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英語教學的內(nèi)涵和特征,要求課程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任務牽引,問題驅(qū)動。因此,應基于語料庫開展高職英語項目課程教學。在項目課程教學具體實施中,應從教師要與學生協(xié)商任務、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共建開放性課程、主張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 語料庫;高職英語;項目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20-0025-04
項目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jù)課程的特點,組織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習者解決真實、跨學科并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1]。而語料庫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電子文本集”,基于語料庫的高職英語項目課程教學,以問題為載體,學生通過自己或同伴協(xié)作搜集、分析和處理信息學會學習,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生產(chǎn)過程,這種以人為本、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能使學生通過運用英語工具應用職業(yè)知識,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一、基于語料庫的項目課程教學理論依據(jù)
(一)任務牽引和問題驅(qū)動
傳統(tǒng)課堂講授和操練語言以語法、句型為核心,而全球化的工作環(huán)境對畢業(yè)生提出新要求,促使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必須重在交際。這種交際的內(nèi)涵和特性決定了英語教學必須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任務引領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任務中通過使用英語獲得學科知識,掌握一些核心詞項。特別是在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方面,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應盡可能多地擴大自己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循序漸進地了解這些核心詞項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在項目學習課程中,任務牽引教學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貫穿始終。學生通過不斷提出問題,討論觀點,預測,設計或?qū)嶒灒占头治鰯?shù)據(jù)而得出結論,交流觀點和結論,提出新問題,生產(chǎn)新知識。而在基于語料庫的學習中,語言學習者也無法直接獲取語言知識,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詞語索引軟件,利用軟件獲取語料。在分析語料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語言使用規(guī)律。因此,基于語料庫的項目學習可以滿足高職英語課程這種任務牽引、問題驅(qū)動的課程要求。
(二)開放性
傳統(tǒng)語言教學使得學生無法學以致用的根本原因,不僅在于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標本與日常生活或職場中正在使用的語言事實之間存在差距,而且在于無法營造一個可以促進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真正意義上建立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課程大綱為中心的課程教學[2]。這種教學在賦予學生與時俱進、科學實用的語言材料的前提下,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熱情、創(chuàng)造力和毅力,并階段性地對他們的學習進行評估和肯定,增加他們的被認同感。這種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本質(zhì),使得課程教學目標、內(nèi)容、方法和評價都具有開放性。而基于語料庫的項目學習正能契合高職英語的這種教學本質(zhì),滿足教學需求。項目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賦予學生話語權和選擇權。教師在給予學生項目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分配任務,并指導學生通過作業(yè)展示自己獲得的知識。作業(yè)形式可以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喜好豐富多樣。這種學習者自主決策性使得項目學習目標和內(nèi)容具有開放性,也使得教學方法和評價具有開放性。
語料庫作為真實文本的提供者,可以使得教學語言符合正在使用的語言事實,教學內(nèi)容實用、夠用和好用。利用語料庫組織項目學習,符合學生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如對公共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專業(yè)英語或職場英語各層次的學習需求。
(三)實踐性
高職英語課程任務引領、問題驅(qū)動的授課特性,強調(diào)語言應在使用中講授或?qū)W習,這使得課程具有實踐性[3]。通過學習,學生在掌握課程核心大綱知識內(nèi)容的前提下,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用先進的電子工具生產(chǎn)知識,寓知于做。語言項目融入到特定的交際任務中,要求教學采用“觀察—假設—試驗”的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流程。
項目學習是基于情境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4]。學習不僅僅是個體性的意義建構的心理過程,更是一個社會性的過程。這種學習的社會性和實踐性,需要學習者處于一個特定的情境中,以差異資源為中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和信息。這個過程包含兩方面:對新信息的意義建構;對原有經(jīng)驗的改造和重組。在基于語料庫的教學中,學習者并不是在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語料庫為學生利用真實的英語語言材料學習非英語學科的知識提供了機會,使他們在知識學習中,通過上下文學習詞項,掌握學科知識,提高對語言的組塊性的意識和組塊能力。這種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流程和學習方式顯然契合高職英語課程對實踐性的需求。
二、項目課程教學開展
(一)協(xié)商任務,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合作,共同設置任務,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典型任務選擇;課程項目實踐教學內(nèi)容規(guī)劃;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和語言實踐能力提高。利用語料庫開展教學具體實施見圖1。
