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茂銀 簡正仙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前中學師生關系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師生間權利和義務關系模糊、師生間代溝較寬等。這些問題的產生與教師的素養(yǎng)以及師德不無關系,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師生關系 教育 學生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185-02
師生關系,即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的一種人際關系。在教育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營造愉快的氣氛,使師生間的關系親密無間,成為調動雙方積極性的內驅力;也是師生互相尊重,促進教學相長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而不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使教和學的關系難以協(xié)調,給教學活動帶來重大的挫折。但是,當前中學教育的師生關系存在一些問題急需改善。
1 當前師生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教育第一線的實際情況來看,師生關系不太樂觀,尤其是廣大農村中學,師生關系觀念的轉化過程艱難而漫長。于是,歷史記下了這樣的事實——學生是新的,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教育、教學、師生關系卻“濤聲依舊”。就師生關系總體來說,存在著急需改善和優(yōu)化等復雜問題。
1.1 師生間的權利和義務模糊、混亂
這主要是學生觀存在問題。學生觀,是指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怎么樣的人以及對學生采取何種態(tài)度的問題。新時期的學生觀倡導:學生是發(fā)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1]。大多數學生把教師當作在校期間的“家庭保姆”,自主意識淡薄,獨立學習、生活的能力不足,對學生觀的長期錯誤認識導致了師生間權利和義務的模糊和混亂,從而忽視了自己是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人,造成師生間好像應付式的工作流程。作為教師,他們也忽視了自己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自愿成為學生的“家庭保姆”,影響了學生獨立自主的發(fā)展機會。更嚴重者,某些教師根本沒有將學生作為鮮活的“個人”,隨意打罵,致使教學中“暴力事件”頻出。師生間的這種關系成為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一大障礙。
1.2 師生間的地位和心理“代溝”較寬、較深
一直以來,教師與學生之間是教與被教的關系,更有傳統(tǒng)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理念,這就導致了師生之間地位不平等:教師似乎高高在上,難以接近。這種差距是產生心理“代溝”問題存在的重要因素,它不僅源于師生間年齡的差距,更在于師生之間缺少朋友似的交流和溝通,使師生間的代溝無形中難以跨越。所以,當學生遇到了學習尤其是心理、生活上的問題時,一般不愿向老師尋求幫助,內向的學生甚至會長期憋在心里,老師不能及時發(fā)現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不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
2 當前師生關系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2.1 觀念僵化,是師生問題存在的根源
眾所周知,延續(xù)幾千年的中國封建教育觀念是“師道尊嚴”。在這種觀念下,教師就是知識的權威,學生不得不“為師是從”。今天的很多教師,對當今教育改革中新的師生關系要求也并非一無所知。但是,“嚴師出高徒”的觀念依然在潛意識中影響老師。尤其是農村,這種意識更深,教師認為只有嚴格要求學生,才能讓學生有更美好的未來,而學生可能一時不能理解教師的做法,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在這種觀念的導向下,我們對新課程中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理念一時難以接受,更談不上實施。調查顯示,53.2%的人認為嚴師出高徒,應該給教師更自由的執(zhí)教環(huán)境;40.4%的人說,讓教師充分擁有“批評權”就是在維護師道尊嚴[2]??梢?,只有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才有可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
2.2 籌劃包辦,是教師限制學生獨立學習的潛在隱患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特別是教學設備不足的農村中小學,常發(fā)現老師在上面講解,而學生在做作業(yè);學生早、晚讀,教師常去組織集體朗讀;45 min內講滿,課間還要拖堂;自習、音、體、美課被占用極其普遍。諸如此等現象,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權利和義務在老師的“籌劃一切,包辦代替”中變成了一句空話[3]。這種行為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獨立學習,對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極其不利的。
2.3 坦誠不夠,“關愛學生”缺乏具體行為和藝術
為人師,關愛學生乃天職,這盡人皆知。而教師在與學生交往,有時卻缺乏坦誠。學生是有一定辨別是非能力的,很多時候,他們對老師的某個“破綻”十分敏感。如老師出于鼓勵需要,習慣性的,沒有實在內容的“好”“很好”,給學生的鑒定是“該生……”的千人一面、眾生一詞;向學生許諾某事,常常開的是“空頭支票”;課堂或其他場合是“職責”式的溝通,需要老師之時卻“難以見師之影”。請問,這樣的教育是成功的嗎?
