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
【摘要】 “導學案”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是一個新名詞,它的橫空出世,是在一個鄉(xiāng)村學校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為了躲過不被撒并的厄運,為了取得好的考試成績,而采用的應對辦法。后來經過所謂專家的鼓吹和行政力的推動而登堂入室。其實是在功利教育體制下,給泯滅人性的應試教育穿上了一件紅馬甲而已。
【關鍵詞】 導學案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7-013-01
“學案導學”以下簡稱:“導學案”,360百科的解釋是:“導學案”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所謂“導學案”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導學案”只是一個新名詞,其實質,早已有人探索、實踐、總結過!這里放下不表。
“導學案”的發(fā)源地是東廬中學,所謂各種關于“導學案”的教育理論都是教育局和教育廳領導專家總結的,他們之所以采用導學案,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績,原因很簡單,為了生存,教學質量沒有提升,這所學校就要撤并了。
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真正受過師范教育的老師沒有幾個,全校教師以中老年教師為主,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怎么辦?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以教研組為單位,以“導學案”為載體的教學模式。說白了,就是每個老師由備一個學期的課,改為備一個單元的課,所有老師分擔一個學期的備課任務,但對“導學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大家在應用“導學案”時,要一起討論,所有的老師必須用一樣的“導學案”。也就是說,同年級的班,任課教師不同,但上課的內容卻保持一致!
教師參差不齊的問題迎刃而解了。誰知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據說美國有一種“菜單式”教學與我們的“導學案”比較接近。在這里說一下這種教學法的一些實際做法,供大家參考一下。
菜單式教學需要把課室分成四個到六個學習中心,每個學習中心設立兩個或者三個學習活動。這兩個或者三個學習活動必須是針對不同的學習模式的。比如動手模式;使用紙筆模式,或者不必寫,只需要聽說的模式等。學生分成四到六組。首先,根據老師分發(fā)的本課目的選擇自己想學的東西,想參與的學習活動,在工作紙上做一個計劃。(學習中心規(guī)定了哪些必做,哪些選做的學習活動)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分組,到不同的學習中心去自己選擇自己想進行的學習活動,記錄結果。每隔十五或者二十分鐘輪換一次。最后全班總結和分享。
咱不能親自體驗國外菜單式教學這種模式,也就不能感受到這種教學模式是怎樣體現(xiàn)它的教育宗旨的。當然中美兩國教育有很大差別,至少兩國在班級教學人數(shù)方面就有很大不同吧,形式主義應該少多了。其它放下不表。
其實教與學是非常簡單的事,但付與它功利的作用之后,一切都變成太復雜了。
首先,我們喜歡在術語概念上打轉轉,沒有對我們每天面臨的教育教學有實質性的作用。不管你用不用“導學案”,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依然表現(xiàn)出無所不知、掌控一切的能力,而且為了做到這一點,平時備課也很累。所謂“導學案”,它起到“導”學的作用了嗎?實際上就是將預習、新課、例題、練習、作業(yè)等課堂教學常規(guī)過程轉化成了“某某案”。
其次,“導學案”表面打著提高教學效率的旗號,實則增加學生學業(yè)負擔。一個學生每天晚上使用導學案,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等等,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其它家庭作業(yè),每晚除了吃飯、沖涼外,要到11點才能上床睡覺,遇到月考、期中、期未考試時,負擔更重。家長為了自己孩子的所謂前途,又不敢得罪“導學案”。直是叫苦不迭。
第三,浪費資源。老師們本來付出了辛苦來備課,寫好了教案?!皩W案”還要老師自己來編,浪費了時間。一張張的導學案發(fā)下來,書包越來越重,浪費紙張和學生體力。
第四,跟風取寵,自我表揚。說到“導學案”,你有沒有感覺到就是教育行業(yè)的“工業(yè)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其實“導學案”的定位。如果把它僅僅看作是一種工具,其目的還是為了有助于學生學好。因此,作為教師,用還是不用、怎么用,都是他自己的事,這還好辦了。怕就怕“理解的要用不理解的也要用”而且不管哪“流”的學生、哪一類課程,都非用不可——這就是問題所在!
很多學?,F(xiàn)在把使用導學案作為一項所謂的課改,然后大談特談課改效果。說使用“導學案”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旨的教學改革試驗已經得到廣泛的實施與推進。課堂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課堂上老師講得少了,學生講得多了;學生的思維活了,問的問題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你信嗎?
“導學案”教學法我們自己的是有深刻體驗的。當教育充斥著功利,評價和考核學校的標準是唯分數(shù)的。所有概念和改革全是亂談。
[ 參 考 文 獻 ]
[1]齊志星.新課程背景下數(shù)學教學的“生活化”.《基礎教育》[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