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宇,王繁,甘建玲,何蓉,鄧思媛,歐陽寧
(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遺傳研究室,江西 萍鄉(xiāng)337055)
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簡稱地貧)是人體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變而引起的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是我國南方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1,2]。在我國常見于廣西、海南、廣東、福建、香港、臺灣、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區(qū)。地貧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型α-地貧多為死胎且孕婦并發(f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重型β-地貧需要終身依賴輸血和使用祛鐵劑,而中間型α和β地貧患者多無勞動能力或勞動力下降[3,4],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采用紅細胞平均體積MCV(mean corpuscular volume),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和血紅蛋白電泳對孕婦進行地中海貧血篩查,缺口聚合酶鏈反應(Gap-PCR)法、聚合酶鏈反應-反向斑點雜交法(PCR-RDB)對高危胎兒進行產前基因診斷進行基因檢測。是預防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的重要措施和方法[5]。
1.1 標本來源 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婦??飘a檢的孕婦及其丈夫共1345例,同時進行血常規(guī)和血紅蛋白電泳分析,并對164例地貧表型陽性者進行基因診斷。
1.2 儀器與試劑
1.2.1 MCV和MCH測定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i8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的稀釋液和溶血素試劑測定,實驗前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質控,標本為2ml EDTA-K2靜脈抗凝血。
1.2.2 血紅蛋白電泳分析 采用法國Sebia公司的全自動血紅蛋白電泳儀和按照配套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地貧表型陽性診斷標準
1.3.1 α地貧表型篩查陽性 MCV<80 f1[6],MCH<27pg,Hb A2<2.5%,Hb F<2%,其中一項陽性者。
1.3.2 β地貧表型篩查陽性 MCV<80f1,MCH<27pg,Hb A2>3.5%,Hb F>2%,其中一項陽性者。 對α或β地貧表型篩查陽性患者,重新抽取2ml EDTA-K2靜脈抗凝血做基因診斷。
1.4 檢測方法 地中海貧血的基因診斷α和β地貧試劑盒由亞能生物技術 (深圳)有限公司提供。PCR擴增儀為HEMA9600。
1.4.1 α地貧基因缺失型診斷采用Gap-PCR法檢測-αSEA,-α3.7和-α4.2三種α珠蛋白基因常見缺失型。α地貧點突變型診斷采用PCR斑點反向雜交法 (PCR-RDB)檢測三種點突變型,包括Hb WS:CD122(CAC→CAG),Hb QS:CD125(CTG→CCG),Hb CS:CD142(TAA→CAA)。
1.4.2 β地貧基因突變型采用PCR-RDB檢測17種β常見突變型 CD41-42(-TTCT),IVS2nt654(C→T),-28(A→G),CD17(A→T),CD71-72(+A),-29(A→G),βE(GAG→AAG),CD43(G→T),CD27/28(+C),CD14-15(+G),CD31(-C) ,-32(C→A) ,-30(T→C),IVS-Ⅰ-5(G→C),CAP[CAP+1(A→C)/nts40-43(-AAAC)],Int(ATG→AGG)。
2.1 地貧表型陽性檢出率 在1345例病人中檢出地貧表型陽性者共164例,陽性率占12.19%。其中α地貧表型陽性者73例,占44.51%,β地貧表型陽性者91例,占55.49%。
2.2 地中海貧血基因診斷的確診例數(shù) 164例表型陽性的孕婦及其丈夫經基因診斷后,確診為地貧患者58例,其中α地貧18例,β地貧40例。
2.3 地中海貧血基因診斷的確診率中α和β各型所占比例 在18例α地貧中--αSEA/αα雜合子16例,占 88.89%,-α3.7/αα 地貧雜合子 0例,占 0%,-α4.2/αα地貧雜合子2例,占11.11%,見表1。
表1 α地貧雜合子基因型(%)
在40例β地貧中CD41-42雜合子15例,IVS2nt654雜合子10例,CD17雜合子6例,-28(A→G)6例,CD71-72(+A)2例,-29(A→G)1例,這40例β地貧患者,共有6種類型β珠蛋白基因突變發(fā)生,見表2。
表2 β珠蛋白基因突變構成比(%)
