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巍
摘 要: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旗幟,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內(nèi)在動力。在全球化不斷加劇的21世紀,構建既要適應世界文化發(fā)展潮流又要適應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自身發(fā)展要求的文化體系,是我們今天首要的、也是迫切的任務。
關鍵詞:全球化;中華文化;價值體系
如果說20世紀是東西方文化碰撞、沖突和交匯的時代,那么21世紀將是世界上各種文化相互碰撞、沖突和交匯融合的時代。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多元化必將是21世紀文化發(fā)展的大趨勢。這一時期的中華文化也必將融入這一世界化的文化發(fā)展浪潮中,并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風采,同時,中華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旗幟和象征,將成為凝聚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內(nèi)在動力。21世紀已經(jīng)到來,構建既適應世界文化發(fā)展潮流又適應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自身發(fā)展要求的文化體系,是我們今天首要的、也是迫切的任務。
一、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所謂全球化就是人類不斷地跨越空間障礙和制度、文化等社會障礙在全球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充分溝通和達成更多共識與共同行動的過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文化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化對世界、對中國都將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全球化是以世界相互間的依存關系不斷加深為特征,推動世界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從孤立靜止走向依存互動的客觀進程。冷戰(zhàn)之后,兩極世界已不復存在,全球化進程由此加快,文化取代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越來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一定條件下,文化在推動全球化進程的同時又成為阻礙全球化進程的力量。因為文化是某一個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使文化全球化過程中,必然與其他的民族文化發(fā)生碰撞,繼而產(chǎn)生矛盾,甚至會發(fā)展為對抗,導致沖突。冷戰(zhàn)后,一度被壓抑下的民族宗教問題突顯示,民族主義再次形成強大的思潮,霸權主義者利用它去搞文化擴張主義,第三世界國家利用它與西方抗爭,維護國家主權,反對外來文化的侵蝕,由此,形成了一種文化民族主義,堵塞了文化交流的渠道,對全球化進程是不利的。
全球化始于近代,時至今日,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世界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全球化進程中,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元化,不僅有國家、民族、國際組織、企業(yè),還有各式各樣的團體及個人,影響的范圍也不斷擴大,這個過程所帶來的結果呈現(xiàn)出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全球化的目的就是推動全球的一體化,統(tǒng)一性是其主要特點,全球化為參與主體提供了發(fā)言的機會和展示自己特點的條件,因而又表現(xiàn)出多樣性。
二、中華文化與全球化
全球化進程是各種文明不斷沖突融合的過程,其原因在于各種文化以及多樣參與主體間的矛盾。對中國來說,全球化浪潮已無法躲避,并已深深卷入其中,可以說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就是中國近代以來社會歷史變遷的全過程。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中國被迫卷入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真正主動積極地參與這一進程,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即改革開放之后。在政治上,中國加強了與西方各國的接觸,緩和了關系。在經(jīng)濟上,一是大量吸引外資,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主動加入到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二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積極與國際慣例接軌。在思想上,打開禁區(qū),解放思想,為國外先進思想的引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梢哉f,改革開放使得中國深入全面地加入到全球化進程中,在全球背景中獲得了發(fā)展所需的資金、技術、知識以及變革的思想。對世界而言,中國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反之,中國也須設計一整套與中國現(xiàn)狀及其理想相適應的觀念、標識和聲明。在這個過程中,中華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庫伯.雷默說:“中國目前最大的“戰(zhàn)略威脅”之一,在于其“國家形象”。中國如何看待自己及其他國家如何看待中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改革和發(fā)展的未來。國家形象的好與壞在于中國人自己對于中國的想象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想象間的差距。在過去30年中,中國的快速變化導致中國形象難以適應中國現(xiàn)實變化的速度。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常常是落伍的觀念、固執(zhí)的偏離和一味的恐懼,而中國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則經(jīng)常搖擺于自信與不安、謹慎與自大之間。
這種狀況會削弱中國的國際信任度,也會妨礙中國正確判斷哪些是國際社會對她的善意批評哪些是惡意攻擊。
當下,中國作為全球化的參與主體已進入全球化進程中。文化作為全球化進程的推動力量愈發(fā)顯得重要。中華文化也因此成為全球化進程的參與者,同時又是全球化進程的推動者。這就決定了中華文化首先要突出的是中華民族的特征,塑造的是中國的形象。其次,中華文化要吸納、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使之構成推動全球化進程的動力。
中華文化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是至今唯一不曾中斷且一脈相承的古老文化。正是依靠這種充滿永恒生命力的維系,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磨難,而始終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根深蒂固的大一統(tǒng)觀念使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自覺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團結??梢哉f,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改革開放之后,中華文化才真正參與了全球化的進程,而且這種參與是以獨立的、不依賴任何國家和組織的身份進行的。在未來全球化的進程中,中華文化將始終處于不斷的建構中,隨著21世紀的到來,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世界也將發(fā)生重大變革。中華文化在這個背景下進行建構,也必將適應這一全球化浪潮,最終為推動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而充當先鋒!
參考文獻
[1]楊雪冬、王列:《關于全球化與中國研究的對話》,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
義》,1997年第2期.
[2]喬舒亞.庫伯.雷默:《中國形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6年.
[3]陳海燕:《當代國際政治于國際關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