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華飛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論元代回族詩人薩都剌詠病詩
范華飛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薩都剌為元代少數(shù)民族詩人,本文通過具體分析他的詠病詩,察看這位回回詩人清凈而達(dá)觀的生活態(tài)度,受佛教道教影響之深的思想精神,深刻體會這位少數(shù)民族詩人的人格魅力。
回回詩人 薩都剌 詠病詩
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人稱“雁門才子”,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回回詩人。他深受漢文化影響,通詩文、精書畫,才思過人,一生多宦游、廣泛接觸元代社會各階層,深刻的生活體驗、獨(dú)特的時代和社會面貌都進(jìn)入了他的作品。有《雁門集》行于世,留詩七百余首,詞十余首,堪稱一代“詩史”。對于他的詩詞風(fēng)格和成就,歷代學(xué)者推崇備至。潘是仁在《雁門集·序》中說:“元人薩天錫,文心繡腑,綽有風(fēng)華,為詩聲色相兼,奇正互出,無長吉之奇彩,有長吉之高格,雅溯中原迭代之人,不多得也?!焙笕烁窃u道:“自元遺山裕之外,未嘗不推薩天錫為有元一代詞人之冠。”
薩都剌生于漠北,其作品有少數(shù)民族粗獷奔放的特質(zhì),而宦游經(jīng)商至江南的經(jīng)歷又讓他的作品不乏杏花春雨的細(xì)膩。其詩歌風(fēng)格別開生面,題材深刻廣泛,內(nèi)容包括政治紀(jì)實(shí)詩、反映民生疾苦詩、詠史懷古詩和寫景詠物詩等諸多方面。翻開薩都剌詩集,我們發(fā)現(xiàn)詩人除了以上幾種題材外,還寫有不少詠病詩。本文擬通過對詩人詠病詩的分析,揭示其詠病詩的特點(diǎn),來探討詩人的病中思緒、生活態(tài)度和思想軌跡,更全面地了解元代這位杰出的少數(shù)民族詩人。
薩都剌,早年家貧,過著“家無田,囊無儲”(薩都剌《溪行中秋玩月》)的生活,后至江南經(jīng)商,登第后做的一直是小官、窮官,詩中“小參軍”、“小臣”字眼頻出。不少詩中,詩人直言貧病的生活,如《寄山巖臺郎》中云:“俸薄無余積,家貧有病妻”,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作為一個北人,來到江南為生活奔波本就不易,再加上水土不服,詩人經(jīng)常患病。元文宗天歷二年,在《憶觀駕春蒐》小序中言:“其年十二月還京,歲暮臥病,寒食擁爐?!痹娫疲骸斑b想宮盤珠露滑,江南渴殺病相如?!薄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常有消渴疾?!碑?dāng)時詩人臥病在江南,故借相如渴疾言自己生病。據(jù)《雁門集》謹(jǐn)案,詩人前后臥病將近一年,在《復(fù)次前韻柬龍江上人》有言:“欲師更灑楊柳枝,瘧鬼床頭敢為惡。”可知詩人得的是瘧疾。在《京口寒夜和葛秀才床字韻》中言“江南地濕小臣病”,這可能就是詩人得瘧疾的最主要原因。常識可知,瘧疾是一種以瘧蚊為媒介,由瘧原蟲引起的周期性發(fā)作的急性傳染病,多發(fā)在比較濕熱的南方地區(qū)。除了瘧疾,《雁門集》中還有“青原故人貧且窮,燕山野客疲且聾”(《夜坐贈秀才》),可知詩人患有耳病,聽力不好。在《相逢行贈別舊友治將軍》云“摩挲病眼開層云”,又知詩人亦患眼病。以上可知,詩人一生多病纏身,忍受諸多病苦的折磨。
一個多病詩人,對自己的病容、病貌也有諸多描寫。例如自言“病形如瘦鶴,照影向清池”(《病中雜詠七首》),把自己比作瘦鶴,而在《病起戲筆奉答御史王文林》有“江南倦客好清齊,煉得身形瘦似梅”的描述,又把自己身瘦比梅樹。在《病中書懷二首》言:“興來覽明鏡,太瘦小參軍。”所有這些描述都集中在一個“瘦”字上面。而“鶴”體形精瘦,腿腳細(xì)長,“梅”清秀遒勁,枝干別致,無論“瘦鶴”、“瘦梅”,都生動形象,準(zhǔn)確貼切地描繪了詩人久病后消瘦的體形容貌;而 “鶴”、“梅”也象征著詩人清高、高潔的精神品質(zhì);同時又不乏詩人對“鶴”之長壽、“梅”之頑強(qiáng)的一種向往和寄托,讀后一個清瘦滄桑、品格高潔的文人形象如立眼前。