首先,典型的任務,應既可以作為實際語言項目的代表,又具有教學成本低的特點和可操作性;其次,設計學習項目時需要考慮是否真實、學術方面是否嚴謹、學習內(nèi)容是否實用、是否具有積極的探究性、是否與現(xiàn)實世界關聯(lián)并用恰當?shù)脑u估方式;再次,在教學活動中,要明確學習過程不是死記硬背或機械操練單個的詞項,而是要將詞項置于真實文本中,通過合理生動的任務將詞項所在的文本貫穿其中,營造一個可以促進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給予學生話語權和選擇權,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語言是通過結構功能一體的各種詞項連綴而成的,并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通過英語學習職業(yè)知識。這不僅符合高職英語的教學特性,滿足了教學需求,也界定了教學活動中任務的選擇范圍,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向。
在利用語料庫開展教學方面,應首先分析是否有可用的語料庫,或者現(xiàn)有語料庫是否適用,能否滿足教學需求。必要時,可搜集一些文本,通過文本編輯器對語料進行處理,然后通過入庫和編碼、抽樣及先導分析、制定工作計劃和工作流程,制作備檢文件等步驟,建立一個小型的語料庫,從而服務教學。
(二)師生共建開放性課程
為了使基于語料庫的項目學習教學目標、內(nèi)容、方法和評價都具有開放性,師生需共同轉變觀念,共創(chuàng)開放性課程,見圖2。
首先,教師應具備開放的教學思想。開放性思維不僅表現(xiàn)在任務設置的多元化,也表現(xiàn)在教學平臺選擇的多樣化。在任務設置方面,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針對自身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和語言學習需求,以利用相應領域的語料,獲得與未來就業(yè)相適應的職業(yè)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由學生本人參與,與教師共同制定的相對合理的教學任務,都是符合課程要求的任務。這些可操作性的項目來源多樣化。教師可結合英語教學特點,精心設計和整合轉化校企合作企業(yè)的一些項目,使得英語教學全面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如在企業(yè)年度招聘期間,可開展以求職為方向的系列活動,利用語料庫,使學生提高英語簡歷書寫能力、英語面試能力等。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后,應向?qū)W生提供語料庫和檢索軟件,指導學生建立最優(yōu)方案,在學生作業(yè)中樹立參照模式,在對學生的評估中,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其次,在學習平臺選擇方面,無論是通用或?qū)S谜Z料庫、共時或歷時語料庫、口語或筆語語料庫等,只要能滿足教學需求就可以采用。在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情況下,可自建小型語料庫,利用現(xiàn)有的學生作業(yè)、網(wǎng)上資料或其他電子書稿處理成語料設計活動。
再次,學生應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使用在學習中的話語權和決策權,請教師指導、協(xié)助自己制定階段性和終結性的學習目標,在掌握核心大綱知識內(nèi)容的情況下,在獲取語言資料的學習需求驅(qū)動下,主動利用詞語索引軟件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語料,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總結歸納出相關的詞項規(guī)律,包括其特定的語體傾向,從而達到使用先進的語料庫工具進行知識生產(chǎn)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 學習方法沒有固定模式,樣式豐富多變, 既可以選擇自主完成,也可以選擇與同學合作互動完成,資源共享,取長補短。
(三)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
基于語料庫的英語語言項目學習實踐教學,強調(diào)在任務中掌握學科或職業(yè)知識,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這種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方式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研究與綜合運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與其他學習者的協(xié)作能力。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實踐教學,見圖3。
第一,重視需要通過英語解決的學科與職業(yè)問題。實踐課程得以實施的根本在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學生愿意思考,才能在自主學習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知識的生產(chǎn)過程。因此,在課程大綱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層次和學習需求,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找到一個能改變學習狀態(tài),持久驅(qū)動學習或啟發(fā)學習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
第二,尋求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策略。語言的使用,不僅僅在于掌握詞項的結構,而且在于掌握詞項的語用功能。在基于語料庫的項目課程中,為了達到上述學習目的,必須提高學生的理解問題與研究意識。一方面,課程主張使用英語解決學科或職業(yè)問題,另一方面,檢索語料庫之后得到的語料,需要學生研究、分析和理解,才能找到語言規(guī)律。因此,提高學生用英語理解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第三,明確實踐課程任務,培養(yǎng)學生知識搜索能力。這不僅需要兼顧英語語言課程學習和使用英語進行學科學習,而且要探索真實而輕松的學習情境,并使得學生掌握如語料庫等多元化和數(shù)字化的學習手段。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豐富或調(diào)整他們對各種語言或?qū)W科現(xiàn)象的理解,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并因材施教,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或合作者,不提供、灌輸知識,而是幫助、促進學生進行意義的建構。
第四,建立小組,開展自主協(xié)作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溝通與合作精神。學習是一個社會性的實踐過程,只有通過社會性互動和協(xié)作的,學習者才能自我監(jiān)控和探索,互相監(jiān)控和協(xié)作探索,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學習,把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變成新知識的生長點。
參考文獻:
[1]金忍冬.CLIL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的誤區(qū)及對策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2):41-44.
