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霞
摘 要:中國戲曲是由歌舞、優(yōu)戲、說唱、百戲等各支流匯集而成的。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定勢,上古樂舞中詩歌、音樂、舞蹈渾然一體,這充分展示了中國戲曲文化源頭已具備了綜合性的哲學基礎。
關鍵詞:戲曲;源流;探析
中圖分類號:J82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0-0009-01
中國戲曲萌芽于原始社會的歌舞,經(jīng)過先秦漢唐時期的孕育、發(fā)展直到宋金才形成完整的戲曲形態(tài)。中國戲曲主要有民間歌舞、滑稽戲、說唱藝術等不同藝術形式綜合形成的。
春秋戰(zhàn)國也就是“新樂”時代,出現(xiàn)了娛人表演的優(yōu)戲劇。優(yōu)的產(chǎn)生,標志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理性精神的提高。優(yōu)孟為諷諫楚王貴馬,學孫叔敖,其實都可視為戲,他不但要說笑話、鬧滑稽、唱歌、跳舞、耍雜技、還要扮角色,還有道具,時間空間上也靈活處理。此時戲曲文化的色彩更加明朗,優(yōu)人的表演已具備了戲曲表演的多種藝術要素。表演古樂舞的“巫”“以舞降神”、“以歌祝詞”,并伴有樂器,他本人也在扮演“人群的代言人”角色,這中間就已具備了后世戲曲中許多因素
秦漢時期,“大一統(tǒng)”的思維方式在藝術上的表現(xiàn),就是各種藝術門類綜合的趨勢,其中最能體現(xiàn)“大一統(tǒng)”“包括宇宙,總攬人物”的氣象的,就是“角抵百戲”的繁榮。角抵百戲,實際上是一種既角力,又角技藝的競賽性表演,其中包括情節(jié)、音樂、舞蹈、雜技、幻術等,使各種藝術因素得以碰撞,從而導致各種藝術的互相吸收融合,為后世戲曲文化提供豐厚的營養(yǎng)。
三國到隋唐,進入了封建社會的盛世,此時的宮廷樂舞更是廣泛吸收中外各民族音樂舞蹈之精華,達到了當時世界樂舞的最高水平。宮廷樂舞有一種流行式樣叫“大曲”,是集音樂、舞蹈、詩歌于一體的多段式成套樂舞,包括“散序,中序,破”三部分,由“散——慢——中——快”,這種節(jié)奏型態(tài),對戲曲音樂有著深遠的影響。盛唐時還涌現(xiàn)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歌舞戲,以《踏搖娘》為代表。這時已具備戲劇的一切要素:人物、故事、歌、白、舞、化妝、服裝等各種戲曲所需的要素。
到了隋唐,這種俳優(yōu)雜說更加精彩高超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滑稽調謔為特色的具有穩(wěn)定情節(jié)與格式的參軍戲,這里有了確定的角色,參軍和蒼鶻,一捧哏一逗哏有說有唱,有打渾插科,有化妝道具,向戲曲又靠近了一步。
戲曲的形成應在12世紀,即南宋時期的南戲(永嘉雜?。@是以劇本為依據(jù)的一說;楊蔭瀏根據(jù)其它資料推斷北宋的雜劇已是戲曲,根據(jù)是已有了戲劇的名稱——雜劇,有了固定的“艷段”、“正雜劇”、“散段”三段的演出形式,還有行當?shù)膮^(qū)分,近三百個劇目,而且已有了專門演出雜劇等藝術的營業(yè)性的場所——勾欄(瓦舍)。勾欄的產(chǎn)生,為藝人的職業(yè)化、戲曲這門綜合藝術的發(fā)展、成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此,以楊蔭瀏為代表的音樂史學家,皆認為戲曲的正式形成應該不遲于北宋。
元雜劇的興盛,使我國的戲曲藝術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高峰。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雜劇作家及作品,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鳳塵》、《單刀會》;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漢宮秋》,白相對的《墻頭馬上》等,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明代,是我國戲曲大發(fā)展的時代,形成了明代四大聲腔。在元雜劇興盛的同時,南戲在繼承宋元雜劇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壯大,流傳到各地后又與當?shù)孛耖g音調相結合發(fā)展為不同支系,當時最有代表性的有海鹽、余姚、弋陽、昆山四大聲腔。特別是昆山腔的形成和發(fā)展迎來了我國戲曲音樂史上第二個高峰——昆曲的產(chǎn)生。
明代四大聲腔在劇本體制上運用傳奇文的形式,傳奇的腳本突破了元雜劇四折一楔的格式,折數(shù)不限,每折所用曲牌也不受宮調的限制,每個角色皆可說可唱。表演形式更為生動活潑,音樂往往因地而異,各具特色?!肚G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是明初最流行的劇目。明代中葉后,湯顯祖的《牡丹亭》是我國戲曲不上一部劃時代的作品。
清代戲曲的繁榮以京劇的產(chǎn)生及各地方戲的蓬勃發(fā)展為標志。
昆曲到了清乾隆以后,因其文詞過于深奧典雅,唱腔過于緩慢曲折,慢慢衰落下去。而京劇的形成則達到了我國戲同甘共苦中的第三次高峰。
中國的戲曲形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表演體系,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地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爭艷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戲曲藝術被有意識的扶持,按照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發(fā)展傳統(tǒng)的戲曲藝術,是這一歷史時期突出的特點之一?!鞍倩R放,推陳出新”,既是對戲曲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概括,也是改革和發(fā)展戲曲藝術的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