不可否認,許多教師也是有關愛學生的意識的,但僅有這一點是不夠的,它還需要付諸實踐,需要科學合理的愛的藝術,這樣,師生間的情感關系才不至于冷漠。
2.4 法制意識淡薄,是教師侵犯學生權利的內在原因
近年來,有關教師侵犯學生權利的現象時有發(fā)生。輕的罰站、罰做作業(yè)……;重的謾罵、毆打……(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侵犯行為無輕重之分)。相關資料顯示:校園內,教師因“暴力語言”和過激行為而侵犯學生權利的案例占教育問題的比例最高。如一些批評的氣話、曝光學生的私人日記、隨意開除等。[4]從眾多案例中我們發(fā)現,不少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教師自身在侵犯之初是沒有意識到的。這就說明,我們教師隊伍中不少人的法制意識淡薄,同時也說明教育制度倫理建設在校園內還沒有得到加強——變革的內因沒有得到改變,師生間的權利和義務自然沒有清晰,切實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便成了一句空話。
上述這幾方面的原因,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它們提醒著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對師生關系等諸多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以人為本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切實構建已經迫在眉睫。
3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幾點思考
鑒于師生間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決。
3.1 建立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民主思想,是當代師生關系與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分水嶺”,是當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內容。它的建立,第一,是要求教師注重學生作為“人”的主要性,注重“以學生為本”,改善師生之間的緊迫感,建立更和諧的師生關系;第二,教師應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注重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體驗探索,尋找新問題,再在新的平臺上進一步學習理論,深入把握理論內涵;第四,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體驗—發(fā)現新問題—再學習理論”的螺旋式上升學習過程中,建立學生自信心,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嚴、人格,讓學生能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
3.2 切實加強師德修養(yǎng)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簡稱“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道德理論和師德規(guī)范的學習。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衡量教師道德是非、指導教師道德行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標準,是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yè)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有力保障。要將教師的師德規(guī)范,轉化為教師個人的內心信念,需要教師有一個自覺學習、接受教育的過程。加強師德規(guī)范的學習,有助于提高教師遵守師德規(guī)范的自覺性,增強教書育人的本領。
3.3 真情關愛、賞識學生
人是靈魂的載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心靈的溝通,需要真情付出。要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活潑、愉快地成長,就需要用真誠的交流,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一位美國老師為一位在美學習的中國學生(曾被中國教師說成是“沒有數學腦子”)寫升學推薦信中寫道:“……她能適應高水平的大學畢業(yè)嗎?我用性命擔保她行。對此,一秒鐘都不應該懷疑!”[5]這是真情投入的典范,是關愛、賞識學生的肺腑之言。為什么一個“沒有數學腦子”的人換了賞識她的老師就變得那么優(yōu)秀?這就是愛的情感付出和愛的藝術差異?這應該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會學會自信和奮發(fā);如果他生活在認可中,就能學會自愛、自重。這就是“真情”的威力。
總而言之,教育是時代的反映,教師應從倫理、德理、法理、情理等方面入手并與時俱進,構建一種新型的、“人性化”的師生關系,是解決當前師生關系中問題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47-248.
[2] 中國教育信息網.2009:9,7.
[3] 陶學忠.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M].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12,60-82.
[4] 張美英.教師法律案例讀本[M].南寧:接力出版社,2004:43-44.
[5] 陶學忠.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M].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12,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