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潔
[摘 要]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我國歷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孔子也是一位著名的編輯家。本文主要針對孔子編輯思想觀的概念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孔子思想觀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
[關鍵詞]孔子;編輯思想觀;中國文化史;作用
一、孔子編輯思想觀的概述
孔子在我國古代編輯史上的巨大貢獻,不僅在于他成功的編訂了“六經(jīng)”,更重要的是他為后人留下了深厚的編輯思想。
1、“述而不作”的編輯思想觀
孔子將國家禮法的維護作為出發(fā)點,把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作為職責,在我國古代編輯史上最早提出了“文獻”這一說法?!笆龆蛔鳌笔强鬃釉诰庉嬤^程中的宗旨,他在《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根據(jù)《說文》中對這句話的理解,“述”代表的是循舊,“作”代表的是創(chuàng)作,“述而不作”實質(zhì)上指的就是闡述但不創(chuàng)作的意思??鬃铀鶑娬{(diào)的“述”,實際上就是“編輯”的意思,孔子花了大量的時間,編輯了《樂》、《禮》、《易》、《書》、《詩》這無不古代經(jīng)典著作,同時他來撰寫了《春秋》。
“述而不作”的編輯思想觀,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于古代文化的尊敬,也與孔子的文化價值觀、人生理想以及政治思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笆龆蛔鳌弊鳛榫庉嬙瓌t以及編輯理論,一方面表明了編輯工作所具備的嚴肅性,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編輯工作所具備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可以將“述而不作”作為編輯工作中的一個基本規(guī)律。
2、“信而好古”的編輯思想觀
“信而好古”主要代表的是孔子在編輯工作中的基本導向??鬃訉τ诰庉嫻ぷ鞯臒崆?,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好古”情結??鬃釉凇墩撜Z·述而》中提到:“好古敏以求之者”,“好”代表的是愛好,主要表達的就是孔子沉迷于編輯工作中;“古”代表的是周代時期的規(guī)章制度與禮儀文化。
3、“垂世立教”的編輯思想觀
孔子的標記思想觀中,還包括“垂世立教”??鬃訌娬{(diào)利用編輯活動將古代著作流傳下去,使其成為世人的典范,在社會上樹立正確的禮教思想??鬃邮窃诿鞔_的編輯思想指導下進行編輯工作的,他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希望通過文化的加工與編選教材傳播自己的理想與政治主見;孔子從事編輯工作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進行教學。孔子為了能夠將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具備儒家政治理想的從政人才,不僅向自己的學生灌輸與講解儒家道德標準,還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孔子標記思想觀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
1、對于文化具有整合作用
孔子撰寫的“六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中國文化在整體上的定位,對于后人的行為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同時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
“六經(jīng)”是對六種文化類型的整合,它代表這中國文化具備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①政治類型的代表作《尚書》,它是我國商周時期非常中的一些政治性文件的綜合體,孔子對于這些政治性文件的態(tài)度十分嚴肅。②文學類型的代表作《詩經(jīng)》,它在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中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論語》中對于《詩》的論述文字是最多的,同時也最為深刻。③生活規(guī)范類型的代表作《禮經(jīng)》,自孔子時代以來,古代的禮書就已經(jīng)失傳了,古代的禮儀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于人們?nèi)粘I钪幸约捌渌麜?、政治性文件中。④藝術類型的代表作《樂經(jīng)》,孔子編訂的“六經(jīng)”中,《樂經(jīng)》是唯一個亡失的作品。⑤哲學類型的代表作《易經(jīng)》,雖然《易經(jīng)》由遠古占卜之術演變而來的產(chǎn)物,但是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已經(jīng)具有人生哲學與自然哲學的內(nèi)涵。⑥人事類型的代表作《春秋》,孔子是以魯《春秋》為基礎撰寫《春秋》的。上述就是孔子對于文化的整合作用。
2、對于文化具有傳播作用
孔子對于圖書的撰寫具有非常明確的目的,他將撰寫圖書作為一個傳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同時也重視儒家文化的傳播。孔子的先代為宋國貴族,后來由于宋國衰敗逃往魯國,兩國均保留了大量的商周文化典籍,孔子收集與整合了相關的文獻,并且將這些文獻作為教材進行教學。當時廣為流傳的文獻典籍主要有六種,即《春秋》、《詩》、《易》、《禮》、《樂》、《書》,統(tǒng)稱為《六藝》,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又被稱為“六經(jīng)”。“六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代保存最為完整、古老的書籍之一,孔子撰寫的“六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文化知識在社會中下層中的廣泛傳播,完整的保持了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史資料,對于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孔子與“六經(jīng)”之間的關系來看,孔子對于中國文化最為重要的貢獻并不是他對“六經(jīng)”的著述,而在于編輯,孔子通過編輯“六經(jīng)”,將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思想充分的展現(xiàn)出來,并且成為后世追溯、理解古代文化的基礎。
3、對于文化標準化具有的推動作用
孔子對于“六經(jīng)“的編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文化的標準化。孔子閱覽群書、飽讀詩經(jīng),閱讀了大量的上古文化典籍,先人的儀禮習俗、思想觀點在孔子的“六經(jīng)”中均有所體現(xiàn)。從孔子時代以來,中國文化具有的標準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①封建等級制度;②“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③宗族觀念;④史識;⑤“怨”、“群”、“觀”、“興”的藝術鑒賞標準與“詩言志”的藝術創(chuàng)作。
三、結語
孔子在古代時期編輯史上作出巨大貢獻,不僅僅在于他編輯的“六經(jīng)”,更加重要是的孔子為后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編輯思想,他的編輯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美學思想以及政治思想,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推動、選擇、傳播以及整合,在我國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芳.孔子編輯思想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2]歐陽禎人.論孔子的政治思想[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
[3]周憬.談孔子編輯思想及其實踐[J].西部大開發(fā)(中旬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