通讀薩都剌的詠病詩,可以了解詩人確實(shí)經(jīng)受過很多病苦,然而詩人展現(xiàn)給讀者的不是愁眉苦臉、不是抱怨煩躁,更多的是一種沖淡閑適的詩意,一種心淡似水的心境。原本艱難多病的生活,我們竟能從中覓出些許雅潔清新的美好。
一首《病中書懷》:“半月閉門坐,蕭然遠(yuǎn)俗氛。病中心似水,門外馬如云。練杵搗寒月,香爐生晝薰。興來覽明鏡,消瘦小參軍”,足以道出詩人病中心淡似水的心境。他閉門靜心養(yǎng)病,遠(yuǎn)離世俗喧囂,唯有練杵搗藥、香爐生煙相伴,興致而來照照鏡子里消瘦的面容,也覺得生活的寧靜美好,整首詩繪出了一種沖淡平和的意境美。這樣的寧靜恬淡,卻是詩人病中的心緒寫照。另一首《病中夜坐》也描述了類似的心境,在“江樹花開午夜春,綠香吹散隔簾云”的夜里,詩人病著卻仍在“吟詩苦索”,惹得“家人罵”,而“搗藥聲高”鄰居都可聽到。家人因為擔(dān)心詩人的身體情況,才不允許他冥思費(fèi)神,一面細(xì)心地替他搗藥,一面又佯裝生氣地罵他,關(guān)心著他的健康。溫情滿溢,讓人讀后倍感溫馨?!跋钋蚁矘俏髋?,明月一池蛙亂喧”,詩人久病會愁會悶在所難免,然而他沒有焦躁抱怨,而是一個人來到小樓西邊,望著那一池明月,聽著蛙鳴。這樣的獨(dú)處可以讓詩人消解愁悶,心情漸好。這就是病中的詩人,病中的思緒。原本枯燥難耐的日子,倒也過出幾分閑適、幾分恬淡。
有關(guān)病詩里呈現(xiàn)的這種沖淡閑適的詩意,在薩都剌詩里多有體現(xiàn)。如《病中寄即休上人》里“床頭藥里列,門外芳草蓉”的描寫,形成鮮明對比,然而體現(xiàn)出的卻是詩人的樂觀。想象著排成一列的藥包擺在床頭,本該是多心煩的事。可是詩人描繪給我們的反倒具有一種藝術(shù)美感。再看看門外的芳草萋萋,心情自然不錯?!伴e庭午陰轉(zhuǎn),睡覺余香清。曹吏日三謁,幽鳥時一鳴”,清閑的午后,睡個淺淺的午覺頓覺輕松,聽著幽幽的鳥鳴聲,會見著前來拜謁的曹吏。字里行間透著詩人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同樣在病中,《病中寄了上人》詩人可吟出“花落石橋水,鳥啼江樹春”這樣的鶴林四月美景,寫出“吟歸山似畫,醉臥草如茵”的快樂滿足。在《次韻三首》里直言:“之子殷勤何處來,清談煮茗不論杯。五更門外過風(fēng)雨,四月街頭買杏梅?!痹谛用肥斓乃脑吕?,詩人和朋友把盞品茗,傾心聊天。如此美好的季節(jié)里,與可交心的朋友相聊甚歡,豈不是人間一大樂事。這種愉悅,沒有喧囂的熱鬧,沒有熱烈的瘋狂,只是安靜地喝著茶、聊著天,時時會心一笑亦足矣,正可謂君子之交淡如水。
薩都剌的詠病詩里,沒有焦躁不安,沒有嘆老哀怨,我們讀后,反覺得是淡淡的溫馨,讓人心安的寧靜。無論是閉門養(yǎng)病的心靜,出門散心的閑適,都可感覺到詩人澄明似水的心境。在多病艱辛的生活里,表現(xiàn)出的這種恬淡、平和,也許更能反映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力量。于平淡中見真諦,詩人的智慧、達(dá)觀的心態(tài)都在這充滿沖淡之美的文字里盡顯無遺。
本文在第二點(diǎn)談到詩人詠病詩呈現(xiàn)出一種沖淡之美的詩境,詩人心淡似水的心境時,也許大家會追問為什么會這樣。筆者認(rèn)為這與詩人的悟道參禪思想有很大關(guān)系。任何一位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他的思想精神生活的影響。細(xì)細(xì)品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的這種思想也同樣滲透在他的詠病詩里。
首先,薩都剌的詠病詩,與“僧人”往來交流的詩有很多。這些詩里,詩人與僧人談禪,與道人論道,也許病中的詩人從內(nèi)心更加需要這種修身養(yǎng)性的精神交流。在《病起城東晚步》里:“扶病誰同步,尋幽思不群。逢僧穿竹去,吹笛隔林聞?!痹娙瞬≈邢氤鋈ド⑸⑿?,卻不知可以同誰一起,途中與穿過竹林的僧人相逢,吹奏的笛聲隔著樹林也能聽到。詩人與這位僧人,也許隨意地打個招呼,也許僅僅相視一笑一言未語。但這些卻足已平復(fù)詩人內(nèi)心的愁緒?!顿闪劣午娚健贰笆咕謇戏迩叭?,應(yīng)有新詩寄病僧”,可見詩人與僧人之間的詩文交流,只不過這里的對象是病中的僧人,而詩人與這位僧人之間的交情應(yīng)該比較深厚,不然詩人游鐘山時也不會心有惦記。其實(shí),詩人與僧人的交流,并不止此一處。再看一首《送僧還江西》:“病僧歲晚歸何處,落日空山白雁聲。洗缽欲辭楊子水,買魚多上豫章城?!痹娙怂蜕嘶亟鳎梢姸岁P(guān)系不薄,同時也可看出詩人對這位病僧的關(guān)心與理解。除了直接寫自己與僧人之間的交往,詩人甚至還拿自己與僧人作比——“病客如僧懶,多寒擁毳裘”(《苦雨水溢呈憲司諸公》),這里詩人將病中的自己比作慵懶的僧人,也許詩人向往的是僧人生活的閑適。