地中海貧血分布于世界許多地區(qū),東南亞是高發(fā)區(qū)之一,其中中國以廣東、廣西、四川、海南多見,常見的類型α地貧和β地貧,據(jù)現(xiàn)有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以上地區(qū)人群中α地貧發(fā)生率高達4~15%;β地貧約1~6%。地貧危害最嚴重的臨床類型是Hb Bart’s胎兒水腫綜合征、重型β地貧、中間型β地貧和血紅蛋白H病。
3.1 萍鄉(xiāng)地區(qū)地中海貧血的篩查 在萍鄉(xiāng)地區(qū)1345例篩查夫婦中,地貧表型陽性檢出率為12.19% ,其中α地貧表型陽性檢出率為44.51%,β地貧表型的陽性檢出率為55.49%,在我院的產檢人群當中,血常規(guī)的MCV和MCH常作為地貧篩查指標,表型陽性者再進行血紅蛋白電泳分析以定量檢測Hb A,Hb A2和Hb F,電泳陽性者再進行基因確診實驗,以減少漏診的發(fā)生。
3.2 萍鄉(xiāng)地區(qū)地中海貧血的基因診斷 經α基因缺失型分析后,在萍鄉(xiāng)市的孕婦及其丈夫中,東南亞缺失型--αSEA/αα占主導地位,基因構成比占88.89%,-α4.2/αα 地貧,即左側缺失占 11.11%,右側缺失很少出現(xiàn)。說明在中國南方地區(qū)比如江西省萍鄉(xiāng)地區(qū)α地貧缺失型主要是東南亞型占大部分,這與有關的研究報道結果相一致[7]。1996年杜傳書等人總結了中國人β地貧基因突變頻率的高低順序如下CD41-42(-TCCT)占41.6%,IVS2nt654(C→T)占 21.8%,CD17(A→T)占 18%,β-28(A→G)占 8%,CD71/72(+A)占 3.9%,β-29(A→G)占 1.2%[8]。本文在檢測出6種基因突變類型和構成比,大致與之相同。
3.3 萍鄉(xiāng)地區(qū)地中海貧血各型的分布特點及其結論 迄今為止,中國人中共發(fā)現(xiàn)了7種地貧缺失基因, 比較常見的有以下三種:-αSEA/αα,-α4.2/αα,-α3.7/αα。在萍鄉(xiāng)地區(qū)的1345例產婦及丈夫中,主要是 --αSEA/αα(88.89%),很少部分為-α4.2/αα(11.11%)。α地貧突變型的6例患者中,無一例異常。說明,萍鄉(xiāng)地區(qū)α地貧主要以缺失型為主,突變型比較罕見。β地貧主要是突變所導致的,目前中國人群主要有34種突變,亞能生物檢測的17種突變類型包括了常見的突變類型。在6例篩查結果顯示α和β復合型患者中,無一例是α和β同時存在的。因而防治地貧的主要措施是進行篩查,并通過婚前、孕前或產前篩查出靜止型或輕型地貧夫婦,對于重型地貧高危胎兒進行產前基因診斷,阻止該病重癥患兒出生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首選預防對策[9,10]。
[1]Higgs DR,Ayyub H,Chong SS.The-THAI and-FIL determinants of a thalassemia in Taiwan[J].Hematology,1999,60(1):80-85.
[2]楊艷.地中海貧血篩查及基因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2,5(12):1159-1161.
[3]張俊武,龍桂芳.血紅蛋白與血紅蛋白病[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04-235.
[4]Cappellini MD,Cohen A,Eleftheriou A,et al.Guidelines for the dinical management of thalassemia[M].Nicoeia,Cyprus:The Jassaemia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2007:18-30.
[5]Chong SS,Boehm CD,Higgs DR,et al.Single-tube multiplex-PCR screen for common deletional determinants of a-thalassemia[J].Blood,2000,95(1):360-362.
[6]Chern SR,Chen CP.Molecular prenatal diagnosis of thalassemia in Taiwan[J].Gynecol Obstet,2000,69(11):103-106.
[7]張新華.廣西南寧市農村育齡人群地中海貧血篩查及基因型和血液學參數(shù)分析[J].中華流行學雜志,2006,27(9):769-772.
[8]杜傳書.地中海貧血研究的現(xiàn)狀與未來[J].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1996,13(5):643.
[9]周玉球,徐湘民.中國人β地中海貧血的分子基礎及產前診斷[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1995,18(3):133-136.
[10]曾華,張智賢,倪李佳,等.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在β-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病人中的變化研究 [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31(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