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
摘 要:教無定法,依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面對不同的教學對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積極探索文言文教學的空間與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大大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文言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110-01
文言文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生價值、情感觀念和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資源。然而,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以致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今天,學生往往發(fā)出“學古文難,難于上青天”的慨嘆,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教師從頭到尾,逐字逐句的講解,面面俱到,生怕學生不明白;學生埋頭苦干,一字不落的記錄,生怕漏掉一個詞語的解釋,最后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學習進程慢,學習效果差。那么如何能夠真正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效果呢?
一、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導入新課的藝術是非常關鍵的。例如《荊軻刺秦王》一課,我是這樣導入的。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其大將王翦攻打趙國,殺掉趙蔥,最后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王翦隨機奉命率兵駐扎中山,準備向燕國進攻。燕國這時處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難境地。燕太子丹這時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在秦軍壓境的危急時刻,不得不派人采取行刺這種恐怖政策。于是歷史上有名的刺客荊軻出現了,那么他是怎樣取得秦王的信任進而接近秦王行刺的呢?最后行刺是否成功了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荊軻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這樣的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好奇求知心里,讓學生想學這篇文言文。
二、重視“誦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能讓學生“堅持學”
我們教材中所選文言文都是經過時間淘洗文質兼美的傳世名作,往往比現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賞價值。誦讀是學生的重要閱讀實踐,教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體驗、感受。現就以《師說》一文為例,簡要談談誦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關鍵作用。第一步粗讀。首先要求每個學生在上課時要能讀通課文,這時的誦讀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讀錯讀音、不讀錯停頓為標準。通過這一遍誦讀,字音字形解決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對于文章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精讀。在《師說》的課堂閱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拿出了一、二兩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為兩個團體各選一段分別朗讀,這一次誦讀比第一次的粗讀進步不少,同學們明顯的讀出了一定的節(jié)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換段落朗讀,大家興致盎然,讀的居然更好了。第三步爛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前人的經驗現在仍有借鑒意義,文言文要想讀通讀透,只靠課堂上兩三遍的誦讀幾遍是不夠的,還需要課下多花時間反復吟誦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寫,以讀助寫,以寫促讀,建立讀寫一體化的學習流程。當然,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下,課堂不再是枯燥無味了。
三、創(chuàng)設文言文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
營造充滿生機活力的教學氛圍對于課堂教學的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對學生來說具有歷史久遠性的特點,學習起來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因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教師應盡量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境,設置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產生參與探究的動機。
四、重視語文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閱讀延伸
作業(yè)是鞏固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科學而有效的習題,特別是認知性習題、開放性習題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學生閱讀體驗和想象的延伸,使學生加深對歷史與現實的感悟。如在學習《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時,我就為學生留了這樣一個閱讀延伸的開放性作業(yè):“你就文中五位人物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寫兩百字的感悟?!边@樣的作業(yè)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寫作能力,張揚了個性。由此可見,改革語文作業(yè)的內容和形式,賦予語文作業(yè)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參與性,是符合課標要求、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
五、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技巧
正確翻譯文言文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關鍵所在,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首先,讓學生遵循翻譯文言文的基本原則,即“信、達、雅”。信:忠實于原文,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斑_”: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
六、選擇名篇、名段、名句賞析,給學生開辟另一塊學習文言文的美麗天地
在古代的詩、詞、曲、文中,適合高中生課內的名篇、名段、名句無疑是很多的,但被教材選用的的確有限。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感受文言語言,積累文言文知識,學習借鑒前人的思想和理念,教師必須廣泛涉獵,多方搜集,精挑細選出名篇佳句來給學生賞閱,最好能配合語文使用,使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受益。
教無定法,依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面對不同的教學對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積極探索文言文教學的空間與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大大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