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一、明確寫作目的——為什么寫
1.因“需要”而寫作
(1)“被需要”。因為“被需要”而寫作的教師大多是因為評職稱的需要或者是學校要求,這部分教師是為了應對這種“需要”。在職稱評審或學校各種考核中,既然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有這種要求,自然有它的道理,這種要求的出發(fā)點是值得提倡的,因為寫作的成果能證明教師的研究情況與教科研水平,尤其對教師這種專業(yè)化職業(yè)來說,研究是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組成部分。但對一些教師而言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這部分教師的寫作存在明顯的功利性,因為他們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為了評職稱或應付學校檢查,這樣的教師一旦達到了目的便不再寫作。但也不可否認,其中的一部分教師也因為這種“逼迫”而摸出了一些門道,獲得了一些成就感,也因此慢慢地喜歡上了教科研,從而走上了教科研這個“幸福大道”上來了。
(2)因為喜歡而寫作。不可否認,同樣有一部分青年教師非常喜歡讀書,也因為讀書而喜歡思考,這種教師也同樣喜歡寫作。這種喜愛當然是有一定的由頭的,或者是親人朋友的影響,或者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寫作成為了他們生活或工作的一部分。這種愛好沒有功利性,也許是想自己留下些“文化遺產(chǎn)”,也許是想被他人關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由此激勵他不斷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作品,也因此喜歡上了寫作。這種興趣不需要外界的介入,寫作是他們心靈表達的一種方式,無論作品能否發(fā)表,能否被人關注,對這些教師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寫作來表達。
參與寫作的青年教師無論出于怎樣的動機,只要動手去寫就應該鼓勵,因為只要動手去寫就表示已經(jīng)參與“研究”了。從教師的需要層面看,具有內部動機的教師懷有更大的熱情、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會有更多的優(yōu)質作品呈現(xiàn)。
2.寫作是一種表達
表達的方式有多種,但寫作表達的影響力最大,因為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播,被他人學習、接受,影響力遠遠大于口口相傳,其表達的過程與結果都是無法估量的。
(1)寫作是反思的方式。反思的方式有多種,但寫作是反思的一種,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是將隨意的做法和散亂的思緒條理化、系統(tǒng)化的過程,“它能使人在描述現(xiàn)象與解釋意義、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實踐行為與思想理念之間,找到適當?shù)穆?lián)系、平衡與結構,而這種任務靠做和說都很難完成?!?/p>
(2)寫作是為了交流與表達。寫作的過程是反思、梳理的過程,也是研究的過程。研究的結果便是成為“作品”通過各種形式發(fā)表,成為一種公共資源,讓讀者看到,達到交流、分享的目的。其意義在于好的研究成果和經(jīng)驗應該通過發(fā)表來與人分享,以利于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另外,通過發(fā)表交流聽取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有助于彌補研究的缺失,提高研究的質量。
寫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只要圍繞著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活去寫,并長期堅持必定有所收獲,因為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边@句話不僅說明反思的重要性,同樣反映出教師寫作的重要性。朱永新的《成功保險公司》案例同樣能反映寫作的重要性,據(jù)說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yè)至今還沒有哪個投保人找朱教授賠償,而能堅持下來的也都小有成就了。
二、明確寫作內容——寫什么
寫作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寫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寫,也就是說要根據(jù)寫作的內容來選擇寫作的形式。
1.教育筆記:隨性而寫
關于教師的寫作內容可借鑒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險公司》中的內容,“一天所見、所讀、所思,無不可入文”,這些內容我們可總稱為教育筆記,類似的寫作方式還有教學后記、教學反思、反思札記、教育隨筆、教師手記、教育日志以及應用于網(wǎng)絡交流的教育博客等,其特點是注重描述與抒情,注重有感而發(fā),不拘形式,更看重與讀者的思想和情感共鳴。基于以上表達形式,教師可以記錄一天的生活與工作,也可以針對某件事描述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有意義的教育筆記盡管篇幅短小,但文字精美,內容真實,自成系列。如果教師在這方面努力,不失為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條途徑。建議青年教師建立屬于自己的博客,也可加入相關博客圈,與所有熱愛教育事業(yè)的青年教師共同分享你的酸甜苦辣。
