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聲
我國是一個美麗的詩的國度。在浩浩蕩蕩的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難以計數(shù)的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這一篇篇經(jīng)典絕妙的詩文佳作無不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如果在“詩教”中能引導學生自覺地感受其中蘊含的“美”,那么就能實現(xiàn)審美教育的目的。
一、語言美
詩的語言是文學語言的瑰寶,它以艷麗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譽滿人間。它,字字珠璣,擲地作金石聲;它,句句是瑰寶,熠熠而生輝。詩的語言精練而富有表現(xiàn)力,言有盡而意無窮;它音調(diào)和諧,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富有音樂美。一首好詩,之所以靈氣飛揚,美韻紛呈,這都是詩人對語言千錘百煉的結(jié)果。杜甫“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名言,賈島“推敲”二字的典故,這些字斟句酌的故事至今仍傳為美談。請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边@是多么平淡無奇的語言,只不過是人們常用口語的縮寫罷了。但是有了第三句的“綠”字,這些句子就都發(fā)揮出作用了。正因為江南又綠,使作者刻骨相思,歸心似箭,即使一水之間,也覺得“關(guān)山難越”,對月傷心。這里的一個“綠”字可稱絕妙。第一,把春風吹來給大江南岸送來滿目生機的因果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來了;第二,綠色,是最令人羨慕和喜愛的色彩,最能象征春回大地,春滿人間,也最能表現(xiàn)故鄉(xiāng)對作者的吸引力;第三,“綠”字的選定,是作者回憶故鄉(xiāng)的結(jié)果,當然也含有對今日故鄉(xiāng)的美好祝愿。
二、形象美
文學作品總是描繪形象的,形象性是文學作品區(qū)別于非文學作品的一個顯著特征,詩歌當然也不例外。詩歌是要抒情的,但直接抒情的情況并不算太多,多數(shù)情況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因此,詩給人的第一印象多數(shù)情況還是形象。詩中的形象豐富多彩,不少是生動鮮明的。面對這樣的形象,有誰不覺得美呢?有誰能不心旌搖曳、悠然神往呢?請看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按照草原游牧者的視覺角度,從游牧民族的生活實感出發(fā),逼真地描繪了他們生活的天地——敕勒川的天高地闊。在深青色的蒼穹之下,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一派北國邊陲的壯麗風光!這首民歌之所以氣勢如大地一樣雄渾,風格像自然一樣樸實,氣韻如行云一樣流暢,原因就在于作者以豪邁而粗獷的氣魄和激動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塑造了一種草原蒼茫遼闊的自然形象,也塑造了我國古代敕勒人民和平安定與繁榮的生活形象,從而洋溢著一種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
三、情感美
任何文學作品都要寄情托意,優(yōu)秀的詩篇,不管其篇幅長短,總是包含著熾熱的感情的。陸機在《文賦》里說:“詩緣情而綺靡?!卑拙右渍J為“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感情是詩歌的靈魂,是詩歌的生命。詩歌只有飽含著熾熱真摯的感情,才能震撼心靈,煽動情緒。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或愛,或恨,或喜,或憂,感情的表達總是淋漓盡致的。請看陸游的《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詩人陸游的絕筆詩,幾百年來廣為傳誦。前兩句寫他臨死感到悲哀的并不是自己的個人生死,而是不能見到全國的統(tǒng)一。后兩句寫詩人相信中原一定會收復的堅定信念,囑咐兒子在“北定中原”的日子舉行家祭,告慰他在九泉之下的英靈。這首詩字字發(fā)自肺腑,如血,如淚,如火,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它凝聚了作者的生前志、死后心,是作者一生政治抱負的總結(jié)。在結(jié)構(gòu)上,詩的前半首寫終生的遺憾,情懷悲壯;后半首寫臨終的期望,樂觀自慰。整首詩抒寫作者畢生的心愿和深切的希望,表達了作者至死不忘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四、情趣美
