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繩
中國古代官僚職位的升遷,一般說來都是憑資格而不憑能力的。從唐宋以后就已確定了所謂“磨勘制度”,人們一入仕途,就有了絕對的保障,只要循規(guī)蹈矩地做下去,過一定期限就可以升一級官。這種升遷的制度和科舉選官制度一樣,是看起來最公平的辦法,但事實上只能養(yǎng)成無能的官僚。
假如不滿足于這種按部就班的升遷,怎樣呢?那就多半要靠私人請托、行使賄賂以至種種暗地進行的方法了。
在這情形下,自然就造成了只有權(quán)奸小人能夠當政的現(xiàn)象。專制政治下的權(quán)奸小人,無非就是那種善于伺候皇帝,取得皇帝信任,而在實際上只顧個人私利的人。在上面當政的是這樣的人,在下面從政的全部官僚都得到了極大方便,更可以稱心如意地向人民詐索,更可以毫無顧忌地通過不合法的方法來取得高官。人們都罵唐代的李林甫、宋代的蔡京、明代的嚴嵩、清代的和珅,這些都是所謂奸臣,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權(quán)奸專政之所以代不絕書,正是因為這是在君主專制的官僚政治下的必然產(chǎn)物。由此也就可以懂得漢、唐、明各代宦官政權(quán)的由來了。假如以為這少數(shù)無知無識的宦官真能夠蒙上蔽下,因而取得實際政權(quán),那就錯了,因為宦官之得勢完全由于在上有皇帝的信托,在下有官僚集團的擁護。那時候,所有的自命為“讀圣賢書”的官僚士大夫紛紛拜倒在宦官前面,無非是利用這種宦宮的無知無識,利用在宦官統(tǒng)治下的政治,使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取得自己所要得到的利益。
于是貪污就成為歷代官僚的一個必然屬性。升官發(fā)財向來被視為互相聯(lián)系的,而在法定的官俸以外,用任何手段來增加財富,自然都統(tǒng)屬于貪污的范圍。
歷代的皇家,不僅通過官僚機構(gòu)來向人民征收賦稅,而且要由各地官僚進奉額外的錢財。地方官僚之所以要盡力進奉,自然是因為這樣做了,官位才可靠,才更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更快地升官。中樞官員因為有權(quán)管理地方上的用人行政,考核地方政績,所以地方官員也就非報效不可。《水滸傳》上寫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所取的就是地方官僚送到京城去孝敬中央大員的財禮。歷史上有一些當權(quán)大臣后來失勢被皇帝抄了家,從至今保存下來的抄家時的登記清單中,使我們可以具體知道這些人的財富實在是大得驚人,譬如明代的嚴嵩的家產(chǎn),光是黃金就有三萬多兩,銀子二百多萬兩。但據(jù)說這還只是他的實際財產(chǎn)的十分之三四。明代當權(quán)的太監(jiān),財富更是巨大,如朱寧、江彬都有黃金十萬多兩,銀子五百萬兩左右,而劉瑾甚至有黃金二百五十萬兩,白銀五千萬兩。清朝和珅有金四萬兩,銀三百多萬兩。由他們的巨大財富,也就可以想見當時整個官僚集團中的貪污情形了。
明清兩代,由于商業(yè)資本的發(fā)達,使官僚的貪欲更甚,由此官僚貪污的情形也到了空前的情況。中央大員既然一心一意,憑借地位,聚斂財產(chǎn),地方官員當然更是要拼命賺錢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闭墙^好的寫照?!度辶滞馐贰穼懸粋€知府新上任,向前任打聽的一件事便是:“地方人情可還有甚么出產(chǎn)?詞訟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這話正是問怎樣可以貪贓枉法。《明史》中有《循吏傳》,載循吏一共有一百二十五人。但其中屬于明代前半期的有一百二十人,后半期的只有五人。所以歷來人們都認為明代前半期官吏的風氣較好,而到了嘉靖朝以后就貪污公行了。但實際上并不然,不過是在明朝前半期,一般官僚從事非法的貪污,還遮遮掩掩,不敢公開,后半期卻明目張膽,在官場上公開送錢,不以為諱,所以幾乎連一個清白的官也找不到了。
有人以為,明清兩代官僚之所以貪污最盛,是因為這兩代官俸最薄之故。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并不足以說明貪污現(xiàn)象之由來,因為唐宋的官僚的待遇非常優(yōu)厚,但貪污情形卻也同樣存在。原來有糞坑就必然有蛆蟲,有古代官僚制度就必然有貪污。
固然在官僚制度下,并非絕對沒有個別的清白的人,但是當做全體看,古代官僚制度是只能產(chǎn)生貪污的。而且在當時,對于清官的定義和我們今日所了解的真正廉潔并不相同。原來歷代對官僚的待遇雖然有厚有薄,但是中央政府對于地方上的行政費用是并不負擔的。各地方的官僚除了收足中央額定的賦稅繳上去以外,更得設法籌措自己的行政費用。這就是說,各地本是有權(quán)向民眾求取非法的額外收入的,同時中央官員則乘機向地方官員分肥一部分。所以歷代專制政府雖然以整肅官常為口號,但實際上,官吏的一定限度的貪污卻是被默認的。清朝康熙皇帝就曾坦白地說過:“所謂廉吏,并不就是一文不取的意思。若是一絲一毫沒有什么收入,那么居常日用和家人胥役何以為生呢?如州縣官止以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算是好官了?!彼^火耗是明清兩代賦稅制中的術(shù)語。州縣官向民間征收錢糧,除了國定的稅額外,另加的額收歸于私囊的部分,便是火耗。康熙皇帝以為在一兩正稅上揩油一分的(百分之一)便算好官,但實際上當時的火耗都在一錢二錢(十分之一二)以上。既然無法絕對禁止貪污,那么要加以某種程度的限制是不可能的。
貪污的結(jié)果是很顯著的。人民在官僚剝削下的負擔無限度地增加,國家的收入在官僚的侵占下日益感到不足,而官僚機構(gòu)本身由于貪污的流行,群趨于如何賺錢的打算,政事便更加敗壞了。
所以歷來有句話道:“國家之敗,由于官邪?!边@是說,專制政權(quán)的敗壞是由于官僚的貪污腐敗。
(選自《二千年間》,中華書局,標題為編者所擬。作者為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