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青 岳軍艷 劉振華 郭素娟
肺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近年來, 由于環(huán)境的污染等, 肺癌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2012年3月~2013年12月, 本院采用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BAI)及栓塞術(shù)(BAE)治療晚期肺癌24例, 效果滿意,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4例患者, 男14例, 女10例;年齡42~85歲, 平均年齡60.4歲;分型:周圍型肺癌10例、中心型肺癌14例。病理:鱗癌8例、腺癌14例、小細胞肺癌2例。按照UICC-TNM分期:Ⅲa期3例, Ⅲb期12例, Ⅳ期9例。
1.2 灌注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術(shù)經(jīng)皮穿刺股動脈置入動脈鞘管, 經(jīng)鞘管送入4F超滑Cobra導管。造影劑選用碘海醇,并用肝素鹽水稀釋。在相當于T5~6椎體高度(支氣管分叉)處的主動脈側(cè)壁上尋找支氣管動脈, 然后進行支氣管動脈造影。確定瘤體主要供血動脈, 造影未見脊髓動脈顯影后, 固定導管。通過導管灌注化療藥物, 藥物:順鉑80~120 mg, 阿霉素40~60 mg, 吉西他濱1000~1200 mg, 長春瑞濱30~40 mg,紫杉醇180~210 mg。根據(jù)腫瘤病理分型, 一般選擇上述藥物中兩種藥物聯(lián)合灌注。將每一種化療藥物用40~60 ml生理鹽水稀釋, 灌注時間20~30 min, 灌注過程中注意患者反應及肢體功能狀況, 如果患者咳嗽嚴重或胸背部不適, 應放慢灌注速度或暫時停止。如患者合并阻塞性肺炎, 則可通過導管灌注適量的抗菌素。如供瘤血管與脊髓動脈無共干, 可以用明膠海綿顆粒與造影劑混合液進行栓塞。進行栓塞前再次造影, 觀察造影劑是否有逆流, 栓塞時推注的壓力一定要小于造影時的壓力, 只要血流減慢即可。術(shù)后, 生理鹽水沖管后拔出導管, 穿刺點局部壓迫8~12 min, 加壓包扎12 h, 臥床觀察24 h, 術(shù)后水化和給予利尿劑, 有利于造影劑和化療藥物的排泄, 減輕患者全身的毒副作用。28 d為1個療程, 2個療程后評定。
1.3 療效評價[2]每個療程結(jié)束后, 采用平片、CT兩種手段進行二維測定。完全緩解(CR):相隔4周以上, 檢查2次,可見病變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相隔4周以上, 檢查2次, 腫塊縮小50%以上;穩(wěn)定(SD):腫塊縮小不到50%以上;進展(PD):1個或1個以上的可測量病變的面積擴大>25%或出現(xiàn)新的病變。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shù)×100%。
本組24例患者, 其中CR5例, PR14例, SD5例, PD0例??傆行蕿?9.16%。并發(fā)癥:惡心嘔吐21例, 術(shù)后應用恩丹西酮、格拉司瓊或胃復安12~24 h后緩解。咯血2例, 經(jīng)對癥處理后好轉(zhuǎn), 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
3.1 腫瘤的血管選擇與療效 原發(fā)性肺癌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是支氣管動脈。臨床造影可顯示腫瘤的血供類型, 富血型和稍多血管型, 是灌注或栓塞的首選血管;富血型支氣管動脈化療有效率可達70.0%~93.3%。腫瘤血供豐富, 說明代償高、生長快。通過支氣管動脈灌注, 藥物直接進入腫瘤組織并被吸收, 能與癌細胞內(nèi)已有的DNA直接結(jié)合或抑制DNA合成, 因而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大大增強。藥物濃度增加1倍, 對腫瘤的殺傷能力提高10倍[2]。相反, 乏血管型肺癌,其療效僅為37.5%, 因此, 對于此類乏血管型肺癌, 建議采取微導管技術(shù), 可提高療效。
3.2 灌注與栓塞的選擇 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BAI)分為一次性沖擊療法和持續(xù)灌注化療。由于支氣管動脈纖細, 導管留置較為困難, 多采用一次性沖擊療法。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shù)(BAE)的原理是由于BAI系沖擊療法, 藥物作用時間相對較短, 且由于血流沖擊使藥物濃度降低, 通過栓塞阻斷肺癌的血供, 同時化療藥物與腫瘤更長時間的接觸, 更大程度的使腫瘤細胞缺血壞死。李榕華[3]認為對于肺癌伴咯血患者, 栓塞一方面可以控制咯血, 另一方面還可以控制原發(fā)灶的進展。
[1]吳在德, 吳肇漢.外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8-392.
[2]劉光遠, 曹建民, 陳自謙.腫瘤血管介入治療.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3:85-92.
[3]李榕華, 劉向東.急診介入治療中晚期肺癌大咯血的臨床價值.臨床肺科雜志, 2010,15(7):103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