我國古代詩歌,可以說是逸趣橫生,使人有難以言傳之感?;蛞魄槿刖?,狀物傳神;或巧比妙喻,警策動人;或精思附會,別具匠心。凡此種種,都體現(xiàn)了古典詩詞中的一種意趣美。袁宏道說:“世上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贝_實,詩中之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就是詩的情趣美。請看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稀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這首詩描寫春末夏初之景:樹頭之花已落但是綠葉剛放,尚未成蔭。詩中不提時令,然而讀罷全詩清晰可辨。最后一句描寫孩童追逐黃蝶的嬉戲情景,花黃蝶入,何處尋覓呢?詩人利用蝶與花色彩相同的特點巧妙構(gòu)思,既展示了菜花的爛漫景色,又突出了兒童無可奈何的懊惱情態(tài),讀來確實逸趣橫生,妙不可言。
五、結(jié)構(gòu)美
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詩句的順序要經(jīng)過反復斟酌,使詩的結(jié)構(gòu)符合生活規(guī)律和藝術(shù)規(guī)律,完整而和諧。有些詩采用復沓章法,即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變換少數(shù)幾個字,反復歌詠,這在《詩經(jīng)》中常見;有的詩重疊和反復比較多,這在樂府詩中比較常見。這一特點使詩歌具有跌宕起伏、回環(huán)往復的藝術(shù)效果,使歌者的感情能夠反復抒發(fā),充分地表達出來,同時還便于記憶,容易上口。請看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采蓮曲水墨畫般地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這一幅天然圖畫,顯得樸素、生動、別致、清新、優(yōu)美。第一句描寫生機勃勃的蓮葉,展示江南水鄉(xiāng)美麗的自然風光。接著用回旋反復的詩句,分別從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描繪出魚兒在蓮葉四周環(huán)游嬉戲的情景,表現(xiàn)出活潑可愛的情致。表面上是寫魚兒,實際上卻是生動地再現(xiàn)了采蓮人勞動時的愉快情景。詩的后面五行,每行只變化一個字,體現(xiàn)了唱和的特點,即一人唱,多人和。這種反復回環(huán)的吟唱,增添了詩歌的音樂感和表現(xiàn)力。endprint
六、含蓄美
詩,是詩人思想感情升華的結(jié)晶,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鋪敘開去。詩人只能夠從這一過程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式的語言反映生活的本質(zhì),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人們必須利用“視覺暫留”和豐富的聯(lián)想去欣賞它,才能“盡窺全豹”。所謂“詩貴含蓄”,就是指詩人在他的作品中,要有意識地留下一定的空間,做到畫外有畫,言外有意,意外有情,讓讀者自己去填充,去思索,反復吟哦,回味無窮。請看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首詩是從不遇隱者詢查原因開始,通過童子的答問和指點,從側(cè)面描寫隱者與人世隔絕的苦心和性格。開頭點明會晤地點和接待人,五個字就把“不遇”的情節(jié)做了明白無誤的交代。往下三行全是摘記童子的回答。童子的回答雖然簡單,卻極有深意。首先介紹師父外出的目的——“采藥”,意在表明,師父雖然沒有興趣作宦海奔波,但他對民生疾苦還是十分關(guān)切的。下兩行說得更加委婉含蓄,既有熱情的指引,又有婉轉(zhuǎn)的辭謝?!爸辉诖松街小睘槭裁磪s“云深不知處”?童子這樣回答,用意是:1.首先聲明,師父行前的確沒有向他交代具體的去向;2.婉言勸告,師父采藥的地方,山高林密,路轉(zhuǎn)峰回,請來者不要作徒勞的尋覓;3.含蓄說明,師父不愿與有權(quán)勢的人來往的決心是堅定的,來訪者毫無必要逗留等待。由此可見,不遇隱者,初看是偶然錯過,細想則是必然。這樣,才把隱者的性格突出來了。
七、夸張美
夸張是文學作品常用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其重點不是對事物作逼真的描繪,而著重于強調(diào),抓住事物的某些特點有意加以擴大或縮小,使其特點、本質(zhì)及其所包含的意義更為鮮明突出,借以更充分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盡表其意的效果。在古典詩詞中關(guān)于夸張的描寫不勝枚舉,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白發(fā)的長寫離愁的深,這是夸大夸張。又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把本來到處吹的春風說成吹不到玉門關(guān)之外,以突出古代涼州一帶的荒涼,這是縮小夸張。請看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的前一句主要是靜態(tài)描寫,視線由整個香爐峰集中到瀑布?!吧弊趾汀皰臁弊钟玫们擅睿o中有動,形象而富有生機。后一句側(cè)重于動態(tài)描寫。“飛流直下三千尺”,詩人觸景生情,逸趣橫生,運用了一句夸張的語言來贊美這一壯觀。“飛”字狀水流,表現(xiàn)其凌空而出;“直”字說落下,足見地勢的陡峭;“飛流直下”,看出了異乎尋常的流速?!叭С摺保f出其意想不到的高峻。至此已經(jīng)活畫出廬山瀑布的全貌,可是詩人并未滿足,他又以奇特的想象作了結(jié):“疑是銀河落九天?!焙喼笔谷藨岩墒倾y河從九天之上流下來,真把瀑布的氣勢寫到了極處。一個“疑”字,畫出了詩人乍驚還疑傾心贊美的情態(tài),也把美好的想象與現(xiàn)實的景物極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八、風格美
