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焦守鳳
近年來,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牙缺失患者把種植牙作為缺牙修復的首選方法[1,2]。由于口腔種植技術特殊性,手術的成功與患者的配合密切相關。一些患者由于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導致不同程度焦慮、緊張等心理反應,導致配合度較差,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減輕患者的恐懼情緒,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對于口腔種植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擬通過術前、術中和術后采取人文關懷等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力求減輕患者的心理痛苦,為口腔種植護理提供臨床理論依據(jù)。
1.1 對象 選 2011-05-15—2011-12-15 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口腔種植術患者6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1例,女 19例,年齡 27~56歲;整體護理干預組 30例,男 13例,女17例,年齡25~58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在手術前與整體護理干預組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問題,并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地宣教,讓其閱讀手術程序、配合方法等相關宣傳資料,手術中聽音樂,根據(jù)患者年齡、文化背景等特點選擇個性化音樂;手術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地宣教。對照組患者采用術前談話,術后醫(yī)囑等常規(guī)護理流程。
1.2.1 術前整體護理干預措施 把患者安置在專門的咨詢診室,通過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心理引導、講解成功病例、介紹手術過程、參觀手術等方法,讓患者對種植手術過程有了初步認識,在心理上接受并了解怎樣配合,從而解除患者緊張與恐懼心理。并指導患者手術時的張口方法以及放松方法。必要時可安排患者與種植后患者溝通感受,讓其接受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情緒,為手術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術前10 min讓患者在手術室漱口,通過聊天、聽音樂的方法減少患者對環(huán)境陌生引起的恐懼心理。
1.2.2 術中整體護理干預措施 手術開始時,協(xié)助患者取得舒適仰臥位置,準備過程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對咽喉部敏感的患者,可噴少許利多卡因。根據(jù)患者年齡、文化背景等播放不同的音樂。手術過程中護士可通過用握手、撫摸等安撫患者緊張情緒,提高患者配合度。手術過程中護士要密切關注患者,及時給予心理安慰,以保證其能順利配合手術的進行。
1.2.3 術后整體護理干預措施 術后詳細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如:唾液中帶點血絲時不要害怕,更不要用力吐出,術后會有手術部位疼痛或不適感屬于正常術后反應,慢慢會消失的,嚴重者可以口服鎮(zhèn)痛藥等,減少患者由于這些癥狀帶來的恐慌心理。指導患者術后保持口腔衛(wèi)生,正確使用抗生素,按時復診,并發(fā)放一些指導和飲食等方面的健康宣教材料。
1.3 監(jiān)測指標 手術過程中兩組患者行為學表現(xiàn):無恐懼感或有輕度恐懼感,不回避手術者為Ⅰ級;有恐懼感并試圖回避手術者為Ⅱ級;有強烈恐懼感,極力回避手術,需護士協(xié)助固定體位才能手術者為Ⅲ級。并監(jiān)測患者術中和術前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觀察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 為有顯著性差別。
兩組患者在術中行為學表現(xiàn)見表1,手術前后血壓和心率見表2。
表1 兩組口腔種植患者術中行為學表現(xiàn)
表2 兩組口腔種植患者手術前后血壓和心率(±s)
表2 兩組口腔種植患者手術前后血壓和心率(±s)
組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整體干預組術后 104±3 76±1 97.6±0.7術前 100±4 77±3 95.2±0.4對照組術后 106±5 80±5 98.3±0.6術前 118±2 87±3 96.6±0.2
本文中,整體干預組患者的緊張、恐懼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口腔種植手術中護士更多人性化的關懷能使手術患者的耐受度明顯提高,增強患者的自覺配合性,從而順利完成治療。
近年來,口腔種植手術的開展已日益普及,但一些患者因為對疼痛恐懼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甚至放棄治療。據(jù)調查,多數(shù)有口腔疾病的患者,都對口腔治療有畏懼心理,在牙科患者中,有80%以上的對牙科治療懷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和恐懼心理[3]。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心情忐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快,血壓(收縮壓)升高,呼吸變深變快,面色蒼白或潮紅,皮膚發(fā)冷,四肢末梢出汗增多等。由于害怕,他們寧肯選擇咀嚼效率較低的修復方法也不愿做種植修復[4]。
調查發(fā)現(xiàn):到口腔科就診的患者中,58.39%的人認為心理緊張與牙鉆及醫(yī)院的氣氛和特殊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56.93%的人認為不了解治療計劃、診室的特殊氣味、個人不愉快的牙科經(jīng)歷、以及他人牙科不愉快經(jīng)歷的描述是引起患者緊張心理的其他誘因[5]。而診治過程中牙醫(yī)通常會忽略患者的感受,使患者處于緊張的情緒下接受治療,會造成患者的被動接受的情緒,與醫(yī)師的配合度比較差。而背景音樂可以創(chuàng)造溫馨的診療環(huán)境,對牙科畏懼癥的改善和降低緊張心理有顯著作用,還可以對患者產(chǎn)生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6]。大腦的聽覺中樞位于痛覺中樞的相鄰位置,音樂刺激造成大腦聽覺中樞興奮的同時可有效地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從而明顯地降低疼痛[7]。另外,通過護士的指令,有效地調節(jié)呼吸頻率,把“意識呼吸”轉化為一種耐受能量,可減輕緊張的情緒,提升了患者應對能力。因此,除了口腔種植醫(yī)師精湛醫(yī)術外,護士更多的人性化關懷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護士對口腔種植手術患者進行人為關懷整體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適應力,還可以減少應激而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提高術中的舒適度,從而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Engel提出了社會-生物-心理-醫(yī)學模式,在此影響下,一些護理理論家提出“護理學的本質就是人文關懷”的觀點,并將護理學拓展到以“關懷人的生命健康”為本的人性關懷的發(fā)展階段[8,9]??谇环N植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過程,患者常常承受嚴重的心理痛苦。手術治療前后專業(yè)性人文關懷整體護理,可以減輕患者心理上應激反應,利于患者恢復。然而在不良社會風氣等不良因素干擾下,護理人文關懷遭遇了現(xiàn)實挑戰(zhàn)。轉變護士傳統(tǒng)的護理理念和模式,實行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將有助于改善醫(yī)患關系,減少醫(yī)療糾紛,更好地造福于社會[10,11]。
[1]張荔子.缺牙修復種植牙將成為首選方案[J].健康博覽,2007,1(1):10.
[2]彭 燕.缺牙患者的首選——口腔種植牙修復技術[J].人人健康,2007,(1):78.
[3]王麗瓊,何 靜,雷逸靈.口腔種植門診患者就醫(yī)時恐懼心理的原因調查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2,1(1):94-95.
[4]許麗萍,朱友家,黃 閩,等.心理恐懼與局麻拔牙鎮(zhèn)痛不全和暈厥關系的研究[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20(6):354-356.
[5]田麗萍.牙科恐懼心理的現(xiàn)況調查研究[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3,1(1):28-29.
[6]施 思,胡慧敏,陳顯玲.音樂療法對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圍術期焦慮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15):2599-2600.
[7]張秀偉,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概念的研究現(xiàn)狀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540-543.
[8] Watson J.Nursing: 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M].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79.254.
[9] 賈啟艾.整體護理的人文關懷[J].護理研究,2003,17(9):993-994.
[10]王春霞,陳建新,鄭愛華.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工作中的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0):156-157.
[11]盧建敏.關于醫(yī)學人文關懷的幾點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2005,26(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