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
養(yǎng)魚記
〔宋〕歐陽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huán)繞蔭映,未嘗植物。因洿(wū,挖掘)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zhòu,砌池壁)不筑,全其自然??v鍤(chā,鐵鍬)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于毫芒;循漪(水面細紋)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g?,漁網),市數十魚,童子養(yǎng)之乎其中。童子以為斗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乎,其童子無乃嚚昏(yí nhūn,糊涂昏庸)而無識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游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yǎng)魚記》。
【大意】
屋檐下回廊前有塊閑地,方圓大概有四五丈,正對著非非堂。這塊地被修竹環(huán)繞蔭蔽,地是空著的,沒種東西。于是我讓人把它挖成一個池塘,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只是隨著它的地形而已;也沒有砌池壁,一切按照它原來的樣子。用鐵鍬開溝疏通水路,引來水井的水把它灌滿。池水清澈浩蕩,色彩明亮澄凈。微風吹來,池水泛起一層細碎的波紋;不起風的時候,水面平靜得就像鏡子。夜間,星星和月亮映照在池水中,光彩鮮明。我在池邊休息,自己如一粒微塵,于毫芒之間藏身;繞著水池散步,仿佛置身在千里浩渺江湖。這足以安撫我憂愁無助的心緒。
我從賣魚人那里買回幾十條魚,叫小童放在水池中養(yǎng)著。小童覺得水池太小了,不能擴大容積,為了讓小魚能活下來,便把大魚都扔了。我對這件事情感到不解,于是問他,他就這樣回答我。可嘆啊,這小童怎么能這么糊涂呢!我看到大魚在池邊變得干枯了,沒有回到該回到的地方,可是那一群小魚卻在淺水里嬉戲游玩,非??鞓贰N覍@件事有所感觸,于是寫了這篇《養(yǎng)魚記》來記敘這件事。
【題解】
這是一篇抒情與諷刺兼而有之的雜文。作者先用了一半篇幅來描繪魚池—這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作者在這小天地中,確實具有“審容膝之易安”的樂趣而怡然自得。那么,為什么后半篇要借養(yǎng)魚一事來發(fā)牢騷呢?這就要從歐陽修的生平及其整個著作去尋求答案了。本篇約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不到30歲的歐陽修時任洛陽留守推官。不過他似乎并不以當時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為滿足,所以才有“憂隘”“窮獨”之感,絕不甘心以做“池中物”而終其身。作者借童子只養(yǎng)小魚而把大魚丟在岸上任其枯涸發(fā)了一通牢騷,這種借題發(fā)揮,原是寫諷刺小品的應有之筆。(吳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