其次,薩都剌的詠病詩還時時出現(xiàn) “尋仙”、“仙人”、“丹藥”、“靜坐”、“維摩”等道教或佛教用語?!队螜z仙山和唐人韻》:“絕頂尋仙跡,寒泉照病容。棲鸞多種竹,愛鶴莫移松。丹藥人來乞,山梗手自春?!痹娙擞螜z仙山時,試圖找尋仙人的足跡,哪怕自己還在病中。如若心里不是對這些存有向往,怎么可能來這仙山中游訪。“采石仙人攜酒來,病顏今始為君開”(《清庵?jǐn)y酒訪》),病中的愁緒,只有在“采石仙人”的探訪中才得以驅(qū)逐。無論“仙人”、“丹藥”均是道教語言,可見詩人思想里受道教思想的影響之深?!鞍朐麻]門坐,蕭然遠(yuǎn)俗氛”(《病中書懷》)里的閉門靜坐也是佛教里打禪時的常有狀態(tài);“金帳人趍新黨項,塵寰誰識病維摩”(《休上人見訪》)里自言自己是“病維摩”,而“維摩”是佛教用語。從這些詩句里均可看出作者追求佛教的清凈虛空和道教的皈依自然的精神。
再次,薩都剌的詠病詩里,常出現(xiàn)“鶴”、“云”這些意象。例如“病形如瘦鶴”(《病中雜詠七首》)、“棲鸞多種竹,愛鶴莫移松”(《游檢仙山和唐人韻》)、“老鶴喚回童子睡,石盆新雨長蘭孫”(《石林即事》)、“賴有閑居唐別駕,尋詩猿鶴莫驚猜”(《次學(xué)士廬踈齊題贈句容唐別駕》),在這些涉及詠病的詩里,都出現(xiàn)了“鶴”這個意象。我們知道,道教有化鶴成仙的傳說,有仙人以鶴為坐騎的說法,也有以鶴比喻有道者、隱逸者長壽,“鶴”這個意象,在文學(xué)作品中已具備了道教成仙、養(yǎng)生長壽、安身養(yǎng)氣等諸多象征意義。薩都剌詠病詩里的這些鶴意象自然也會打上道教思想的色彩。另外,“云”的意象也用得比較多,如“山勢浮云合,溪流野水分”(《病起城東晚步》)、“天涯多病客,倚杖看孤云”(《病中雜詠七首》)、“雙鳳曉開金翅扇,六龍春駕紫云車”(《觀駕春游二首》)、“黃云隔斷塞北月,白雁叫破江南煙”(《寒夜聞角》)?!案≡啤薄ⅰ肮略啤?、“紫云”、“黃云”等關(guān)于“云”的意象隨處可見。“白云”這個詞語道教和佛教都會用。古代稱高僧為“白云人”,稱道士為“白云士”。在道教里,《莊子·天地》篇言:“乘彼白云,游于帝鄉(xiāng)?!彼_都剌的這些詠病詩,如此頻繁地使用“云”這個意象,可見他的思想里是受道教、佛教影響很深的。
薩都剌的參禪悟道思想只是一部分體現(xiàn)在他的詠病詩里。事實(shí)上,《雁門集》七百多首詩中,同僧道往來與神仙羽化有關(guān)的就有一百五十多首。在《贈欽師》里直言:“莫道禪非學(xué),心空不廢詩?!彼_都剌酷愛山水,喜歡同僧道往來,詩文里透出他對佛教的清凈空虛與道教的皈依自然的向往精神。
綜上,詠病詩在薩都剌所作詩歌中占據(jù)相當(dāng)重要的位置。通過具體的文本分析,我們知道薩都剌詠病詩的特點(diǎn),可以窺見這位少數(shù)民族詩人清凈而達(dá)觀的生活態(tài)度,受佛教道教影響之深的思想精神,也可以更深刻體會到這位少數(shù)民族詩人身上獨(dú)具的人格魅力。
[1]薩都剌.雁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周雙利.薩都剌[M].北京:中華書局,1993.
[3]楊鐮.元詩史[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
[4]馬晴.論薩都剌在回族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及影響[J].寧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0(3).
[5]程?;?論杜甫的疾病詩及其文學(xué)史意義[J].太原大學(xué)學(xué)報,2010(4).
[6]龔世俊.薩都剌與僧道的交游酬唱述論[J].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學(xué)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