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仙宇
詠史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fā)展歷程研究
◎宋仙宇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學藝術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詠史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在這一段歷史時期內,詠史詩正式發(fā)展成熟,并且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規(guī)律和特點。正因如此,本文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發(fā)展歷程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分析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以期能夠引起學界和社會的思考,為詠史詩的研究提供相應的思路和借鑒。
詠史詩 魏晉南北朝 發(fā)展歷程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是世界文學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古代詩歌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其思想內涵極為豐富,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學史中一顆絢爛的寶珠。在詩歌的發(fā)展歷史中,學界往往利用題材對于詩歌進行分類,如游仙詩、山水詩、邊塞詩等。
但是,我國歷史中對于詠史詩的研究一直略顯不足,對于詠史詩也未有準確的界定和把握。筆者從文字表面出發(fā),對于詠史詩的概念和內涵定義為:以歷史人物、事件作為整篇文章的基本出發(fā)點和題材,通過對于這些內容的議論、思索來表現(xiàn)作者主觀感情,并且闡述作者簡介和感悟的詩歌題材。
1.研究的意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詩歌對于文化推動的作用不能忽視,多種形式的詩歌使得中國的文化更加博大精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悠久的文化也造就了文學家們高度的歷史意識,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始通過關注歷史表達自己對于國家的熱愛。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普遍認可了詠史這一文學形式,使詠史詩發(fā)展到頂峰,對于中國文學的意義重大[1]。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詠史詩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不僅繼承了兩漢時期中國詩歌的基礎并在其基礎上獲得了極大地發(fā)展,而且奠定了唐、宋時期詠史詩的基礎。因此,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進行研究,可以加深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其發(fā)展脈絡,對于研究和教學工作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且可以極大地豐富詩歌這一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的繼承和發(fā)展。
2.國內研究現(xiàn)狀
詠史詩的研究在學界研究當中屬于較為冷門的科目,學界對詠史詩的關注和研究較為零散,不僅不具備完整的科研體系,而且其中夾雜著大量的個人主觀意識,十分不利于研究的開展和進行。正因如此,使得我國對于詠史詩,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研究較少。筆者通過對于中國知網(wǎng)的查詢發(fā)現(xiàn),截止到2013年6月1日,僅有不到20000篇的相關閱讀資料,其中主要研究詠史詩的文章不到800篇,其中包括教學有效性文章300余篇,碩博士論文400余篇。
由此可見,我國學界目前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研究極為不足,急需進一步加強和深入。
在近幾年當中詠史詩的研究逐漸深入發(fā)展的同時,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對于詠史詩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是,直至現(xiàn)在,詠史詩的研究專著也是鳳毛麟角,同時其中描述內容較少,不僅未能體現(xiàn)出詠史詩的本質與魅力,也無法對詠史詩的發(fā)展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多數(shù)的研究者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宋朝的詠史詩當中,而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相關研究較少,這使得詠史詩在目前的古代文學研究當中較為薄弱,這與詠史詩的實際地位并不相符。
3.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采取文獻資料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即通過知網(wǎng)查找相應的文獻,提取其觀點,并且選取曹操《短歌行》、阮瑀《隱士詩》、左思《詠史》作為具體案例,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
詠史詩是一種題材豐富、內涵突出的詩歌題材,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由于社會文化的極大發(fā)展,使得詠史詩進入了一個快速的發(fā)展時期,也因此造成詠史詩題材的極大豐富。正因如此,若想真正地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進行研究,那么必須要對其題材進行分類和研究。
1.英雄抱負的樂章
表現(xiàn)個人抱負和英雄情節(jié)內容是詠史詩最為重要的形態(tài)之一,且主要集中于東漢末年“建安時期”這一中國文學史極大發(fā)展的黃金時代[2]。
曹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的詩歌不僅格調高雅,而且氣象瑰偉、大氣磅礴,帶有著極大的英雄主義色彩,如《短歌行》等詠史詩,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之作,可以說,曹操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有著英雄抱負內涵的詠史詩的代表作品[3]。
