,對在校學生負有管理職責。然而實際生活往往復雜,需要仔細甄別學校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時空界限,才能清晰地界定學校和學生各自義務的范圍,才能避免糾紛的產生。而劃定合適的義務界限,應當考慮高校履行義務的實際能力,不應過高或過低要求。高校依據法律規(guī)定、社會生活習慣、管理經驗等,應當預見且能夠預見行為對大學生造成侵害,盡到合理注意義務時,不應當承擔責任。
以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幾種情形為例:
1、學生在正式假期前一天,因在校學習任務結束要求提前離校。假期前一天不屬于假期,仍屬學校工作時間。學校對學生仍應履行管理義務,遵循正常的請假程序,在學生離校前進行安全教育,盡到安全教育義務。為避免以后糾紛的發(fā)生,保證教育、管理義務履行無瑕疵,應同時將學生的行蹤告知學生家長,向家長證明其已履行教育、管理義務。大學生作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在離校、返校、外出期間理應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2、學生因事假或病假要求外出。在學校工作時間,學校應如前述,履行教育、管理義務,遵循正常請假程序,并告知學生家長,由學生對在外期間自身安全負責。
3、學生未按照學校請銷假制度要求,擅自離校。學校因其管理義務,應當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擅自離校,并及時告知學生家長,查找學生。如果學生擅自離校期間遭受人身損害,而學校已經做到上述幾點,對學生離校也無過錯(如學校體罰學生導致學生離校),則不應承擔法律責任。
四、結語
高等學校和年滿十八周歲的大學生,均是適格的民事法律主體,能在民事活動中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大學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損害,可以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但如果要追究高等學校的侵權責任,須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分析是否符合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應結合具體情形,解釋高等學校對學生負有的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內容,審慎分析高等學校對學生是否盡到安全教育、管理、保護義務。
參考文獻:
[1]詠梅,《以注意義務為視角論高校過失侵權責任》,法制與經濟,2010年3月(總第234期)。
[2]詠梅,《論在校大學生傷害事故中的校方注意義務》,法制與社會,2010年2月(下)。
[3]尹曉,《論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校方的注意義務——為過錯認定尋找有效路徑》,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4月第28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