風格是從作品的整體上呈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風貌和藝術(shù)格調(diào)。風格是衡量一個詩人的創(chuàng)作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獨特藝術(shù)風格的作品才會具有永久的魅力。一個詩人,總是有意無意地在錘煉、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風格,以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形象意境表現(xiàn)得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具有成熟風格的作品都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請看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前四句以如椽巨筆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最后一句更寄寓哲理,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勇于攀登絕頂,俯瞰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也表現(xiàn)出一種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通篇高屋建瓴,氣魄宏偉,筆力囊括,造語挺拔,形成了一種雄渾的風格。品味這種雄渾的風格,不但能從中獲得美的享受,還能受到極大的啟發(fā)和鼓舞。
九、意境美
所謂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情景交融”“形神合一”的藝術(shù)境界。黃徹在《■溪詩話》中說:“昔人談文字,以意為主?!惫旁娞貏e強調(diào)意境,文學批評家常以意境的高下來衡量作品的優(yōu)劣。古詩的意境指意和境的統(tǒng)一,是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從藝術(shù)鑒賞的角度看,意境就是欣賞者通過對詩中藝術(shù)形象的感受和把握,并經(jīng)過審美情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后,在頭腦中出現(xiàn)的一幅美妙動人、啟人遐想的生活畫面。請看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借景敘情的詩,詩中描寫了詩人夜泊建德江時見到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的孤寂與憂愁。詩中描繪的霧氣籠罩著的小洲,呈現(xiàn)的是落日的黃昏、空曠的原野、清澈的江水景致,構(gòu)成了一幅空曠、凄涼、寧靜的畫面。通過品味想象,讀者可以體會到詩人羈旅的悵惘,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滅,道路的坎坷等復雜的情感。這里,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就在讀者心中油然而生。
十、哲理美
反映一定的事物、一定的意境、一定的思想感情,會合某些帶規(guī)律性的知識,對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思想方法起著潛移默化的啟迪作用的詩叫哲理詩。哲理詩寓意深刻,韻味雋永,不但給讀者以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并且還能啟迪情智,開拓胸襟。而這種哲理是與審美感情融合著的,是富于個性和情韻的。有人說:“詩的表層是情感,詩的深層是哲學?!闭埧赐踔疁o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以詩人登樓遠眺,眼前出現(xiàn)了“白日依山,黃河滔滔”的壯觀景象開始,后一句突然筆鋒一轉(zhuǎn),撇開已經(jīng)展開的畫卷,涉及了極目遠望的深層心理,使人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感。登高觀景,有誰不想登得更高一點,望得更遠一些呢?于是,“站得高才能望得遠”這一深刻的哲理就極其自然地蘊含在登樓這個具體的形象之中了。這種即景生情的寫法,可以說是詩歌中的理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