[2]金忍冬.基于高職英語教學特性的教材編寫探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3(20):68-71.
[3]金忍冬.關于高職英語立體化教材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8(18):263-265.
[4]Blumenfeld,P.C., et al.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3&4).
English Project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rpus
JIN Ren-dong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China)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task-and-problem-driven, as well as opening and practical.Therefore, corpus-oriented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in favor.From the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ies with concrete practical plans on why and how to teach this way.
Key words corpus;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二)師生共建開放性課程
為了使基于語料庫的項目學習教學目標、內(nèi)容、方法和評價都具有開放性,師生需共同轉變觀念,共創(chuàng)開放性課程,見圖2。
首先,教師應具備開放的教學思想。開放性思維不僅表現(xiàn)在任務設置的多元化,也表現(xiàn)在教學平臺選擇的多樣化。在任務設置方面,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針對自身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和語言學習需求,以利用相應領域的語料,獲得與未來就業(yè)相適應的職業(yè)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由學生本人參與,與教師共同制定的相對合理的教學任務,都是符合課程要求的任務。這些可操作性的項目來源多樣化。教師可結合英語教學特點,精心設計和整合轉化校企合作企業(yè)的一些項目,使得英語教學全面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如在企業(yè)年度招聘期間,可開展以求職為方向的系列活動,利用語料庫,使學生提高英語簡歷書寫能力、英語面試能力等。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后,應向?qū)W生提供語料庫和檢索軟件,指導學生建立最優(yōu)方案,在學生作業(yè)中樹立參照模式,在對學生的評估中,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其次,在學習平臺選擇方面,無論是通用或?qū)S谜Z料庫、共時或歷時語料庫、口語或筆語語料庫等,只要能滿足教學需求就可以采用。在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情況下,可自建小型語料庫,利用現(xiàn)有的學生作業(yè)、網(wǎng)上資料或其他電子書稿處理成語料設計活動。
再次,學生應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使用在學習中的話語權和決策權,請教師指導、協(xié)助自己制定階段性和終結性的學習目標,在掌握核心大綱知識內(nèi)容的情況下,在獲取語言資料的學習需求驅(qū)動下,主動利用詞語索引軟件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語料,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總結歸納出相關的詞項規(guī)律,包括其特定的語體傾向,從而達到使用先進的語料庫工具進行知識生產(chǎn)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 學習方法沒有固定模式,樣式豐富多變, 既可以選擇自主完成,也可以選擇與同學合作互動完成,資源共享,取長補短。
(三)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
基于語料庫的英語語言項目學習實踐教學,強調(diào)在任務中掌握學科或職業(yè)知識,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這種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方式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研究與綜合運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與其他學習者的協(xié)作能力。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實踐教學,見圖3。
第一,重視需要通過英語解決的學科與職業(yè)問題。實踐課程得以實施的根本在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學生愿意思考,才能在自主學習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知識的生產(chǎn)過程。因此,在課程大綱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層次和學習需求,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找到一個能改變學習狀態(tài),持久驅(qū)動學習或啟發(fā)學習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
第二,尋求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策略。語言的使用,不僅僅在于掌握詞項的結構,而且在于掌握詞項的語用功能。在基于語料庫的項目課程中,為了達到上述學習目的,必須提高學生的理解問題與研究意識。一方面,課程主張使用英語解決學科或職業(yè)問題,另一方面,檢索語料庫之后得到的語料,需要學生研究、分析和理解,才能找到語言規(guī)律。因此,提高學生用英語理解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第三,明確實踐課程任務,培養(yǎng)學生知識搜索能力。這不僅需要兼顧英語語言課程學習和使用英語進行學科學習,而且要探索真實而輕松的學習情境,并使得學生掌握如語料庫等多元化和數(shù)字化的學習手段。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豐富或調(diào)整他們對各種語言或?qū)W科現(xiàn)象的理解,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并因材施教,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或合作者,不提供、灌輸知識,而是幫助、促進學生進行意義的建構。
第四,建立小組,開展自主協(xié)作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溝通與合作精神。學習是一個社會性的實踐過程,只有通過社會性互動和協(xié)作的,學習者才能自我監(jiān)控和探索,互相監(jiān)控和協(xié)作探索,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學習,把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變成新知識的生長點。
參考文獻:
[1]金忍冬.CLIL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的誤區(qū)及對策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2):41-44.
[2]金忍冬.基于高職英語教學特性的教材編寫探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3(20):68-71.
[3]金忍冬.關于高職英語立體化教材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8(18):263-265.
