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迎春
摘 要:小學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由于長期受“教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老師已經習慣于練聲、視唱、節(jié)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tǒng)套路,學生仍然是圍繞老師的指揮棒運轉,其學習的滿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鐘的個人唱、小組唱、集體唱中獲得一些體驗。
關鍵詞:在教學中孕育美;音樂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59-01
小學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由于長期受“教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老師已經習慣于練聲、視唱、節(jié)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tǒng)套路,學生仍然是圍繞老師的指揮棒運轉,其學習的滿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鐘的個人唱、小組唱、集體唱中獲得一些體驗。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已嚴重制約著音樂教學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構建一種具有時代氣息,讓學生經歷音樂實踐過程,滿足表演欲望,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都能得到發(fā)展的新型教學形式已得到廣大音樂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我在不斷探索的實踐當中,構建了“主動唱演”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形式,變過去由教師指導下的被動學習活動為主動學習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領悟美和創(chuàng)造美,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搭成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樂教室是孩子的音樂樂園,優(yōu)雅、整齊、美觀的環(huán)境會給師生帶來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影響,喚起孩子對美的共鳴與追求。例如:鋼琴上擺一盆綠色植物,使教室充滿生機;墻的一側剪貼成用各色吹塑紙制成的動物貼畫:彈琴的小松鼠,吹圓號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構成美妙的森林演唱會。另一側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紅花臺,可以激勵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旁邊貼著音樂家畫像,使孩子了解認識音樂家,并產生熱愛音樂的思想。
孩子們在緊張的文化課之后,邁進音樂教室的一剎那,無不被這優(yōu)美而富有藝術情境的教學環(huán)境所感染,猶如進入音樂的殿堂。心感到歡快與美好,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其自覺、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
二、在教學中孕育美----以美潤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如果教師一味注重課堂紀律,只重視知識的灌輸,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學生帶著厭惡、壓抑的心情去上音樂課,試問學生怎么會快樂呢?有怎么會對音樂課感興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學生心中對音樂課的種種顧慮,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緒,注重自己的語言藝術,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傳染”給學生:幽默的語言,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有趣的動作都毫不吝嗇地奉獻給學生,讓學生和教師走得更近,這樣學生才能更喜歡音樂課。
小學音樂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圖畫,給人以視覺美和聽覺美。教唱歌曲決不能單純教孩子唱會一首歌,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感受到美,受到藝術上良好的熏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學《嘀哩嘀哩》這首歌,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美,課前,我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上課時,我導言入題:“都說春天是五彩繽紛、百花齊放的季節(jié),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兒?小朋友,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因為有過切身體驗,孩子們發(fā)言踴躍,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春天。接著,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誦:山青了,樹綠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腦袋,柳樹吐出了新芽,小鳥在枝頭上唱著動聽的歌,春姑娘把鮮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們的眼簾,他們被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學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將這種情感帶到歌曲學習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學會了這首歌,真正體會到歌詞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創(chuàng)設美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從而感受音樂,達到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三、在欣賞中領悟美——以美怡情。
愛美是人之天性。音樂作品,不管是聲樂曲也好,器樂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樂一開始,學生突然從不安靜的課堂氣氛中豎起了兩只耳朵,那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絲絲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學生帶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學生聽完以后還要求再聽一次,并且有的學生邊聽邊舞起來,這就大大激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由此可見,通過這種娛樂性的欣賞,學生的精神愉悅了,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并煥發(fā)出神采。
四、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體現美,感受美,并去創(chuàng)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賽》的過程中,教師先問:“用什么表現方式能使歌曲聽起來更熱鬧?”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可以一半學生唱歌,一半學生當“啦啦隊”,而且?guī)ы嵚傻睾啊凹佑停佑汀?。教師順勢將學生分成兩組,一起感受這種表現形式的實際效果,接著,教師又激勵學生改變它的演唱形式來表現激烈的比賽場面。教師適時肯定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從而使學生對自己的創(chuàng)新活動充滿信心和熱情。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情緒,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為歌曲伴奏。在共同創(chuàng)設美的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學習求知欲望,愉悅了學生們的心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在實踐中體驗美——以美導行。
音樂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使德育潛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練中,因為樂隊,合唱隊是多人組成,首先要求大家奏或唱要齊。這就需要大家心齊才能奏唱齊,另外在齊的基礎上還要講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協調,才能把藝術性很強的音樂作品完美地表現出來。在這一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了集體主義教育,正是“以美導行”所產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