除曹操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中還存在很大一部分具有英雄包袱色彩的內容,如曹丕的《煌煌京洛行》等,文中通過對于韓信、張良、吳起等著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描寫,極為生動地表現(xiàn)出作者心中的政治理想和偉大的抱負。
2.壯志難酬的苦悶
表現(xiàn)作者心中壯志難酬而引起的苦悶心情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詠史詩中一項重要題材,其往往借助于對于風景、事物和社會萬象的描寫來表達作者心中懷才不遇的心情,具有極為鮮明的悲情色彩,其用詞較為華麗,讀者往往可以十分清晰地從中尋找出作者流露出的苦悶心情[4]。
曹植是我國歷史中最為著名的文學家,其一生懷才不遇,因此在其創(chuàng)作的文章,尤其是詠史詩中,流露出極為濃郁的感傷之情,這和作者本人的心態(tài)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曹植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出許多聞名于世的詩篇,如《丹霞碧日行》《豫章行》《怨歌行》《精微篇》等作品。
在《精微篇》中,曹植通過對于子丹質秦、周衍被囚等歷史典故的描寫,表現(xiàn)出自己對于現(xiàn)狀的不滿,和渴望獲得昭雪的心態(tài),既生動地描寫出了歷史故事,而且也極為生動地描繪出作者自身的真摯的情感,使得《精微篇》成為用魏晉南北朝時期詠史詩中的經(jīng)典代表作之一。此外,《丹霞碧日行》也是曹植一生中極有代表性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章中通過對于歷史上周朝、秦朝、漢朝的興亡得失進行描寫,對于魏朝統(tǒng)治者的現(xiàn)狀進行了反諷。這首詠史詩不僅文采優(yōu)美、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而且還成為中國文學史上針砭時政的鼻祖之作,對于晉朝和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發(fā)展,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意義。
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風骨慷慨,語句華麗,無論是本質內涵還是文字處理上都有著極為鮮明的時代特色,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上文中,筆者對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詠史詩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和特點進行了概述性的分析,并且研究了其題材和分類,勾勒出魏晉南北朝時期詠史詩的大體情況,下文中,筆者將結合曹操《短歌行》、阮瑀《隱士詩》、左思《詠史》八首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詠史詩作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1.曹操《短歌行》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其所著的《短歌行》是其一生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沉穩(wěn)頓挫的筆調和幽咽、委婉的用詞抒寫了詩人求賢若渴的思想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全詩內容深厚,莊重典雅,感情充沛,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可以說,《短歌行》中有著很強的政治性,寫出了曹操真實的內心,并且其中比興手法和寓理于情的寫作方式也深刻地影響到了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
2.阮瑀《隱士詩》
阮瑀是漢魏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有著建安七子的美譽,其用詞樸素,但是經(jīng)策浩大,深刻地反映出當時社會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其代表作《隱士詩》中,阮瑀對戰(zhàn)國末期的諸侯爭霸進行了描寫,以此襯托出戰(zhàn)爭的無情和殘酷,最終達到借古寓今的目的,反映出阮瑀心中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愛國情懷[6]。
3.左思《詠史》八首
左思,字太沖,其心懷壯志,而且有著極為明顯的英雄浪漫主義情懷,但是由于社會的黑暗和權貴的打擊,使得左思一生郁郁而不得志。因此,在左思所著的《詠史》八首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對于不公命運顯出強烈憤慨,并且昭示著他和世俗決裂,追求自我的道路,最終為其走向隱逸隱士的未來埋下了伏筆。
《詠史》用詞優(yōu)美,沒有過分追求華麗的辭藻和生僻的字眼,而是發(fā)出了作者心中對于命運的吶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也因為對后世的詩體和詩風的影響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詠史詩取得的藝術成就無疑是極為輝煌的,在詠史詩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上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不僅其中的代表作品至今仍然被人們所銘記,而且對于后世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研究詠史詩不僅是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具有著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和歷史意義。
[1]霍海嬌.魏晉南北朝詠史詩研究.[D].山東大學.2011,04
[2]江艷華.魏晉南北朝詠史詩論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8
[3]朱大銀.論詩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fā)展[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9,04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責任編輯 陳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