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髓,其富含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學會在詩文中識得中國漢字,并傳承和發(fā)揚漢字的精神與光芒。下面,筆者將以人教版小語第一冊集中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為例,談談如何引導學生在詩情畫意中認識漢字別樣的精彩。
【關鍵詞】詩文;識字;審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縱觀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漢字是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是人與自然碰撞出的璀璨火花。那么撣盡歷史煙塵,漢字的軀體里就必定潛藏著中華民族的精魂。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營養(yǎng),是每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漢字自身的特點,順應兒童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在詩情畫意中興味盎然地享受識字的樂趣,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的目的。
一、在誦讀詩文中識字,感受漢字的詩意之美
舊時私塾教育常令七八歲的娃娃背《四書》《五經》,對于孩子來說,這都是一些內容深奧的“死知識”,但就是這些“死知識”,使后來成為專家學者的很多人銘刻在心,受益匪淺。實踐證明,誦讀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說過:“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硜?,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誦讀詩文的好處……”
“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這是多么美妙的韻文!它語言簡潔,節(jié)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似乎能聽到稚嫩的童聲,那么活潑,那么動聽。它具有一種擋不住的魅力,強烈地吸引著孩子們。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借助教材這一載體,采取聽聽讀讀、自由誦讀、同桌對讀、邊拍手邊讀、配樂朗讀、給多媒體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反復讀,讓學生在讀中不斷和生字見面,在讀中不斷發(fā)現(xiàn)會意字的構字規(guī)律,在讀中不斷自主地識字,在讀中不斷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
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對低年級學生有著無窮的魅力。孩子是聽著兒歌長大的,他們對此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 “一火滅,田力男……”美妙的韻文,巧妙的會意構字,既讓學生感受到古典的語言美,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培養(yǎng)了語感,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二、在認識規(guī)律中識字,體會漢字的畫意之美
兒童入學后的首要任務是“識字”,這是千百年來的成功經驗。但是,我們的識字教學通常是以成人的眼光去設計,告訴孩子們這個字怎么讀,那個字怎么寫,這個字是什么意思,那個字應該怎樣記下來。漢字在人們眼里似乎是枯燥無味的東西,它們仿佛成了一群僵化、生硬、沒有生命力的“工具”。其實,漢字并不僅是一項“工具”,它還是我們靈慧的祖先參天地之造化而得的。例如:“⊙”,凝視這個簡單的字,我們甚至能感受到陽光普照大地的情景,感受到萬物從黑暗中蘇醒過來的壯美,感受到火紅的太陽溫暖著人們心田的意境……我們看到的漢字不再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種“符號”,它有形象、有靈性、有動感。一個字就是一首奇麗的小詩,一個字就是一個鮮活的世界,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些簡拙又有個性的精靈。雖然漢字正朝著簡化的方向走去,但我們的識字教學卻不能因此而模式化,呆板而生硬。教學時,先用多媒體出示紅日圖和象形字“⊙”,引導學生充分觀察,啟發(fā)他們大膽想象。孩子們有的說:“這是圓圓的太陽升起來了?!庇械恼f:“天亮了,太陽公公上班了?!边€有的說:“冬天來了,太陽公公變成了火爐,照得我們暖暖的?!碑斎蘸驮潞铣梢粔K成為“明”字時,字形和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是那么清晰、明了。學生在辨認字形中了解了字義,又結合字義了解、識記字形。再如“鮮”字,多媒體出示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和一只肥美的羊,它們合成了“鮮”字。古老的漢字那么富有詩意,它那表現(xiàn)事物以及事物之間自然關聯(lián)的能力又是那么博大精深。孩子們在學習中不但能感悟古老的漢字單純、清新、古樸、典雅的形象美和個性美,而且能從漢字中感受到我們祖先天真浪漫的靈性和智慧,同時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造字規(guī)律,從中體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
三、在創(chuàng)造學習中識字,體味漢字的情意之美
教育心理學認為,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并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因此,要依據(jù)學生年齡特征,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無意記憶在識字上的潛力,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學習中識字。
《日月明》這課有16個生字,其中要求會認的有13個。課堂上,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觀形象的因素,利用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在觀察、聯(lián)想、比較、思考、游戲中生動愉快地識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其思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從而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①畫一畫。如“休”畫一個人靠在樹干上休息;“林”和“森”畫一些樹木;②演一演。如“看”讓學生想想該怎樣演;③猜一猜?!笆思邮耍阏f什么字?”“這個字五十四,你來猜一猜?!雹苤v一講。選幾個字講故事。
在創(chuàng)造學習中識字應該具有開放性,應該是全方位的、全過程的。如,讓學生說說還從哪兒看到過像今天所學的漢字一樣,也是由兩個不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新字,或者由三個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新字。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他們不由自主地自編兒歌:羊大美,二火炎,三日晶,女子好,竹毛筆……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使得識字教學充滿了情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切地領略到漢字帶來的無窮魅力和濃濃的情意。
有人說,語文生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激發(fā)孩子無窮的想象,每一個漢字都是有生命活力的精靈。我們要用一種滿懷感激、欣喜與思考的觀察角度對待漢字,讓孩子們在詩情畫意中識字,在識字中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溫海嬰,女,1966年生,福建省廈門市人,本科,職稱: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