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練習對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至關重要,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技能的熟練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材中練習的設計不僅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還應加入延伸性、創(chuàng)新性題型。本文就小學語文教材“練習”的設計與教學問題進行了淺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練習;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理解語言進而運用語言,由此可知,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運用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本語言知識,更好地運用語言知識,加強實踐性訓練,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應該注重練習的質量,不能簡單重復,盲目求多,低效耗時,要講求精煉高效,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又不耽誤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密切教學目標,強調練習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先明確教學的目的與意義,練習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更好地熟悉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教材練習應該注重基本,同時要突出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教學目標,在學生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強調重點難點的講解,突出重點練。
不同年級練習的側重點應該有所區(qū)別。低年級學生應該更加注重抄寫性練習,但是不能盲目求多,要求精,要讓簡單的抄寫變得更有意義。在抄寫練習中,教材可以按照不同的相關性進行生字和詞語編排,例如形聲字、象形字、近義詞、反義詞等,相同讀音的字編排在一起,相同偏旁的字編排在一起,這樣進行抄寫,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字的讀音、結構的記憶,有助于掌握。而近義詞、反義詞的同時練習,對學生掌握詞語意思意義重大,有助于學生快而精的記憶詞語,熟悉詞語意思,進而運用詞語。高年級學生就可以適當減少抄寫性練習,將重點轉向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上。例如詞語造句題,教材可以先給出一個例子,然后讓學生自己發(fā)揮進行練習,同時還可以將多個近義詞編排在一起進行造句,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詞語意思,熟悉詞語的應用,進而掌握詞語在生活實踐中的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要讓教材練習起到其實質性的效果[1]。
二、豐富內容層次,使練習多樣化
教材練習不能只局限于某幾種題型,必須注重練習的豐富性與趣味性,不能過于枯燥,要結合學生實際心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熱情,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實現最有效的學習。
例如二年級的說話課,題目是:說夏天。課前老師留一個小作業(yè),讓學生放學回家走進大自然,感受夏天的氣息,觀察夏天的特征,從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能表現夏天特征的事物,在紙上畫下來,并且在畫的下面寫上一句贊美夏天的話語。課堂上,每位學生給大家展示自己的畫與感受。有的學生畫的是一棵綠葉滿滿的柳樹,樹下還有幾個人在乘涼,說:夏天來了,天氣熱了,大樹生長茂盛,人們在樹下乘涼。有的畫了一棵盛開的向日葵,朝向太陽,說:夏天到了,向日葵開花了,面向太陽,追尋陽光。有的畫了一片麥田,田中農民叔叔們正在揮舞著鐮刀收割小麥,說:夏天來了,小麥成熟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農民們滿臉笑容。一堂課下來,每位學生都把自己的作品展現給了大家,把所有圖畫拼接起來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夏天風景畫面,與此同時學生也鍛煉了說話的能力。整個說話課的教學目的達到,而且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的,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知識,而且從中得到了樂趣,一舉兩得。
再比如六年級學生學習《鞋匠的兒子》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用特別的方式進行講解,改變一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組成小組,各小組自行分配文章角色進行特色演繹,并且加入自己的感情,對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對語言表達的內心體會。總之,要以學生自己的感受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就會對文章內容更加熟悉,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更加深刻,對文章的語言表達以及文章人物性格特點更加深入的體會。
這樣利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豐富的學習資源被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財富,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促進其思維的多樣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新穎多樣的課堂練習中學習知識,掌握重點,將枯燥無味的練習轉變?yōu)閷W生課余生活的精神享受。對于不同的文章要實時改變練習的形式,例如《姥姥的剪紙》等課文中有很多有趣的手工活動,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文章的同時動手做手工,體會文章中無法表達的樂趣。再比如古詩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己配圖,想象詩中的場景,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的心境,進而對詩詞進行掌握。
三、結合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每一位學生都有其不同的特點,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在設計練習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間差異,要改變傳統(tǒng)練習的統(tǒng)一性,改變其原有的命令性和強制性特點,要賦予練習靈活性、選擇性、差異性。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自身能力、自身興趣自主選擇練習來做,使每位學生都饒有興致地完成練習,使每位學生的潛質都被激發(fā)出來,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提升個人能力[2]。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練習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強化優(yōu)化教材練習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同時,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而且還能從練習中獲得新知識新感受,使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永明. 基于文體學法要點與問題策略的練習設計[J].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 2012(12).
[2] 閔文國. 別讓語文課后練習“退居二線”[J].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2(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