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湘(湖南現代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隨著全球知識、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團隊精神逐漸成為科技發(fā)展的核心要素,而供應鏈管理則是在全球供應鏈競爭背景下團隊精神的重要外化形式。供應鏈管理課程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不僅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供應鏈管理的設計、方法、庫存策略、信息策略等相關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具備運用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理念進行以團隊運作為重要特征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實際能力,尤其是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筆者在講授該課程時,對把團隊合作訓練融入到該課程實踐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討,以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供應鏈管理作為核心課程,信息量大,涵蓋知識面廣,包含了生產計劃和控制、庫存管理、采購與物流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信息技術應用、電子商務等重要內容,同時涉及管理學、物流學、生產運作、運籌學等多種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易覺得該課程像“萬金油”,知識點抽象,學習起來有點“虛”,缺乏清晰的學習思路和明確的學習目標。與此同時,很多高校教師由于學時或者實踐條件的限制,在授課中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在供應鏈管理實踐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供應鏈管理運作案例進行講解,對這些成功的或者失敗的案例進行深入剖析,以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思維和全面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國內教材所列舉的一些案例過于簡單,而不少教師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在上課過程中對所舉案例的介紹趨于表面化,難以對供應鏈管理案例的背景、過程、影響、成功或失敗因素等進行深入的剖析,致使有的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課程評價體系是平時考勤、作業(yè)、上課參與度、實訓、期末考試各占一定比例。平時會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計算機模擬等實踐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每次實踐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客觀量化有較大難度,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學習情況,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程的教學效果。
進行團隊合作實踐學習,教師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對學生學習特點、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和資源等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把問題情景、自主學習、協作環(huán)境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盡量使團隊合作實踐學習真正發(fā)揮作用。
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和習慣需要長期培養(yǎng)。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應該是合作學習的主體。但教師應以組織者、倡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重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團隊合作技能的指導,真正發(fā)揮團隊合作學習的作用。首先,明確團隊活動目標。每次開展團隊合作實踐項目前,應讓學生明確團隊活動的達成目標,明確的目標可以促使團隊成員齊心協力,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其次,合理設置團隊活動評價體系。團隊要想取得好的實踐成績,需要所有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如果沒有團隊精神,沒有凝聚力,每個人僅從個人的喜好出發(fā),不服從大局,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績。通過正確引導,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團隊合作學習做好鋪墊。再次,培養(yǎng)和建立“相互支持和幫助”的團隊合作氛圍。如一個團隊成員在完成任務遇到困難時,團隊領導要召集其他可利用的人在較短時間內對其進行幫助。
通過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進行團隊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告知學生團隊合作學習項目的規(guī)則,然后給學生分配角色并明確各角色的具體分工。如在“啤酒游戲”中,將所教班級分為4個團隊,每隊12~13人。每個團隊內部自己進行分工,確定角色扮演學生:消費者1個(并負責記錄)、啤酒制造商1個、批發(fā)商2個、零售商8~9個,每個角色從事各自的業(yè)務活動。如,批發(fā)商接收零售商的訂單,然后考慮現有庫存、安全庫存、采購提前期等制定自己的訂單,再向啤酒制造商發(fā)出訂單。
團隊合作實踐訓練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要讓團隊合作學習真正發(fā)揮作用,就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認真做好準備,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有所選擇,實施不同的團隊合作實踐訓練策略。在學生開展團隊合作實踐訓練時,教師應到各團隊間巡視,適時適當指導,促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所在團隊的活動中去,對出現問題的團隊進行具體的指導,保證團隊合作實踐訓練有序、有效的開展。
評價是檢驗實踐教學質量并使實踐教學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團隊合作實踐訓練的評價應注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尊重和保護學生自主合作,大膽探究的積極性。對各團隊合作實踐訓練的過程和結果,應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做出評價??梢詧F隊自評和團隊間互評相結合;可以對團隊集體評價和團隊成員的評價相結合,但應重點評價合作團隊,強化團隊的集體榮譽感;可以對團隊活動秩序、隊員參與情況、團隊學習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團隊訓練的方法很多,但因課程特點、班級特點不同而有差異。供應鏈管理實踐教學中存在著不少難點,供應鏈管理強調企業(yè)間的合作與共贏,教師應靈活選用一些富有團隊訓練效果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職業(yè)能力。