[4]Blumenfeld,P.C., et al.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3&4).
English Project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rpus
JIN Ren-dong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China)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task-and-problem-driven, as well as opening and practical.Therefore, corpus-oriented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in favor.From the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ies with concrete practical plans on why and how to teach this way.
Key words corpus;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二)師生共建開放性課程
為了使基于語料庫的項目學習教學目標、內(nèi)容、方法和評價都具有開放性,師生需共同轉變觀念,共創(chuàng)開放性課程,見圖2。
首先,教師應具備開放的教學思想。開放性思維不僅表現(xiàn)在任務設置的多元化,也表現(xiàn)在教學平臺選擇的多樣化。在任務設置方面,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針對自身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和語言學習需求,以利用相應領域的語料,獲得與未來就業(yè)相適應的職業(yè)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由學生本人參與,與教師共同制定的相對合理的教學任務,都是符合課程要求的任務。這些可操作性的項目來源多樣化。教師可結合英語教學特點,精心設計和整合轉化校企合作企業(yè)的一些項目,使得英語教學全面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如在企業(yè)年度招聘期間,可開展以求職為方向的系列活動,利用語料庫,使學生提高英語簡歷書寫能力、英語面試能力等。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后,應向?qū)W生提供語料庫和檢索軟件,指導學生建立最優(yōu)方案,在學生作業(yè)中樹立參照模式,在對學生的評估中,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其次,在學習平臺選擇方面,無論是通用或?qū)S谜Z料庫、共時或歷時語料庫、口語或筆語語料庫等,只要能滿足教學需求就可以采用。在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情況下,可自建小型語料庫,利用現(xiàn)有的學生作業(yè)、網(wǎng)上資料或其他電子書稿處理成語料設計活動。
再次,學生應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使用在學習中的話語權和決策權,請教師指導、協(xié)助自己制定階段性和終結性的學習目標,在掌握核心大綱知識內(nèi)容的情況下,在獲取語言資料的學習需求驅(qū)動下,主動利用詞語索引軟件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語料,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總結歸納出相關的詞項規(guī)律,包括其特定的語體傾向,從而達到使用先進的語料庫工具進行知識生產(chǎn)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 學習方法沒有固定模式,樣式豐富多變, 既可以選擇自主完成,也可以選擇與同學合作互動完成,資源共享,取長補短。
(三)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
基于語料庫的英語語言項目學習實踐教學,強調(diào)在任務中掌握學科或職業(yè)知識,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這種體驗式、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方式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研究與綜合運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與其他學習者的協(xié)作能力。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實踐教學,見圖3。
第一,重視需要通過英語解決的學科與職業(yè)問題。實踐課程得以實施的根本在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學生愿意思考,才能在自主學習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知識的生產(chǎn)過程。因此,在課程大綱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層次和學習需求,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找到一個能改變學習狀態(tài),持久驅(qū)動學習或啟發(fā)學習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
第二,尋求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策略。語言的使用,不僅僅在于掌握詞項的結構,而且在于掌握詞項的語用功能。在基于語料庫的項目課程中,為了達到上述學習目的,必須提高學生的理解問題與研究意識。一方面,課程主張使用英語解決學科或職業(yè)問題,另一方面,檢索語料庫之后得到的語料,需要學生研究、分析和理解,才能找到語言規(guī)律。因此,提高學生用英語理解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第三,明確實踐課程任務,培養(yǎng)學生知識搜索能力。這不僅需要兼顧英語語言課程學習和使用英語進行學科學習,而且要探索真實而輕松的學習情境,并使得學生掌握如語料庫等多元化和數(shù)字化的學習手段。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豐富或調(diào)整他們對各種語言或?qū)W科現(xiàn)象的理解,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并因材施教,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或合作者,不提供、灌輸知識,而是幫助、促進學生進行意義的建構。
第四,建立小組,開展自主協(xié)作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溝通與合作精神。學習是一個社會性的實踐過程,只有通過社會性互動和協(xié)作的,學習者才能自我監(jiān)控和探索,互相監(jiān)控和協(xié)作探索,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學習,把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變成新知識的生長點。
參考文獻:
[1]金忍冬.CLIL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的誤區(qū)及對策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2):41-44.
[2]金忍冬.基于高職英語教學特性的教材編寫探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3(20):68-71.
[3]金忍冬.關于高職英語立體化教材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8(18):263-265.
[4]Blumenfeld,P.C., et al.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3&4).
English Project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rpus
JIN Ren-dong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China)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task-and-problem-driven, as well as opening and practical.Therefore, corpus-oriented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in favor.From the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ies with concrete practical plans on why and how to teach this way.
Key words corpus;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