2.論文與案例:選擇合適的表達形式
因為教育筆記的自身特點與教師的專業(yè)性要求,教師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質量還是應該多寫些教育論文的,因為教育論文注重邏輯論證,強調對問題的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追求立論嚴謹和理論創(chuàng)新,無論對教師自身發(fā)展還是教育本身來說都是需要一定的理論性的。
根據(jù)教育科研的內容和形式,教師的科研寫作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論文寫作,另一類是案例寫作,前者以論說為主,后者以敘事為主。從教育科研的角度,常常把教育論文分為三類:經(jīng)驗總結、學術論文、研究報告,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有了一些經(jīng)驗體會,想進一步總結提煉可以寫經(jīng)驗總結;對某一方面的問題有比較深入的思考,想闡發(fā)一下自己的觀點,可以寫學術論文;做了一次調查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可以寫研究報告。除此以外,還可以用案例的形式來表達。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表達形式,從表達的效果看,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材料來源,對不同的寫作材料給予恰當?shù)谋磉_形式,就能收到比較理想的表達效果。論文與案例的寫作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基本結構和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學術性較強的論文和研究報告,有特定的學術規(guī)范與執(zhí)行要求,需要嚴格遵守,應用時不能隨心所欲。因此,青年教師需要了解教育論文與案例的呈現(xiàn)方式并以最適當?shù)姆绞絹肀磉_。
三、明確技巧與方法——怎么寫
教科研論文是教師教科研結果的主要表達形式,是教師之間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憑借的主要文本。在教育科研的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教科研方法,重視教科研的過程,更要注意結果的表達,掌握教科研論文的寫作技巧。
1.掌握論文寫作的技巧
對青年教師來說,只要寫、堅持寫就應該鼓勵,因為隨性而寫的教育隨筆能體現(xiàn)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軌跡,也是一種研究方式,而上升到教育論文的層次,青年教師就必須學會一些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在寫作要求上建議把握六個點:一是要“新”,教師在寫作時要敢為人先,敢言人之所未言,敏銳地發(fā)現(xiàn)新問題,選擇新角度,運用新觀點,提出新結論,使論文寫作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二是“小”,是指論文題目宜小不宜大;三是“明”,既要求論文的中心明確,又要求論文的題目簡潔明了;四是“實”,即論文論據(jù)要充分扎實,引經(jīng)據(jù)典要實事求是,分析問題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五是“深”,論文要以理服人;六是“精”,是指文章舉例要精當,引言寫作要精練,遣詞造句要精彩。以上六點若能做到至少三點,相信成功發(fā)表的機會會大大增加。
2.了解論文寫作的格式規(guī)范與雜志的需要與要求
寫論文若不知道其規(guī)范、格式,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很難在刊物上發(fā)表獲得公眾認可,這就需要了解寫論文的一般格式與規(guī)范要求;搞課題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學術要求,如不按規(guī)范去做也很難將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寫案例有寫案例的要求,寫教育敘事有寫教育敘事的特點,搞教育實驗也要了解其一般特點與注意事項,否則只會事倍功半或前功盡棄。無論做哪方面的研究都需要了解其規(guī)范要求,因為任何脫離行文要求、格式、規(guī)格和文體的任意發(fā)揮,都不是研究所應持有的嚴謹?shù)膽B(tài)度。
研究成果想在報刊上發(fā)表就需要選擇給什么刊物投遞。如要想在《教書育人》雜志上發(fā)表就需要了解《教書育人》的風格、熱點、主要關注的方向、主要板塊等,并針對其板塊或選題有針對性地寫作,做到了知己知彼再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如果文章發(fā)表了,要想一想為什么能夠發(fā)表,要研究編輯在刊物在刊發(fā)時如何改動,為什么要這樣改動;要好好體會編輯修改的用意,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為下次寫作積累經(jīng)驗。只有了解所投雜志的辦刊方向與要求,并將自己的作品作適當?shù)男薷模m合該雜志的發(fā)表要求,才有更高的發(fā)表機會。
明確了“為什么寫”、“寫什么”、“怎樣寫”三個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寫作帶動研究”是一種重要的研究策略,青年教師可以嘗試著由寫作而走上教科研之路,嘗試著由寫作而喜歡科研。學會享受寫作的快樂,教學科研就會更有滋味,更吸引人,青年教師也就有了更多的快樂與更足的科研勁頭。
(作者單位:江蘇溧陽市實驗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