開放性實驗教學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學習主體是學生,開放和研究是主旋律,學生積極參與是關鍵。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核心問題是確定實驗項目,它關系到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效果。如在ERP沙盤模擬對抗訓練實驗中,將所教班級分為8個團隊,每隊6~7人,每個團隊代表1個虛擬公司,團隊成員分別扮演總裁CEO、財務總監(jiān)CFO、營銷總監(jiān)COO、采購總監(jiān)CPO、生產總監(jiān)CMO、信息總監(jiān)CIO,各隊在一定的市場與企業(yè)分析運營規(guī)則的前提下,連續(xù)從事4~6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活動,讓學生在分析市場、制定戰(zhàn)略、組織生產、整體營銷和財務結算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供應鏈管理經營運作的整體性,認識到供應鏈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深刻理解ERP管理思想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領悟供應鏈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的互通性,加強理論知識的系統性。
游戲教學法是課堂參與度很高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以游戲的形式表現出來。供應鏈管理課程中,很多結論都來自于游戲現象的總結,教師可以將游戲重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如在“啤酒游戲”中,將所教班級分為4個團隊,每隊12~13人。每個團隊內部自己進行分工,模擬供應鏈上制造商、批發(fā)商、零售商等不同節(jié)點企業(yè)的訂貨需求變化,讓學生在游戲中熟悉供應鏈運作過程,總結信息流以及庫存在供應鏈中發(fā)揮的作用,深刻地理解牛鞭效應的形成過程,提升學生進行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與技能,靈活、創(chuàng)新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法。企業(yè)進行供應鏈管理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不同的企業(yè)實施供應鏈管理的背景各不相同,成功與失敗的過程及原因也不一樣。不同的企業(yè),甚至同一企業(yè)的不同管理人員對于供應鏈管理的看法也有差異。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一般不能夠對供應鏈管理實際案例的背景、過程、影響、成功或失敗因素等進行深入的剖析。所以,一方面,教師需要精選供應鏈管理案例,構建案例庫并將之放于教學網站上,供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探討;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利用課余時間深度挖掘案例資料并充分探討交流,使案例討論更加深入透徹。甚至可以在團隊間進行與案例討論相關的專題辯論以及采訪和接受采訪等競賽性的角色模擬,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與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對當前發(fā)生的供應鏈管理問題的敏感度,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團隊合作技能。
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適合團隊合作學習。筆者在講授該課程時,從學生興趣、愛好、現有水平等實際情況出發(fā),經過認真地取舍選定有針對性的講授內容,同時充分挖掘該課程的團隊合作情景及要求。對于適合采用團隊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專攻,進行取長補短的課堂討論、課后學習與作業(yè)訓練,即著眼于以團隊的形式解決一些獨自完成不了的問題,與此同時進行必要的團隊精神培養(yǎng)與必要訓練。如,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y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運作案例,分團隊進行分析、匯報;分團隊讓學生分擔不同的角色,體驗在具體操作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供應鏈管理的具體環(huán)節(jié)等。
一方面,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應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性格特征等方面合理組建團隊,團隊間應無明顯的差異,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競爭。另一方面,應重視隊長的選拔培養(yǎng)。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選拔并培養(yǎng)團隊的隊長對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至關重要。首先,每個團隊應選拔一名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有責任心,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隊長;其次,應對隊長進行有效的培訓,提高隊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等能力:督促隊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團隊開展合作訓練交流,使隊員養(yǎng)成團隊合作的良好習慣;指導隊長在組織團隊合作訓練時,要先進行有序的安排,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要求隊長在團隊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出現冷場現象時,隊長應帶頭發(fā)言,起表率作用,促進團隊實踐教學的有效進行。
團隊精神不是集體主義,不是泯滅個性、扼殺獨立思考。一個好的團隊,應該鼓勵和正確引導個人能力的最大發(fā)揮,這將會為團隊帶來永不枯竭的創(chuàng)新能力。筆者的體會是,在十分重視團隊訓練及相應分數的基礎上,又十分重視個性化很強的有關觀點、方法、措施或方案的征集及評分,以保證個性張揚基礎上的團隊合作。
及時的評價激勵對團隊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有利于各個團隊充分展示團隊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團隊的觀點,吸納眾長;有利于團隊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也有利于激勵團隊成員主動承擔責任,使團隊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不斷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實踐教學效率與效果。
[1] 王葉峰.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S4):184-185.
[2] 李菁苗.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訓實驗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22):68-69.
[3] 朱佳俐.高職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以“教學方法改革”為例[J].新課程研究,2012(2):105-106,114.